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王红玉, 彭沁桦, 李玉华, 曹守春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60-6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28-00020
    脂质纳米颗粒是由1个或多个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球形囊泡结构,是目前临床研究和应用中最有效的非病毒递送载体,主要用于化学药物和核酸分子的递送。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后,mRNA疫苗凭借其设计与制造的简便性、低免疫原性、快速量产等优点脱颖而出。研究表明,脂质纳米颗粒作为新型冠状病毒mRNA 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效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此文综述目前应用较多的脂质纳米颗粒的结构、特性、应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增加对mRNA疫苗递送系统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mRNA疫苗和药物的快速发展。
  • 综述
    曹鹤霄, 李冬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90-3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22-00026
    病毒检测技术可根据原理不同分为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培养、免疫学方法、核酸检测等。电镜观察法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可直接观测到病毒结构,适用于对新现未知病毒的研究;细胞培养法可直观地得到病毒活力信息,可用于病毒滴度的检测;免疫学方法特异性强且成本低、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的群体筛查;核酸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更强,且允许同时检测多种病毒。研究者需要在方法的选择上需要做出权衡。此文论述不同病毒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讨论其适用情况,以为制定更准确、高效的病毒检测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 综述
    李美辰, 何成, 周旭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331-33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124-00020
    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狂犬病是一种在人畜中广泛传播、可感染神经系统且具有致死性的传染病。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恐水、流涎、狂躁或兴奋等,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发病后100%死亡,狂犬病疫苗仍然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最有效的策略。此文就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疫苗株及人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狂犬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成立, 朱生力, 张文强, 邹琪, 张庆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403-40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27-00033
    HPV是1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DNA病毒,持续性感染HPV可导致多种癌症,尤其是宫颈癌的发生。HPV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对于预防宫颈癌及其他相关癌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HPV疫苗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在全球市场上有二价、四价和九价3种HPV疫苗,二价和四价疫苗可以预防近70%与HPV相关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九价疫苗可以提供近90%的保护。此文就HPV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技术方法
    秦紫瑶, 王旭, 姚启元, 刘含菲, 罗剑, 郑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65-3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12-00041
    目的 比较不同信号肽序列对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在Sf9昆虫细胞中分泌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A/Victoria/2570/2019(IVR-215)的HA 为靶标,选取全长HA基因序列,在其5´端分别连接天然信号肽、蜂毒素信号肽、糖蛋白67信号肽(glycoprotein 67 signal peptide, Gp67sp)、几丁质酶信号肽、人肝素结合蛋白信号肽,分别克隆至pFastBac1转移质粒基因组;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5种重组杆状病毒,并通过杆状病毒滴度测定试剂盒检测病毒滴度;将重组杆状病毒以不同的感染复数感染Sf9细胞,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上清液,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优化HA分泌性表达的条件。结果 收获的5种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均大于106 PFU/ml。Sf9细胞能够正确表达HA,相对分子质量为80 000左右。Gp67sp介导的HA表达量较高;当重组杆状病毒AcMNPV-Gp67sp-HA以感染复数5.0或10.0感染Sf9细胞96 h时,HA的表达量最高,血凝效价为256 凝血单位/50 μl。结论 研究选择的外源信号肽均能引导流感病毒HA在Sf9细胞中的分泌性表达,其中Gp67sp更加有利于HA的高效表达。
  • 技术方法
    欧阳蕾, 吴佩璇, 师江龙, 张秋, 潘勇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97-30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314-00011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NaCl沉淀实验优化7株抗MPXV A35R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标记条件,采用抗体配对实验确定金标抗体与捕获抗体,并优化抗体检测线(T线)及质控线(C线)的点样浓度,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检测限、稳定性、重复性、钩状效应和抗干扰性进行检测。结果 7株抗MPXV A35R单抗8D7、10D2、2F5、10G4、7G5、10E4、2D7的最适抗体标记量分别为0.96、0.48、0.96、0.96、0.96、0.96、0.48 μl,金标抗体2D7和检测抗体8D7组合为最佳配对抗体;T线和C线点样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0 和0.50 mg/ml。胶体金试纸条可检测出MPXV,而检测不出其他病毒;MPXV A35R蛋白和灭活MPXV溶液的最低检测限度分别为2.34×10-5 mg/ml和1.00×105 TCID50/ml;阴性样本和阳性样本的显色情况一致;20份试纸条检测样本的显色情况一致;检测MPXV A35R蛋白和灭活MPXV溶液的浓度与显色程度成正比;试纸条不受干扰物的干扰。结论 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MPX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范围、稳定性、重复性和抗干扰性,且不存在钩状效应。
  • 综述
    任琎, 李计来, 李树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3): 198-20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30-00038
    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纳米级球形囊泡状结构,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等构成。脂质体因灵活的电荷、粒径调控以及表面修饰特性等优势在药物递送和疫苗开发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在肿瘤治疗领域,脂质体通过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改善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以及控制药物释放等方式成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工具,是改善药物递送效率和增强抗肿瘤疗效的关键技术。此文对脂质体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新型脂质体的开发提供参考。
  • 综述
    邢思熙, 许方婧伟, 张云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318-32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05-00021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以病毒为载体递送目的抗原的一种疫苗。病毒载体技术路线早期多用于动物疫苗和难以用传统技术路线开发的病原体疫苗。我国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研发布局的5条技术路线中,因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具备可同时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可通过黏膜途径接种以及1剂完成免疫程序等优势而获批上市,并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因预存免疫问题,即存在可能降低疫苗保护效力、为增强免疫原性可能导致安全性风险提升等因素,故上市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产品较少。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病毒载体种类日渐增多,并在多种疫苗中得到应用。此文就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现状进行综述。
  • 疫苗研究
    陈淑霞, 王研研, 汪辉, 陈晓莹, 蒋春红, 于肖寒, 李跃龙, 曹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49-35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15-00015
    目的 研究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中各血清型肺炎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传代培养的稳定性。方法 在液体培养基中对各代次肺炎球菌的培养时长进行对比;对第15代次(P15)与P4(对照组)进行菌种检定与荚膜多糖抗原基因序列分析;将P15菌种按生产工艺进行发酵培养,分析培养情况和荚膜多糖抗原产量及质量,与P4代次对比。结果 在P7—P15中,各代次培养时长相近,且P15菌种检定、抗原基因序列与P4相比无差异,序列相似度为100%;P15菌种发酵培养后,菌体生长、荚膜多糖产量与荚膜多糖相关检定指标与P4无明显差异,且均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结论 用于生产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各血清型肺炎球菌在液体环境中传代培养稳定。
  • 综述
    朱嘉怡, 侯伟, 张乐谦, 张俊玲, 薛莲, 王琦,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325-33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107-00016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疱疹病毒,感染后可编码多种致癌基因,还可激活多条癌症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启动相关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对乳腺癌、胶质母细胞瘤和肌肉肉瘤等的研究结果报告为上述论断提供了重要证据。此文就HCMV感染后诱导癌变的相关分子机制和临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HCMV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靶点。
  • 综述
    傅子晋, 傅大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46-15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25-00044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发病人群年轻,部分患者可发展成终末期肾病,造成严重的家庭社会负担,而且目前临床治疗中,IgAN特异性药物急缺。随着近些年疾病认知、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技术的发展,IgAN迎来了被攻克的希望。目前公认的IgAN发病机制为“四重打击”学说,其中补体系统对于IgAN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此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激活途径、功能及相关药物开发进展,随后详细分析了IgAN发病机制及补体系统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补体系统治疗IgAN的策略和新药研究开发进展,最后对补体系统药物在治疗IgAN中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 疫苗研究
    罗献伟, 董燕, 陈霞, 周淑洁, 苏颖, 程鹏博, 宋菲扬, 汪馨, 何佳丽, 程晓东, 林玲, 任明雪, 毛雷婧, 张宁, 徐庆华, 柴瑜, 王斌冰, 夏志才, 龚李敏, 孙辉, 徐海洋, 陈海琴, 张以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75-28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10-00024
    目的 了解安徽省将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适龄儿童抗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IgG抗体水平,为进一步完善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6个市抽取0~11岁健康儿童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采用ELISA定量检测抗A、C、W135、Y群IgG抗体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 002名儿童,抗Nm A、C、W135、Y群IgG抗体浓度达到保护性水平的儿童所占比例(阳性率)分别为89.82%、92.12%、31.04%、66.87%;中位抗体浓度分别为9.93、10.55、4.63、7.75 μg/ml。不同年龄组人群抗4个血清群 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75、17.70、132.00、122.55,P均<0.05。采用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进行加强免疫的儿童,其抗W135群和Y群Nm 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儿童(χ2值分别为10.30和38.25,P均<0.05)。结论 安徽省0~11岁儿童抗A、C群Nm IgG抗体水平较高,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Nm防控效果成效显著。但该人群抗W135、Y群IgG抗体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宣教工作,提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价疫苗的接种率。
  • 技术方法
    马鑫宇, 蔡秋龙, 肖飞, 舒聪妍, 袁月, 陈婕, 常亚军, 王艳萍, 吴爽靖, 周建宏, 樊海青, 熊增平, 高有, 王灿斌, 宋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39-4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20-00043
    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qPCR)建立支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欧洲药典10.0版2.6.7规定可用于验证的8种支原体,根据支原体16S 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支原体qPCR检测方法,并验证其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结果 成功筛选出采用qPCR检测支原体的合适引物,8种支原体在浓度为105~106 CFU/mL时,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 ,CT)在20~30,相同浓度的细菌对照无CT。除精氨酸支原体的可检测浓度为10~100 CFU/mL外,其他7种支原体可检测浓度均达到10 CFU/mL,10 CFU/mL的支原体CT在35~40之间。特异性检测实验重复3次,对照细菌全部未检出,105~106 CFU/mL的上述8种支原体CT均在20~30,每种支原体3次特异性数据变异系数均小于10%。灵敏度实验重复3次,每次实验各支原体不同稀释浓度CT维持在20~40,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 建立的支原体检测qPCR方法特异性较好、灵敏度较高且重复性较好,可为生物制品中可能存在的支原体污染风险的及时控制提供帮助。
  • 疫苗研究
    杨洁, 杨东升, 吴杰, 林凤杰, 王文辉, 杨安纳, 庞德钦, 戴旱雨, 孟胜利, 郭靖, 王泽鋆,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1-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29-00022
    目的 评价分别用Al(OH)3、MF59、AS03和QS21佐剂配伍的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和流感病毒联合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用Al(OH)3、MF59、AS03和QS21佐剂配制SARS-CoV-2(灭活)和四价流感病毒(裂解)联合疫苗,在第0、14天分别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第14、28天采血检测血清抗SARS-CoV-2抗体滴度和流感血凝抑制滴度,并在第28天分离脾脏淋巴细胞检测针对SARS-CoV-2和流感病毒的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不同佐剂的SARS-CoV-2和流感病毒联合疫苗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后28 d,MF59佐剂组诱导了较高的抗SARS-CoV-2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89 144和5 418;MF59佐剂组也诱导了较高的针对四价流感病毒(H1N1、H3N2、BV、BY)的血凝抑制抗体,GMT分别为4 457、5 120、1 470和5 881;MF59和AS03佐剂组诱导了较强的针对SARS-CoV-2的Th1型(IFN-γ、IL-2)细胞免疫应答,与正常对照组的斑点形成单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γ: H=16.69,P<0.01; IL-2: H=15.21, P<0.05);AS03佐剂组诱导了较强的针对H1N1、H3N2、BV、BY流感病毒的Th1型(IFN-γ、IL-2)细胞免疫应答,与正常对照组的斑点形成单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γ: H=12.93、12.17、11.82、13.61,P<0.05; IL-2: H=12.24、12.42、11.72、12.43, P<0.05)。结论 不同佐剂配方的SARS-CoV-2和流感病毒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及抗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均不同,证明了联合疫苗配方研究中佐剂的重要性。
  • 疫苗研究
    杜娇, 洪文浩, 许哲, 姚钰, 刘倩, 冯潇, 杨英英, 周海飞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10-1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17-00050
    目的 评价自制磷酸铝佐剂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为该佐剂的储存和有效期设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连续3批产业化规模的自制磷酸铝佐剂,分别置于(5±3) ℃和(25±2) ℃储存。定期取样考察磷酸铝佐剂的主要评价指标(外观、pH值、铝含量、吸附率、氯化钠含量、沉降上清分析、无菌性、细菌内毒素、砷盐、铁盐、硫酸盐、铵盐、重金属、磷铝摩尔比、零电荷点、粒径大小与分布)。结果 3批磷酸铝佐剂在2种温度下储存15个月后,外观、无菌性均合格,pH值在5.4~6.2之间,吸附率在93%~100%之间,铝含量在2.77~3.36 mg/mL之间,氯化钠含量在7.90~8.60 g/L之间,沉降上清分析在12~15 mL之间,细菌内毒素在0.5~3.0 内毒素单位/mg铝之间,磷铝摩尔比在0.82~1.13之间,累积分布达到10%、50%、90%时对应的粒径大小分别为1.75~2.53、2.87~3.98和4.94~6.90 μm,零电荷点在5.11~5.47之间,残留杂质砷盐≤0.001‰、铁盐≤0.015‰、硫酸盐≤0.5%、铵盐≤0.005%、重金属≤0.002%,佐剂各项主要评价指标均稳定且符合质量标准。结论 3批自制磷酸铝佐剂在(5±3) ℃和(25±2) ℃条件下保存15个月后稳定性良好,为磷酸铝佐剂储存条件及效期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 治疗制品
    孙桐, 吴醒, 李然, 梁莹, 樊晓晖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67-7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111-00003
    目的 探讨溶瘤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激活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通过分泌颗粒酶A(granzyme A, GZMA)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尤其是焦亡相关蛋白焦孔素B(gasdermin B, GSDMB)表达水平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NDV(NDV1、2、3:0.001、 0.010、0.100血凝单位/mL)与NK细胞共培养16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仅培养基)和无NDV刺激的NK细胞对照组。各组分别与GSDMB高表达的SW837和低表达的SW480结直肠癌细胞共孵育后,通过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NK细胞中效应分子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分泌水平,通过细胞增殖-毒性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评价2种肿瘤细胞株的存活率及焦亡情况,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GSDMB切割的蛋白质印迹检测验证NK细胞介导的焦亡效应。 结果 定量qPCR和ELISA结果显示,NDV感染上调了NK细胞中GZMA、IFN-γ和穿孔素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分泌,NDV3刺激组的GZMA(t = 6.70, P = 0.003)和IFN-γ(t = 13.66, P < 0.001)分泌水平最高,且与无刺激对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与未刺激的NK细胞共孵育者,与激活的NK细胞共孵育后SW837细胞活力抑制(NDV3-NK效靶比 = 1、2:t = -10.17、-25.94,均P < 0.001)、乳酸脱氢酶(NDV3-NK效靶比 = 1、2:t = 13.70、9.75,均P < 0.001)释放、N端GSDMB(NDV2-NK效靶比=1、2:t = 6.80、3.07,均P < 0.05)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837细胞出现质膜气泡化及肿胀等焦亡特征,而SW480细胞虽出现活力抑制和细胞破坏,但焦亡表现不明显。 结论 NDV激活的NK细胞能通过分泌GZMA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焦亡效应,尤其在GSDMB高表达的细胞中效果显著。
  • 治疗制品
    公云, 尹光俊, 张少珍, 郭井妹, 曹俊超, 丁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37-34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10-00014
    目的 建立基于大鼠淋巴瘤细胞株(Nb2-11细胞)增殖的人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注射液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采用发光活细胞检测系统测定hGH刺激细胞增殖的情况,并利用四参数拟合分析计算样品相对效价。通过对分析培养基配方(含1%、5%、10%马血清)、细胞处理方式(细胞饥饿处理24 h与细胞不作饥饿处理)及细胞铺板密度(5 000 、8 000个/孔 )的筛选建立检测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9401,选择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耐用性和范围6个验证参数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采用以下条件得到的曲线拟合最优:含5%马血清的分析培养基、细胞饥饿处理24 h、8 000 个/孔铺板密度。hGH制剂缓冲液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线性回归方程为y=0.942 8 x + 0.072 6,决定系数为 0.980 9,线性范围60%~140%;不同活性样品的单次实验回收率均在70%~130%之间;验证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变异系数均<20%。结论 建立了hGH注射液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法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耐用性较好,可用于hGH注射液生物学活性检测。
  • 治疗制品
    王明辉, 梁红远, 张坤明, 瞿爱东, 陈哲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69-27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24-00031
    目的 对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4(OX40)单克隆抗体Ab18进行结构优化和生物学活性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ELISA检测Ab18与不同物种OX40的种属交叉结合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Ab18与HEK293-hOX40细胞的结合活性。采用报告基因法检测Ab18的阻断活性和激动活性。采用点突变技术对Ab18抗体Fc段进行工程化改造,改变Fc段与Fc受体的亲和力。用ELISA和FCM检测其与人Fcγ受体ⅡB和人新生儿Fc受体的结合活性,用报告基因法检测改造后的Ab18及其突变体抗体的激动活性、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活性。结果 Ab18抗体具有与小鼠、大鼠和恒河猴的种属交叉结合活性,相比对照抗体GBR830和KHK4083,Ab18与HEK293-hOX40的结合活性和阻断活性更强,Ab18与HEK293-hOX40的结合活性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50)值为366.9 ng/ml,阻断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657.3 ng/ml。此外,Ab18、GBR830和KHK4083均具有激动活性。Ab18的ADCC活性EC50值为25.7 ng/ml,激动活性EC50值为14.9 ng/ml。Ab18经Fc段改造后,激动活性降低、与人新生儿Fc受体的结合活性增强、ADCC活性保持,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成功优化了Ab18,优化后的抗体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活性。
  • 综述
    汪梦俊,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37-14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21-00030
    腺病毒载体作为高效的基因传递工具,数十年来在疫苗研发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腺病毒载体已成功应用于埃博拉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的疫苗研发,并展现出良好的保护力和安全性。腺病毒载体在疫苗中的应用仍面临挑战,如预存抗体干扰、靶向性差等。此文就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作一综述。
  • 技术方法
    邹浩勇, 余泽琼, 耿鹏, 殷文曲, 王吟, 周小璐, 聂希霖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85-29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305-00010
    目的 建立兔抗人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thymus/lymphocyte immunoglobulin,r-ATG)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并验证,用于检测临床用药后患者血清中r-ATG的浓度。方法 采用鼠抗兔IgG包被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二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人血清中r-ATG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范围、平行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性、专属性及不同时间参考品标准曲线浓度的回收率稳定性验证。用建立的方法对5例患者的临床血清样本(血样)进行检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以0.25 μg/ml为起始浓度,稀释倍数在21~29之间的参考品浓度与吸光度值呈S曲线,决定系数(R2)>0.99,回收率在90%~110%;参考品与3份血样的线性方程斜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10%,R2>0.99,R2的CV<5%,平行性较好;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CV<15%,回收率均在90%~110%;准确性验证结果平均回收率均在80%~120%;注射药物的患者血清与健康人血清以及未注射药物的患者血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07、21.949,P<0.01,;参考品在2~8 ℃放置16个月时标准曲线各浓度的回收率均值均在90%~110%,且各浓度不同时间点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15%;5例患者均在给药第5天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平均半衰期为(6.5±5.3) d。结论 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稀释线性和样本间的平行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性、专属性,且参考品标准曲线各浓度在不同时间点的回收率稳定性良好,可以用于r-ATG临床用药后血清浓度的检测。
  • 技术方法
    邓海清, 杜闪, 王斌, 贾松华, 郭龙静, 朱留强, 王艺霞, 刘建凯, 尹珊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306-31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18-00016
    目的 建立并验证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的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优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中的流动相、柱温以及流速,建立最优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进行验证。结果 以10%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柱温35 ℃时,RP-HPLC检测方法最优。该方法检测干扰成分试验组和对照组中DMSO含量的相对误差在-2.6%~2.1%,分离度均≥1.5;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决定系数>0.990 0;各浓度水平检测所得的偏倚值均在-5.31%~-0.89%,95%的偏倚置信上限也低于8.0%;不同浓度精密度在0.70%~4.45%,95%的精密度置信上限不超过8.0%;方法综合能力评价显示在4~50 μg/ml范围内方法总变异不超过7.0%,95%/90%容忍区间和95%预测区间均在80%~120%范围内;检测供试品溶液在20 h内峰面积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2.0%。结论 成功建立了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DMSO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良好,综合评价能力高。
  • 综述
    操召兵, 李宇轩, 唐继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30-13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16-00028
    百日咳是高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随着近年来病例的增加,百日咳受到广泛关注。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手段,加强新型疫苗的研发是百日咳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此文综述了百日咳的流行趋势、再现原因以及最新百日咳疫苗研发进展,为新型百日咳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 技术方法
    高慧君, 张雅婷, 季雅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14-11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17-00029
    目的 建立3种破伤风抗体体外检测方法并比较。 方法 分别构建间接法、双抗原法和毒素结合抑制试验体外测定破伤风抗体,对方法进行线性与范围、中间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的初步验证。 结果 间接法在浓度范围0.007 8~1.000 0毫国际单位(mili-international unit,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 0.998 6);双抗原法在浓度范围0.078~10.000 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0.998 7);毒素结合抑制试验在浓度范围1.95~31.25 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8)。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等方面均符合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513)。 结论 成功建立间接法、双抗原法和毒素结合抑制试验3种体外破伤风抗体检测法,为体外法替代体内毒素中和试验奠定研究基础。
  • 技术方法
    刘玉美, 齐亭娟, 张晓蕙, 丁玲, 陈若兰, 栗妍, 陈国明, 柳易程, 黄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46-4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918-00062
    目的 验证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中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ELIS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S. cerevisiae HCP ELISA Kit检测试剂盒,对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中的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定量限、专属性及中间精密度。结果 ELISA检测标准品的曲线线性良好(决定系数≥0.97),最低点吸光度(A405/492)值<0.300,最高点A405/492值>1.000;同一检测人员对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标样品进行3次重复检测,检测回收率在80%~120%;对中浓度样品重复检测6次,样品回收率在80%~120%,相对标准偏差<10%,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样品背景溶液和样品稀释液的A405/492值均小于曲线最低点,表明该方法的专属性强;定量限为2 ng/mL;不同实验组在不同时间对中浓度样品重复检测6次,相对标准偏差<10%,中间精密度良好。结论 ELISA检测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定量限、专属性及中间精密度,可用于乙肝疫苗生产的过程控制。
  • 综述
    邵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97-4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113-00017
    婴幼儿是罹患流感的高风险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当前我国儿童流感疫苗按病毒型别区分有三价型、四价型;剂型有半剂量(7.5 μg血凝素/0.25 ml)和全剂量(15 μg血凝素/0.5 ml)。研究发现,婴幼儿接种年龄与免疫应答水平呈正相关,增加抗原含量可提升流感疫苗对婴幼儿的免疫效果。我国在近年开始上市应用于婴幼儿的全剂量四价流感疫苗。此文从婴幼儿罹患流感的疾病负担、流感疫苗接种现状、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接种意愿等方面,阐述全剂量四价流感疫苗在我国婴幼儿中的应用进展。
  • 政策法规
    周振歆, 赵冰心, 苗睿, 董弋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55-5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30-00053
    疫苗是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特殊药品,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对温度有一定的冷链要求。山东疫苗案件之后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疫苗的生产、流通、接种管理。此文对疫苗流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旨在为疫苗生产、配送、储存企业以及接种单位等理清法律法规脉络,为其更好地开展疫苗流通管理提供法律法规依据。
  • 技术方法
    申瑷琳, 金玉翠, 罗敏, 李季, 陈思, 丁斐, 唐微, 潘俊杰, 潘恺, 王书畅, 郭思远, 罗志宇, 施金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50-5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822-00057
    目的 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灭活验证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将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系列梯度稀释,分别接种于Vero细胞,进行2次盲传扩增,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对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及细胞对病毒的敏感度进行摸索,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和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病毒灭活验证方法对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限分别为﹣2、﹣1、0 lgCCID50/mL。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对Vero细胞的最小接种浓度均为2 lgCCID50/mL,在第7天均可观察到Vero细胞病变,即该细胞的敏感度为2 lgCCID50/mL。同一检验人员重复检测同一批样品6次结果一致;2名检验人员在不同时间重复检测同一批样品6次结果一致;样品在﹣70 ℃及以下存放7 d与未冻存的样品检验结果一致;分别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Ⅰ、Ⅱ、Ⅲ型单价灭活病毒液及原液各3批进行病毒灭活验证,取样当天和在﹣70 ℃及以下存放7 d后检验的样品的灭活验证检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适用性均较好。结论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灭活验证方法能有效检测样品的灭活状态,可用于对病毒灭活效果的评价及工艺过程中对中间品等关键步骤的监控。
  • 技术方法
    田倩, 漆育林, 刘珣, 章俊, 杜盛华, 刘波, 张聪明, 孙勇, 林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92-2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20-00025
    目的 验证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血浆和静注巨细胞病毒人免疫球蛋白(pH4)(human cytomegalovirus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CMV-IVIG)的巨细胞病毒中和抗体(human cytomegalo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 CMV-NA)效价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巨细胞病毒人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建立CMV-NA效价检测细胞病变抑制法。采用CMV-NA 血浆和CMV-IVIG验证细胞病变抑制法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准确性、耐用性、重现性。结果 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重复性验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19%。2名实验人员重复检测6次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其F值分别为0.84和0.03,P值均>0.05。不同日期下重复检测6次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其F值分别为0.89和0.55,P值均>0.05。血浆、CMV-IVIG和国家标准品溶液的细胞均无病变。血浆和CMV-IVIG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均在100%±40%之间。采用不同中和时间检测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F值分别为0.48和0.04,P值均>0.05。采用不同病毒滴度范围检测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F值分别为0.49和0.11,P值均>0.05。2个实验室检测CMV-IVIG的CMV-NA效价,t值为0.69, P值>0.05。结论 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CMV-NA效价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准确性、耐用性和重现性。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1.
  • 疫苗研究
    张磊, 颜熙熙, 肖翠, 程亚刚, 于荣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43-34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29-00036
    目的 对自制的兔源5型肺炎球菌特异性血清参考品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用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样品检测。方法 采用双光径速率浊度免疫分析系统非竞争性浊度模式进行检测,依次考察5型血清的工作浓度及线性、交叉情况、与市售血清的可比性、室间室内检测差异以及工作浓度下的稳定性。结果 4批自制5型血清工作浓度最大稀释倍数分别为75、20、30、8倍,对应工作浓度下,多糖浓度在0.625~4.000 μg/ml范围内与响应值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0.985;4批5型血清参考品与其余22个型别均无交叉现象,特异性良好;与市售血清的可比性考察中,5批血清(包括市售血清)同时检测3个不同厂家上市疫苗中的5型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4批自制5型血清与市售血清重均分子量降低后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室间、室内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均<10%;工作浓度的4批5型血清在2~8 ℃均可在至少1个月内保持良好稳定性。结论 自制的兔源5型肺炎特异性血清效价高、线性良好、无交叉,与市售血清具有可比性,工作浓度下稳定性良好,可用于肺炎5型多糖疫苗的多糖含量检测。
  • 技术方法
    章孟学, 郭璇, 王菲, 庞宇, 赵芳, 孙帅军, 杨顺福, 孙成金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60-36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19-00017
    目的 通过对中试研发洁净区环境菌进行监测、收集及鉴定,建立洁净区环境菌库。方法 对中试研发洁净区进行环境监测,将收集到的环境菌(沉降菌、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采用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结合基因型微生物鉴定(细菌16S核糖体RNA测序分析)的方式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到89株环境菌,涵盖16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占29%,葡萄球菌属占27%,微球菌属占12%。结论 初步建立中试研发洁净区环境菌库,为开展微生物污染溯源提供技术支持。
  • 疫苗研究
    刘英微, 刘哲宇, 田东阳, 李建新, 张萌, 李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20-2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223-00009
    目的 验证无酚红M199培养基的贮存效期,同时探索无酚红M199效期对无酚红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Sabin strain poliovirus vaccine,sIPV)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方法 对贮存0、6、12、18、24、30、36及42个月的3批次无酚红M199干粉培养基进行外观、澄清度、pH、干燥失重、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及微生物性质长期监测;检测用贮存36个月并检定合格的无酚红M199制备的sIPV成品关键质量属性;将近效期和远效期无酚红M199制备的各3批sIPV分别贮存于37 ℃和25 ℃进行稳定性监测,检测D抗原含量,评价其稳定性;用2组sIPV免疫大鼠,检测大鼠血清抗体效价,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 无酚红M199干粉培养基于2~8 ℃贮存42个月后的外观、澄清度、pH、干燥失重、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等均合格;用贮存36个月无酚红M199所制备sIPV成品的pH、D抗原、蛋白含量、Vero细胞DNA残留量、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Vero细胞蛋白残留量、游离甲醛含量等各项检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和企业标准要求;用贮存36个月无酚红M199制备的sIPV效价合格、稳定性良好且与远效期无酚红sIPV免疫原性趋势一致,效力(t =﹣0.15~2.17,P>0.05)和诱导中和抗体水平(t =﹣1.46~2.0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贮存至36个月的无酚红M199制备的sIPV成品稳定性较好,近效期和远效期无酚红M199制备的sIPV产品质量属性、免疫原性及稳定性趋势一致,且对产品质量无影响,无酚红培养基的效期初步可定为36个月。
  • 政策法规
    周振歆, 赵冰心, 赵宸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312-31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116-00003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质量安全负主体责任。此文就国内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综述,并对2023年3月1日实施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进行研读,进一步评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和要求。
  • 疫苗研究
    祁春华, 乔建, 周兴, 田小凤, 张威, 曾帅, 马春喜, 武传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16-1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29-00023
    目的 研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皮下接种后的毒性反应和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考察疫苗安全性。方法 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评价疫苗的急性毒性;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评价疫苗的致敏性。结果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以1.50 mL/只的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大鼠,未见与供试品相关的毒性反应,最大耐受量为1.50 mL/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分别以0.05 mL/只(低剂量)和0.50 mL/只(高剂量)皮下注射致敏3次,并在末次致敏后14 d以0.10 mL/只(低剂量)和1.00 mL/只(高剂量)静脉注射激发,可导致豚鼠发生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结论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皮下接种后,毒性反应和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符合动物安全性评价要求。
  • 工艺研发
    吴熠潇, 刘海东, 朱绍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26-3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30-00052
    目的 研究在不同工艺参数下,使用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超滤浓缩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B型流感病毒液的效果。方法 制备6批次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B型流感病毒澄清液,采用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对B型流感病毒澄清液2倍浓缩后洗滤。取鸡红细胞悬液检测病毒浓缩液的血凝滴度,使用Lowry法2测定蛋白含量并计算抗原回收率和杂蛋白去除率,以考察不同洗滤次数和超滤膜类型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对洗滤10次的病毒洗滤液进行超滤浓缩,分析使用2种超滤膜超滤浓缩后不同膜清洗次数下的病毒残留情况;评价病毒浓缩液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稳定性。结果 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洗滤后,病毒洗滤液的血凝滴度保持稳定,洗滤次数为5次时,杂蛋白去除率较高,达到90%以上。中空纤维柱处理后的病毒浓缩液抗原回收率(61.95%)略高于超滤膜包(49.91%),2种超滤膜处理后收获的病毒浓缩液杂蛋白去除率均在96%左右。冲洗超滤浓缩后的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1次,超滤系统中含有残留的病毒抗原,占病毒澄清液抗原含量的10%以上。2种超滤膜处理后的病毒浓缩液在2~8 ℃保存1周血凝滴度稳定,在﹣70 ℃保存1周后血凝滴度大幅度下降。结论 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洗滤病毒澄清液的次数在5次及以上时,可获得较高病毒含量、低杂蛋白含量的病毒液。
  • 工艺研发
    于荣清, 兰芳, 南方, 李小波, 程亚刚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55-35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29-00035
    目的 采用6B型肺炎链球菌为试验血清型别,比较植物源性和动物源性培养基应用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规模化生产的效果。方法 采用大豆胨培养基和胰酪蛋白胨培养基各进行3批生产规模的试生产,检测肺炎球菌生长情况,在各工艺阶段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多糖含量并计算回收率,将收获的精制多糖按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同时进行核磁共振检测,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 与胰酪蛋白胨培养基相比,6B型菌种在大豆胨培养基中的细菌浓度和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2.5%和88.7%;生产的粗糖及精制多糖的产量平均增长了66.87%和139.67%;精制多糖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要求,2种精制多糖的核磁图谱指纹区一致,且化学位移和峰型与文献报道图谱一致。结论 大豆胨培养基与胰酪蛋白胨培养基生产的6B型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精制多糖在质量上具有可比性,且大豆胨培养基能提高精制多糖的产量。
  • 政策法规
    周振歆, 赵冰心, 张莹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20-12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09-00046
    药品质量受权人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承担药品放行的职责,确保每批放行产品的生产与检验均符合相关法规、药品注册要求和质量标准。药品质量受权人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此文陈述了我国实施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药品质量受权人提出职业道德要求,并梳理药品质量受权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风险,旨在提升药品质量受权人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进一步确保药品质量受权人的履职能力。 关键词 质量受权人;质量受权人制度;职业道德;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 综述
    徐颖之, 刘银龙, 郭林, 肖海峰, 李国顺, 顾美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3): 211-21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011-00064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长期流行。近10年来,世界范围HFMD病原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2012年前主要流行的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A, CV-A)16型(CV-A16)转变为其他肠道病毒,其中以CV-A6的增长趋势最为显著。由于已上市的单价EV-A71灭活疫苗无法对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产生交叉保护,因此不能完全满足防控HFMD的需求,亟待研制能够同时预防多种主要流行肠道病毒感染的多价疫苗。此文就中国和世界范围HFMD的病原谱变化和疫苗研究进行综述。
  • 工艺研发
    陈晓望, 杨文震, 周锋, 张芹, 汪张建, 李贞妮, 闻捷, 许晚, 沈谊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81-28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08-00023
    目的 通过考察与腮腺炎病毒原液直接接触的一次性储液袋在冻存情况下的浸出物水平,评估使用一次性储液袋冻存腮腺炎病毒原液的安全性。方法 将使用一次性储液袋和标准肖特瓶盛装的腮腺炎病毒模拟料液放置于-60 ℃以下冰箱保存,分别于0、6、12、15个月各取出3份样品,以提取物研究中检出的丙酮、叔丁醇和异丙醇作为靶标物质进行浸出物检测及安全剂量分析。结果 丙酮、叔丁醇和异丙醇在保存周期中均于15个月时出现检出最高峰,浸出物含量分别达到415.02、275.82和936.92 μg/L,且各检测时间节点一次性储液袋浸出物含量均低于允许日接触量或安全评估阈值。结论 使用一次性储液袋冻存的腮腺炎病毒模拟料液的浸出物含量未超出安全范围,安全性风险小。
  • 流行病学
    王瑶, 张欢, 潘璠, 陈亚飞, 张夏晴, 邵灵, 程凯, 马冰欣, 秦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78-38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28-00019
    目的 调查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所生低体重儿HBV感染及血清学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该类极特殊儿童HBV感染情况及免疫效果。方法 选取六安市24家医院或产科在2016—2021年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所生低体重儿,分类统计姓名、性别、体质量、早产、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和接种剂数等,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V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浓度,分析比较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结果 研究共纳入172名低体重儿,其中121名完成了血样采集,平均年龄为(3.7±1.7)岁,体质量中位数为2.30 kg,早产儿占58.68%,HepB首针及时接种人数占75.21%,完成HepB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的对象分别有117、4人,HBV感染率为5.79%。在未感染对象中,加强免疫组与基础免疫组的HBsAb 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P=0.026;在未感染HBV且仅完成基础免疫的调查对象中,及时接种HepB、早产、出生体质量均不影响GMC。HBsAb阳性对象中,基础免疫组与加强免疫组相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118),但2组间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P=0.024)。在仅完成基础免疫且未感染HBV的对象中,HBsAb阳性率和GMC随接种时间延长而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六安地区HBsAg 阳性母亲所生低体重儿的HBV感染率较高,HepB接种率较低,HBsAg和HBsAb总水平较低,需加强低体重儿的HepB 0-1-2-7月龄免疫程序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