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10
  

  • 全选
    |
    论著
  • 赵永强 李忻 张锦英 白春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281-28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以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为载体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polysaccharide,PS)结合疫苗(AC-OMP),并初步研究该制备工艺的稳定性。方法  将以溴化氰活化的A、C群PS分别与B群OMP偶联制成AC-OMP。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的要求对制备的AC-OMP进行检定。以制备的AC-OMP免疫小鼠,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结果  制备的AC-OMP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质控标准。AC-OM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AC-OMP免疫小鼠的血清抗PS抗体阳转率为100%。结论  该工艺适用于AC-OMP制备。
  • 潘海龙 刘杰 罗世东 吴杰 刘少祥 秦敏 李炯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284-28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用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检测百日咳毒素(PT)毒性的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根据PT能特异地使CHO细胞簇集的特性,以国家PT标准品为参考品,取多批脱毒后PT进行检测,摸索适宜的孵育时间、细胞悬液浓度等实验条件,建立PT毒性的体外检测方法。对PT参考品进行倍比系列稀释,确定本法的检测限。对5批脱毒后PT进行重复检测,验证本法的重复性。结果  利用不同浓度CHO细胞对脱毒PT进行测定,确定最佳细胞浓度为5×104/ml,并通过最佳浓度细胞确定簇集结果的最佳判定时间为PT接种后48 h。本法对PT标准品的检测限定为125~500 pg/ml。用本法重复测定5批脱毒PT的残余毒性,变异系数为0.0%~34.6%,说明该法重复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CHO细胞检测法快捷、简便,能灵敏、准确地检测脱毒PT的残余毒性,可用于相关疫苗产品的质量控制。
  • 邓雪莲 李应伟 唐朝晖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288-29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白喉杆菌培养基的相关质控标准。方法  分别制备氨氮含量≥1.8 g/L和<1.8 g/L的白喉杆菌培养基用于白喉杆菌大罐培养,采用t检验对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按确定的培养基配方制备15批白喉杆菌培养基用于白喉杆菌大罐培养,检测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并分析培养基氨氮含量与白喉杆菌产毒间的相关关系。配制15批15%~20%的麦芽糖溶液,分别作为补料于白喉杆菌培养过程中加入大罐,检测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并分析麦芽糖溶液浓度与白喉杆菌产毒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采用氨氮含量≥1.8 g/L的培养基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明显高于采用氨氮含量  <1.8 g/L的培养基培养(t=0.5635,P<0.05)。在确定氨氮含量范围(1.8~2.0 g/L)内,培养基氨氮含量与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呈线性正相关(r=0.52)。当麦芽糖溶液浓度为15%~20%时,麦芽糖溶液浓度与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呈线性负相关(r=-0.53)。结论  白喉杆菌培养基氨氮含量控制在1.8~2.0 g/L,补料麦芽糖溶液浓度控制在15%~20%时,大罐培养收获的白喉毒素絮状单位可达到规程要求。
  • 张晋 张颖 张乐 郝屿 康岚 崔子豪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292-29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测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过程各道工序中的细胞残余蛋白进行,达到控制疫苗中Vero细胞残余蛋白的目的。方法  采用Vero细胞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试剂盒,对2009—2012年共65批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病毒液收获、浓缩、硫酸鱼精蛋白处理、纯化、脱糖和半成品配制阶段中的HC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2009—2012年,病毒液收获阶段Vero细胞HCP含量无明显差异。2010年工艺优化后,2010—2012年的HCP平均值与2009年相比,在浓缩、硫酸鱼精蛋白处理、纯化、脱糖、半成品配制阶段分别降低了78.83%、83.42%、78.62%、86.88%、86.40%。结论  通过Vero细胞HCP试剂盒的动态监测,可以对生产过程中Vero细胞的残余蛋白含量实施控制。
  • 胡兵 方志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296-29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可用于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反向遗传操作中所需的4个功能性结构蛋白的辅助质粒。方法  利用RT-PCR扩增RSV Long株的核蛋白(N)、磷蛋白(P)、大蛋白(L)及转录延长/终止抑制因子M2-1基因。将N、P、M2-1基因PCR产物双酶切后连接表达载体pCI;L基因分两段扩增并分别与pMD 19-T simple载体连接,再先后切下与pCI连接。将构建得到的4个辅助质粒测序并转染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结果  扩增得到N、P、M2-1和L 4个结构蛋白基因,相应构建的辅助质粒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RSV Long株序列完全一致;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表明, N、P、M2-1能在Vero细胞中表达。结论  在分子水平构建了RSV反向遗传学研究中所需的4个辅助质粒,并成功表达出3个结构蛋白。
  • 祝慈芳 吴玮 刁武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300-30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优化的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α1-AT活性,以牛胰蛋白酶替换冻干正常人血清来优化先前建立的方法,验证优化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并观察不同物质对优化方法的影响。结果  优化方法在胰蛋白酶质量浓度为0.01~0.05 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优化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当采用优化方法测定质量浓度为0.01、0.03、0.05 g/L胰蛋白酶时,胰蛋白酶的回收率分别为99.33%、94.44%和92.67%,变异系数分别为3.79%、1.66%和1.02%。在一定范围内,聚乙二醇、蔗糖、枸橼酸钠、人白蛋白浓度变化对优化方法测定α1-AT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结论  以牛胰蛋白酶作为参考标准品的优化α1-AT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可用于α1-AT制备工艺中的常规质量控制。
  • 郑炎 陈红霞 赵战勇 许静 何毅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304-30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一次性无菌转移系统(Allegro系统)用于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生产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基于Allegro系统的一次性无菌转移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各项验证。将该系统用于FⅧ生产并检测FⅧ的各项质量指标和稳定性。结果  Allegro系统的各项验证结果均符合规定的要求,且Allegro系统对制品的理化性质没有影响。Allegro系统的主要溶出物为叔丁醇和三甲基硅醇,溶出物含量分别为<3.0 mg/袋和<4.5 mg/袋,符合规定的安全性要求。采用Allegro系统生产的3批FⅧ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规定的标准,且FⅧ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一次性无菌转移系统(Allegro系统)可用于FⅧ生产。
  • 综述
  • 吴根鹏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308-311,321. https://doi.org/10. 3760/cma. j. issn. 1673-4211. 2013. 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Nm) 感染可导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有较高的病死率。荚膜多糖及多糖结合疫苗能有效控制 A、C、W135和Y群 Nm感染,而对B群 Nm (MenB)感染的预防,只有外膜囊泡疫苗在局部地区取得成功。目前,针对MenB疫苗的研究以外膜蛋白为基础。此文对MenB疫苗的研发进展及临床前研究中的几个关键评价指标进行综述。
  • 袁琳 崔泽林 赵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312-31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噬菌体感染是乳制品发酵过程中乳酸细菌活性降低的常见原因,不仅影响乳制品质量,严重时会出现乳制品倒罐现象。此文介绍了乳制品发酵过程中感染乳酸细菌的常见噬菌体种类、来源和特征,讨论了目前常用检测此类噬菌体的方法,归纳了大规模乳制品发酵过程中控制噬菌体感染的途径和方法。
  • 葛莹 张进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316-32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包括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等20余种疾病。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未改变而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的一种可遗传改变,其调节机制主要有三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微RNA调节。此文综述了这三种调节机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在自身免疫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 国际项目介绍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322-32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文着重介绍了非洲脑膜炎疫苗项目的背景和方案,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启示。
  • 标准与指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6): 326-32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文介绍了黄热病的流行病学、病原体,黄热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以及WHO对该疫苗接种,尤其是特殊人群接种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