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张伟 楼觉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1): 1-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1.001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全球最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 ) 感染导致。因为HEV不能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有效生长,因此HEV灭活或减毒活疫苗的研制不可行。目前HEV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免疫原性的重组病毒衣壳蛋白上。HEV的开放读码框架2编码的蛋白为病毒衣壳蛋白,可在体外自行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 VLP),形成的VLP在动物和人体中均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是理想的预防性疫苗组分。此文就HEV的流行病学、HEV VLP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及其VLP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综述
    岳丽琴 沈叙庄 杨永弘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 28(1): 1-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5.01.001
    经济、稳定、高效的黏膜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的新方向,其中,黏膜免疫佐剂及抗原呈递系统是黏膜疫苗研究的重点之一,安全有效的免疫佐剂及抗原呈递系统可大大提高黏膜免疫的效果.
     
  • 综述
    彭祥兵 余模松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1): 3-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1.002
    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有关HCV非结构蛋白NS5A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对NS5A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 综述
    邵文爱 李晓眠 李迎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1): 4-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1.003
    DNA疫苗由于具有多种优点而受到人们高度重视,但在诱导免疫效应上还未尽如人意,因而妨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研究者一直探索应用分子佐剂来优化DNA疫苗.本文就近年来在生殖器疱疹DNA疫苗加分子佐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综述
    胡章勇 毛笑难 章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1, 24(1): 4-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1.01.002
    Theradigm-HBV制剂是一种用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多肽疫苗.包含核心抗原18-27肽段(HBc18-27)、破伤风类毒素830-843肽段(TT830-843)、两个棕榈酸分子三个组分.本文就其分子学基础、作用机理、辅助性T淋巴细胞(HTL)表位的作用、临床试验、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 综述
    朱诗应 戚中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 28(1): 5-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5.01.002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高度变异性与缺乏合适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这两大因素制约了HCV疫苗的研发.近年来在昆虫细胞内合成的病毒样颗粒(VLP)受到了较大关注.本文从VLP的形成及其理化特性、抗原性与免疫原性、表面结构、与细胞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VLP的免疫特点和免疫应答效果.
     
  • 综述
    唐紫薇 赵平 戚中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1): 6-1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 1673-4211.2013.01.00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还没有HCV疫苗上市,但部分感染者的自限性HCV感染提示研发有效的HCV疫苗理论上具有可能性。随着对HCV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的深入,影响HCV感染预后的免疫因素逐渐明了。近年来有一系列的HCV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并获得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此文概述影响HCV感染转归与预后的免疫因素,并简介现有的HCV疫苗策略及其在临床试验中的效果。
  • 综述
    徐江红 陈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7-1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3
    肺炎链球菌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中耳炎和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目前针对肺炎链球菌疾病的预防主要是以多糖为基础的23价多糖疫苗和7价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但因其有血清型的限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以肺炎链球菌表面毒力因子或蛋白为基础的、无血清型限制的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将成为新型肺炎链球菌疫苗发展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的研究进展。
  • 综述
    任鹏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9-1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 1673-4211. 2012.01.003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β亚科的DNA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全长约240 kb,编码200种以上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产物除参与病毒复制增殖外,还与免疫逃逸有关。HCMV感染后,宿主终身带毒并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免疫系统对HCMV有持续的选择压力,HCMV存在于宿主体内的关键是逃逸免疫清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人体的固有免疫淋巴细胞,是抵抗感染和清除病变细胞的第一道防线,在体内阻止感染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NK细胞表面表达多种抑制性和激活性受体,如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中的CD94/NKG2C和免疫球蛋白样转录体受体1(LIR1/ILT2)为抑制性受体;NKG2D、NKp30则为激活性受体。NK细胞清除靶细胞的能力由抑制性和激活性受体所产生的抑制和激活信号的平衡所控制。HCMV感染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具有明显的抗性作用。迄今为止,已经发现HCMV 7个基因(UL16、UL18、UL40、UL83、UL112、UL141和UL142)可以编码相应产物,通过不同机制调节NK细胞抑制或激活信号,抑制NK细胞激活,从而对抗NK细胞的清除作用。
  • 综述
    李文桂 陈雅棠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1): 10-1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1.005
    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St)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本文综述了St减毒株和消化道细菌重组St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综述
    凌媛 徐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1): 12-1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 1673-4211. 2013.01.003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能量来源和结构聚合物,相关研究不再局限于细菌类疫苗。随着糖化学和免疫学的快速发展,碳水化合物的研究推动了抗肿瘤、抗寄生虫、抗病毒等疫苗及药物的研发。本文仅对基于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在抗病毒如HIV、流感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冠状病毒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孟胜利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12-1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4
    随着气温的升高,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在亚洲一些国家登革出血热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原因之一。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已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还没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各国非常需要有效、价格合适、可提供长期免疫保护的4价登革热疫苗来控制该病的流行,但目前仅靠控制蚊媒的传播来预防登革热的流行,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仍处于实验阶段。
  • 综述
    王娟 徐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1): 13-1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 1673-4211.2011.01.004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者中约有5%~10%的接种者呈现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影响机体对乙肝疫苗应答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个体一般因素、疾病感染及不良生活习惯等。
  • 综述
    张爱华 余模松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1): 13-1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1.006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继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而来.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了抗体制备的传统途径,使抗体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迄今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抗体库技术.本文对与基因工程抗体相关的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及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作一综述.
  • 综述
    何岭 彭秀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1): 14-1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1.004
    目的  了解郑州某高校新生对两种国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43名新生分为两组,分别接种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剂量均为10μg/0.5ml, 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免疫后2个月,检测血清抗-HBs滴度,比较两种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
    均浓度(GMC)。结果  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组的抗体阳转率为87.14%,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组的抗体阳转率为97.20%。两组疫苗的抗-HBs GMC分别为1489.72和2265.68 mIU/ml。 结论  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预防接种效果良好,应大力 推广使用。
  • 综述
    董岩 曾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4, 37(1): 15-1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4.01.005
     痢疾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肠道传染病,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由于对志贺菌的致病机制和机体抗感染免疫还不十分了解,目前尚无有效的市售痢疾疫苗。此文讨论了志贺菌的致病机制,对痢疾疫苗研究的近展进行了综述,尤其是亚单位疫苗。
  • 综述
    陈守彬 刘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15-2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4
    人巨细胞病毒(HCMV)普遍存在于各类人群中 ,是先天性病毒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在过去的十年中HCMV疫苗的研制取得了巨大进展,此文概述了HCMV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前研发现状,重点介绍了近5年来HCMV疫苗和生物学研究进展。
  • 综述
    陈璐 邓松华 潘卫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1): 15-17,2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1.005
    HIV-1 Tat蛋白在病毒基因的复制、表达及AID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at蛋白本身结构的特点也使其成为HIV疫苗研究的新靶点.但在Tat疫苗研发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诱导的抗体滴度低,对病毒变异株抗原交叉反应性差而导致对异源性病毒攻击的防御效果不佳,不能引起足够的细胞免疫应答等.目前新研发的Tat Oyi疫苗在提高抗体效价、交叉反应性和细胞免疫应答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本文就以上相关方面内容作一综述.
  • 综述
    邓玲 刘金辉 施桥发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1): 16-1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1.005
     宫颈癌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密切相关。随着对HPV及其致病机理研究的深入和免疫学的发展,利用免疫学方法治疗HPV引发的疾病显示良好的前景。目前, 有关HP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这些疫苗包括病毒/细菌载体疫苗、肽疫苗、蛋白疫苗、DNA疫苗、细胞疫苗等。此文就HP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综述
    马东礼 刘达庄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1, 24(1): 16-1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1.01.007
    自从Ko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发明杂交瘤技术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及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随着机械化工、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单克降抗体(mAb)的生产技术日益丰富.本文对体内外生产mAb的技术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力图展示近年来mAb技术的最新动态及发展前景.
     
  • 综述
    孙田华 徐静 张云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8, 41(1): 16-2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8.01.005
    肿瘤疫苗包括肽或蛋白疫苗、肿瘤细胞疫苗、抗独特型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DNA疫苗及病毒载体类疫苗等。重组蛋白疫苗是通过对目的抗原基因的重组、构建、表达得到抗原蛋白,最终制备成的疫苗。随着重组技术及表达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重组蛋白疫苗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研发思路。此文针对肿瘤抗原的重组蛋白疫苗做一综述。
  • 综述
    么山山 曾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1): 17-2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 2013.01.004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菌,为当前细菌性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新发病例超过9000万。疫苗接种是降低沙眼衣原体感染率的最好办法。此文对研发针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综述
    何永林 朱道银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17-2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7
    卡介苗预防成人结核病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失效原因主要与缺乏结核杆菌重要抗原、不能有效刺激CD8+T细胞、环境分枝杆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改造应从重组卡介苗、促进T细胞亚群的应答及卡介苗的营养缺陷株、突变株等多方面考虑来提高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更好地防止结核病的发生.
  • 综述
    张增峰 樊晓晖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1): 18-2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1.00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是由 SARS 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 引起的一类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目前尚未研制出治疗SARS的有效药物,防范SARS-Co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疫苗。正在研制的SARS疫苗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这些疫苗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一些进展,有的已进入人体试验。此文就近几年有关SARS疫苗的研发现状做一综述。
  • 综述
    程满荣 徐葛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1): 18-21,3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1.006
    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推广与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有关的快速、实用的检测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传统的RV抗体检测方法,系统阐述了近期发展的一些RV抗体检测方法的原理及特点,以及与WHO推荐的R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对比的统计学分析,并对RV中和抗体检测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
  • 综述
    刘刚 周歧新 凌保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 28(1): 18-2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5.01.006
    随着结核杆菌H37Rv等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应用双向电泳、质谱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展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正成为结核杆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结核杆菌的生理学、毒力因子、血清学诊断、免疫靶点筛选及疫苗开发等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综述
    张文昌 甘霖 陈敬贤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4, 37(1): 19-2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4.01.006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科β亚科的成员,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结构和基因表达模式。在核衣壳与包膜之间的皮层区域含有多种蛋白以及病毒或细胞的RNA,这些蛋白统称为皮层蛋白。皮层蛋白不仅占病毒颗粒蛋白的大部分,而且功能多样。此文就HCMV皮层蛋白在病毒入胞、基因表达、免疫逃避、组装和释放几个重要阶段中的功能做一综述。
  • 综述
    陈敬贤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19-2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5
    近年来,随着SARS、禽流感等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出现,人们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给予了高度重视,促进了呼吸道病毒学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相关病毒如SARS冠状病毒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基因与抗原变异、疫苗制备等取得了进展;二是发现了一些新的呼吸道病毒如冠状病毒HCoV-NL63和HCoV-HKU1、博卡病毒;三是一些被认为与呼吸道感染关系不大的“老病毒”如某些疱疹类病毒和细小病毒,现在经常出现在呼吸道感染者的样本中。鉴于目前呼吸道病毒的范围比以前有明显扩大,本文就能够感染人类呼吸道的病毒及其分类作一综述。
  • 综述
    郭中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1): 19-2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1.008
    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作为临床上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情况及开发前景.
  • 综述
    范蒋锋 陈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20-2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5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疫苗的主要抗原是流感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但这两者都存在抗原漂移的现象,给疫苗设计带来巨大困难。广谱流感疫苗的候选抗原之一是高度保守的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胞外域(matrix protein 2 ectodomain,M2e)。M2e在天然感染的情况下免疫原性较弱,但是可通过相关的佐剂、包裹材料和蛋白疫苗提高免疫原性。此文介绍了加强M2e免疫效果方式的研究以及M2e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
  • 综述
    周祖木 史久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21-2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5
    流感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发生全球大流行。研制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对控制流感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及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研制疫苗带来不利影响。对甲型流感病毒交叉免疫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更好地研制流感疫苗,对预防和控制甲型流感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对甲型流感病毒交叉免疫、免疫机制、不同亚型免疫的评价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张林亚 晏子厚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8, 41(1): 21-24,2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8.01.006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引起的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麻疹疫苗株与原型野毒株Edmonston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较发现,所有疫苗株的磷蛋白、V蛋白、C蛋白、基质蛋白和血凝素中都含有相同的氨基酸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可作为未来研究MV减毒分子机制的重要靶点,但目前尚不明确是否与MV的减毒表型相关,需要结合反向遗传学、动物模型等进一步确定。
  • 综述
    林惠娟 王一平 毛群颖 周旭 梁争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1): 22-2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1.006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严重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目前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已有3家公司完成了EV71全病毒灭活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在婴幼儿中安全性良好,预防EV71引起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90%以上,预防EV71其他相关疾病的保护率达到80%以上。此文对这些EV71疫苗临床试验情况做一综述。
  • 综述
    孙柯 陈建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 36(1): 22-2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3.01.005
     利什曼病是一种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由不同种属的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利什曼病流行于全球88个国家,约3.5亿人受到威胁。目前治疗利什曼病的主要方法是化学疗法,但毒性和耐药性阻碍了其应用,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安全有效的利什曼病疫苗。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发现了许多利什曼原虫抗原,但仅少部分疫苗在临床试验阶段取得进展。此文就利什曼病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岳野 许丽锋 徐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1): 22-2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1.006
    脑心肌炎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毒,其宿主范围很广,可引起动物脑心肌炎,亦可感染人类。目前,脑心肌炎病毒疫苗的研究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此本就脑心肌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宋玉靖 樊卫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1): 22-2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1.007
    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所致疾病倍受现代医学重视.HCMV pp65蛋白既是HCMV致病的关键因素,也是激发抗HCMV保护性免疫的主要成分.本文就HCMV pp65蛋白的致病性、免疫性及其在HCM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 综述
    买尔哈巴 张进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1): 23-2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1.009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是人工合成的针对B7:CD28共刺激途径的免疫抑制剂,这一制剂被广泛用来抑制多种病理性免疫反应,包括过敏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关于它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近年来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综述
    刘盛涛 赵赟力 姚亚夫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4, 37(1): 24-2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4.01.007
     工艺验证不仅是法律法规对疫苗行业的要求,更是商业化生产的必要条件和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随着疫苗行业的发展以及最新行业法规指南的发布,工艺验证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开始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联系在一起。此文在最新行业法规和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实际工作经验,对工艺验证的最新内容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综述
    成立 王松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1): 24-2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1.006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研究表明干净的水源和良好的卫生环境不能阻断RV传播,且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RV性腹泻的药物,使用RV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防控手段。此文对RV疫苗的使用现状、研发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做一综述。
  • 综述
    黄云霞 楼觉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25-3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6
    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持续感染有关。随着对HPV及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经开发了多种用于宫颈癌生物免疫治疗的疫苗,有些已进入临床试验。此文对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宫颈癌疫苗的设计策略和临床试验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