×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检索
E-mail
RSS
×
文章快速检索
本刊动态
更多...
投稿系统入口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往期论文精选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2025年, 第4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10-10
期刊封面
2025, 48(5): 1.
摘要
(
)
PDF全文
(
)
期刊目录
2025, 48(5): 2.
摘要
(
)
PDF全文
(
)
抗RANKL单克隆抗体纯化工艺的开发
冉永梅, 赵永强, 许方岩, 郭春
目的
开发抗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单克隆抗体(单抗)的纯化工艺。
方法
采用深层过滤澄清上游细胞培养液去除细胞,澄清后的培养液经过亲和层析捕获、低pH病毒灭活、阴离子交换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除病毒过滤、超滤浓缩、透析置换、除菌过滤等步骤,获得单抗原液。通过收率和产品相关杂质去除情况评价亲和层析纯化效果,通过监测穿透点计算填料的动态载量(dynamic binding capacity,DBC);通过考察不同的pH和温度条件对样品的纯度和活性影响,确定低pH病毒灭活条件;通过考察目的蛋白在不同缓冲体系下的稳定性、工艺相关杂质去除情况,确定合适的阴离子交换层析缓冲体系并考察纯化效果和DBC;通过线性洗脱,分段收集考察杂质情况确定阳离子交换层析工艺参数;通过处理量、通量、流量衰减确定病毒滤器的型号;根据浓缩、透析及过滤除菌说明书和平台技术确定滤膜孔径、进液流速和跨膜压力,再根据确定的参数进行浓缩及透析置换;最后经0.2 μm膜除菌过滤获得原液,并检测纯度和杂质。
结果
以MabSelect SuRe为亲和层析填料,DBC 45.3 mg/mL填料,25 mmol/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盐酸(pH7.5)为平衡液,150 mmol/L醋酸(pH2.8)为洗脱液;pH3.5灭活1 h;以Sepharose QFF为阴离子填料,最大DBC 60 mg/mL 填料,50 mmol/L Tris-醋酸(pH7.5)为平衡液;SP HP为阳离子填料,上样量21.9 mg/mL,100%缓冲液A(10 mmol/L柠檬酸,pH5.5)—100%缓冲液B(10 mmol/L柠檬酸+1 mol/L NaCl,pH5.5)线性洗脱20柱体积;以Viresolve Pro为除病毒过滤器;采用PLCTK 30 kDa超滤膜包(C流道)超滤透析浓缩至(40.00±5.00) mg/mL,并以等体积方式10倍体积置换成原液缓冲液后除菌过滤;单抗纯度和杂质含量均符合质量标准。
结论
成功开发出抗RANKL单抗的纯化工艺,产品符合要求。
2025, 48(5): 301-30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211-0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人凝血因子Ⅸ在血友病B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杨波波, 荆强, 陈相, 秦亮, 郑炎
目的
评估人凝血因子Ⅸ(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Ⅸ, FⅨ)在血友病B患者中单次静脉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在1项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13例25~64岁男性血友病B患者在非出血状态下接受FⅨ 50 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 IU)/kg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前2 h及给药后15、30 min和1、3、9、24、48、72、96 h采血检测FⅨ活性,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FⅨ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给药后30、90 d检测患者的FⅨ抑制物。
结果
FⅨ单次静脉注射15 min~1 h后,所有患者血浆FⅨ浓度达到峰值(51.5~69.3 IU/dL)。根据FⅨ基线水平校正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值±标准差)为:达峰时间(0.37±0.22) h,消除半衰期(29.732±4.576) h,峰浓度(58.3±5.3) IU/dL,清除率(0.028±0.006) dL/kg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零时至最后时间点)(1 626.189±285.365) %h,增量回收率(1.166±0.106) IUdL
-1
/IUkg
-1
。给药后1 h,所有13例患者的FⅨ活性在40%~60%;给药后3 h,有12例患者FⅨ活性维持在40%~60%;给药后9 h,仍有8例患者FⅨ活性处于40%~60%。13例患者均未检测到FⅨ抑制物。
结论
血友病B患者在单次静脉注射FⅨ 50 IU/kg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消除半衰期及清除率等的结果表明其能在体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此结果可用于进一步临床研究以评估替代治疗的疗效。
2025, 48(5): 309-31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119-0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免疫原性的小鼠模型评价
杨英英, 杨钰娟, 祁鹏宇, 杨晨, 周宇晨, 钱文君, 苏文婷, 杨田瑶, 周海飞, 罗树权
目的
通过比较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BALB/c、KM、CD1小鼠品系体内的免疫应答,评价该疫苗的最佳小鼠免疫原性模型及此模型的最佳小鼠性别及免疫剂量。
方法
将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分别以每针次0.05、0.10、0.20、0.40 μg的剂量免疫3个品系小鼠,采用ELISA分析免疫应答差异以评价最佳小鼠模型;比较4个剂量在最佳小鼠模型中的雌雄小鼠应答差异以评价最佳小鼠性别;比较4个剂量免疫最佳性别的最佳小鼠模型以评价最佳免疫剂量。
结果
3个品系中,多数血清型在CD1小鼠中免疫应答值最高,KM小鼠应答最弱。在CD1小鼠品系中剂量与免疫应答之间有明显量效关系。4个剂量免疫CD1雌雄小鼠,0.05 μg剂量时免疫应答值均较低,在0.10、0.20、0.40 μg剂量时,几乎所有血清型在雌性小鼠中产生的免疫应答值均高于雄性小鼠。4个剂量免疫CD1雌性小鼠,除3、9V、19F、23F型外,其余血清型在0.20 μg剂量产生的免疫应答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剂量。
结论
评价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免疫原性的最佳小鼠模型为雌性CD1小鼠, 最佳免疫剂量为0.20 μg。
2025, 48(5): 315-32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107-0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单价病毒原液杂质分析
姚瑞宁, 石晨, 刘玉晴, 白萱, 谭臻, 郑嘉唯, 余迪, 马渊, 王祥, 杨彪, 吕传硕, 王英
目的
通过分析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单价病毒原液内猪胰蛋白酶残留量、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Vero细胞DNA残留量及片段大小,为该疫苗的杂质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ELISA分别检测30批单价病毒原液中猪胰蛋白酶残留量和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用磁珠提取法纯化30批单价病毒原液中残留Vero细胞DNA,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毛细管凝胶电泳法检测Vero细胞DNA含量、DNA片段大小及分布。
结果
在已检测的30批单价病毒原液中,猪胰蛋白酶残留量为3.8~7.2 μg/mL,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为85~268 ng/mL,Vero细胞DNA残留量为48~115 μg/mL,Vero细胞DNA片段大小分布在201~2 000 bp的占比为73.4%~91.9%。
结论
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单价病毒原液的杂质残留可控。
2025, 48(5): 321-32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117-0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869例乙型肝炎暴露儿童阻断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晓燕, 王升华, 江威, 李玉芬
目的
分析青岛市预防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措施的阻断效果,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以青岛市2021年完成分娩的869例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及其生产且完成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儿童(乙肝暴露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及问卷调查,获得乙肝母婴传播率及家长对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方法分析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乙肝暴露儿童869名,乙肝母婴传播率为0.69%。乙肝暴露儿童未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比值比(odds ratio,OR)=0.03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04~0.232〕和母亲胎膜早破(OR=9.570,95% CI:1.343~68.201)可能是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研究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妊娠期必要性用药可以减少母婴传播风险、乙肝暴露儿童接种全程乙肝疫苗后需要进行检测、乙肝疫苗接种流程、接种次数以及乙肝暴露儿童出生后的干预阻断措施知晓情况存在差异。
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对乙肝暴露儿童出生后及时实施联合免疫策略和全程疫苗接种程序,可显著提升母婴阻断效能。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教、提高预防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
2025, 48(5): 326-33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117-0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
乔建, 祁春华, 周兴, 田小凤, 张威, 曾帅, 马春喜, 武传东
目的
通过对变更稳定剂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进行SD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评价疫苗的非临床安全性。
方法
分别向160只SD大鼠皮下注射3次变更稳定剂前后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或氯化钠注射液(阴性对照),对动物进行临床观察,体重、食量、血细胞计数、血液生化、体温、临床病理、T淋巴细胞亚群和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及尿液分析、眼科检查。
结果
实验期间,动物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异常反应。虽然部分疫苗组别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体重增长、食量、血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03~4.26,
P
=0.011~0.042),但未见与稳定剂变更相关的异常改变,体温、凝血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
t
=1.35~1.98,
P
=0.052~0.186)。至恢复期结束时,所有疫苗组的所有动物仍可检测到抗体,各抗体效价未见明显降低。末次给药后3 d和恢复期结束时,阴性对照组及所有疫苗组安乐死动物的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变更前后疫苗的毒性反应、局部刺激性和免疫原性未见明显不同。
结论
变更稳定剂后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结果符合动物安全性评价要求。
2025, 48(5): 331-33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217-00089
摘要
(
)
PDF全文
(
)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多糖含量及分子大小分布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
汪慧敏, 栗妍, 刘静, 杨冰, 侯倩倩, 丁玲, 朱秀娟, 柳易程
目的
建立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多糖含量和多糖分子大小分布。
方法
建立检测4种多糖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并探究最佳分离电压和温度。通过单次实验同时表征4种多糖,分别检测4种多糖含量以及多糖分子大小分布,并验证方法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和专属性。
结果
当4种多糖的含量在0.081 3~0.487 5 μg/μL之间时,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线性良好,决定系数>0.98;检测低、中、高3个浓度样品,回收率在95%~110%,6次实验相对标准偏差<2.0%,在目标峰位置无杂峰出现。
结论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检测4种脑膜炎球菌多糖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专属性,适合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多糖含量和多糖分子大小分布的检测。
2025, 48(5): 337-34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215-000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同时测定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Triton X-100与聚山梨酯80残留量的HPLC-ELSD法建立及验证
刘萌萌, 慕容健昌, 钟子辉, 雷国民, 柯林源, 李东
目的
建立并验证同时测定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中Triton X-100和聚山梨酯80(polysorbate 80,PS80)残留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ELSD)方法检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的Triton X-100和PS80残留量,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定量限和耐用性进行验证。
结果
HPLC-ELSD法检测空白溶剂无色谱峰出现,混合标准溶液和供试品可见2个目标色谱峰,且与相邻峰的分离度大于1.5;Triton X-100和PS80样品的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0.0%~105.0%和80.0%~105.0%;同一实验员重复进样6次,TritonX-100和PS80残留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7%和1.4%;由2名实验员在不同工作日检测Triton X-100和PS80残留量的RSD均不高于5.0%;Triton X-100质量分数在0.010%~0.100%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10%。PS80质量分数在0.006% ~0.060%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03%。
结论
成功建立了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中Triton X-100和PS80残留量的HPLC-ELSD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
2025, 48(5): 343-34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219-00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抗柯萨奇病毒A组6型中和抗体效价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
谢学超, 王笑天, 黄仕, 陈磊, 赵丽丽, 李国顺, 顾美荣, 张改梅
目的
应用微量致细胞病变(micro-cytopathic effect,CPE)法建立抗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方法
用人横纹肌瘤细胞和CV-A6检测毒株建立基于CPE的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并对相对准确度、精密度、线性、专属性和耐用性等进行验证。
结果
建立了针对CV-A6免疫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测定方法。3份不同稀释度(1×、16×、256×)的血清参考品各测定3次,相对偏倚分别为﹣2%、﹣4%、﹣16%,拟合线性回归斜率为1.065,相对准确度良好;几何变异系数(geometr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GCV)为19%~50%,重复性良好。取10份小鼠免疫血清于不同天测定3次中和抗体效价,GCV为0%~75%,中间精密度良好。将抗CV-A6中和抗体血清参考品稀释9个稀释度,独立测定3次,拟合直线的回归系数为0.93,直线回归具有统计学意义(
F
=340.99,
P
<0.000 1)。阴性血清中和效价均<8,表明专属性良好。不同细胞代次、不同细胞密度、不同病毒载量、不同培养时间、待检血清反复冻融不同次数及短暂储存时间范围的GCV为23%~101%,表明该方法耐用性良好。
结论
成功建立了抗CV-A6中和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对准确度、精密度、线性、专属性及耐用性,可用于评价CV-A6免疫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
2025, 48(5): 350-35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114-00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解吸附处理总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刘爱萍, 杜娇, 李献林, 周海飞, 李阿妮, 罗树权
目的
建立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解吸附处理总蛋白含量测定方法并验证。
方法
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经解吸附处理,利用Lowry法对其总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准确度、重复性及耐用性验证。
结果
适宜的解吸附条件为加入10%体积的0.3 mol/L NaOH。在蛋白标准品40~200 μ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决定系数>0.995; 20、40、60、80、120 μg/mL的蛋白标准品回收率在95.25%~104.77%之间,方法准确度良好;样品在不同时间重复测定6次的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3.82%,方法重复性良好;解吸附后室温下分别放置15和30 min,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0.059和0.238,
P
值>0.05),且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2%和5.14%,方法耐用性良好。
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准确、稳定地检测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中总蛋白含量。
2025, 48(5): 357-36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224-00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抗基孔肯雅病毒药物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
余晨阳, 宁欣航, 吴兵安, 朱香香, 戚中田, 钱汐晶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是由伊蚊传播的甲病毒。CHIKV感染可导致基孔肯雅热,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多次暴发,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获批上市,临床治疗仍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随着CHIKV传播范围的扩大和疾病负担的加重,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成为迫切需求。此文综述了CHIKV的流行情况、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近年来抗CHIKV药物,包括直接抗病毒药物、宿主靶向药物等的研究进展。此文还探讨了药物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发生耐药突变、药物安全性及临床转化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多靶点药物设计、联合用药策略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人工智能等。通过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为抗CHIKV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和启示。
2025, 48(5): 361-36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801-0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基孔肯雅热疫苗研究进展
梁晓鸣, 鲁帅尧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可引发基孔肯雅热,该病毒在热带及温带的广泛区域均有流行,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基孔肯雅热以对症治疗为主,没有特效药物,接种疫苗是预防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经济有效手段。虽然目前已有2款疫苗被批准在局部地区使用,但远不能满足高风险区对疫苗的需求。此文对基孔肯雅病毒疫苗研发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对已上市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和有潜力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进行总结。
2025, 48(5): 370-37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728-0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单核细胞在骨组织工程损伤修复中的研究新进展
桂菁宜, 张瑞祺, 姜河, 张冉, 侯伟, 林皖, 倪一鸿, 徐明月, 孙仡竹, 韩舞乐, 蔡鑫曈, 郭佳乐, 张彦, 张俊玲, 王明丽
骨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一些骨损伤疑难病症治疗效果不佳。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可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新方案。当前应用较为成熟的骨组织工程损伤修复方法之一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该细胞的临床应用还存在若干问题,如种子细胞来源困难、缺乏同种异体干细胞种子细胞或通用型种子细胞等。近期研究发现,外周血单核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同时增殖能力强且材料易得,可作为骨损伤修复的优选替代材料。此文综述了单核细胞及其在骨损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骨损伤患者提供更加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新治疗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 48(5): 378-38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112-00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创刊:1978年10月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ISSN 1673-4211
CN 31-1962/R
在线期刊
当期目次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次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更多...
投稿须知
论著模板
综述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授权书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