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技术方法
    张婷婷, 徐然, 赵海玉, 安少朋, 任丽, 刘朝阳, 张芹, 王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02-10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108-00073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重组猪胰蛋白酶(recombinant porcine trypsin, RPT)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及初步应用。 方法 通过抗体筛选获得可配对的抗RPT鼠源单克隆抗体对,并确定包被抗体及酶标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封闭液种类和浓度,建立可定量检测RPT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疫苗制品生产过程中病毒背景液中RPT含量,并验证该方法对不同品牌的天然提取猪胰蛋白酶的检出效率。 结果 确定了包被抗体(RPT-5C2D12)最佳工作浓度为6.000 μg/mL、酶标抗体(RPT-1E10A5)最佳稀释比为1∶5 000;封闭液为质量分数1%牛血清白蛋白;四参数逻辑拟合的标准曲线决定系数≥0.990,检测范围为0.156~40.000 ng/mL;定量限为0.156 ng/mL;准确度加标回收率为92.3%~106.7%;精密度验证批间变异系数≤6.7%,批内变异系数≤5.9%;除RPT外,与其他对照品蛋白均无交叉反应;3批次疫苗病毒背景液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7.4%~98.2%。2种品牌天然提取猪胰蛋白酶相对RPT的平均检出效率分别为59%和68%。结论 成功建立了RPT双抗体夹心ELISA,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及特异性,可用于疫苗类生物制品的猪胰蛋白酶残留量评估。
  • 技术方法
    邓海清, 石金凤, 宋琳琳, 刘建凯, 尹珊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08-11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06-00040
    目的 对吸附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组分)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acellular,component)vaccine,DTacP〕中表面活性剂Berol 185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进行验证。 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选定量离子对,采用外标法对样品中Berol 185定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结果 将630.05→89.10作为Berol 185定量离子对;Berol 185浓度在5~12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0.990 0,回收率在80%~120%);样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8%~4.2%,中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3.0%~3.6%,加标回收率为96.1%~111.9%;不同温度(35、37和40 ℃)或不同检测时间(0、4、8、12、16、20、24 h)样品检测结果稳定。 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准确性和耐用性,可用于DTacP中Berol 185的定量检测和工艺过程监测。
  • 技术方法
    高慧君, 张雅婷, 季雅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14-11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17-00029
    目的 建立3种破伤风抗体体外检测方法并比较。 方法 分别构建间接法、双抗原法和毒素结合抑制试验体外测定破伤风抗体,对方法进行线性与范围、中间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的初步验证。 结果 间接法在浓度范围0.007 8~1.000 0毫国际单位(mili-international unit,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 0.998 6);双抗原法在浓度范围0.078~10.000 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0.998 7);毒素结合抑制试验在浓度范围1.95~31.25 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8)。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等方面均符合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513)。 结论 成功建立间接法、双抗原法和毒素结合抑制试验3种体外破伤风抗体检测法,为体外法替代体内毒素中和试验奠定研究基础。
  • 技术方法
    马鑫宇, 蔡秋龙, 肖飞, 舒聪妍, 袁月, 陈婕, 常亚军, 王艳萍, 吴爽靖, 周建宏, 樊海青, 熊增平, 高有, 王灿斌, 宋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39-4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20-00043
    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qPCR)建立支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欧洲药典10.0版2.6.7规定可用于验证的8种支原体,根据支原体16S 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支原体qPCR检测方法,并验证其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结果 成功筛选出采用qPCR检测支原体的合适引物,8种支原体在浓度为105~106 CFU/mL时,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 ,CT)在20~30,相同浓度的细菌对照无CT。除精氨酸支原体的可检测浓度为10~100 CFU/mL外,其他7种支原体可检测浓度均达到10 CFU/mL,10 CFU/mL的支原体CT在35~40之间。特异性检测实验重复3次,对照细菌全部未检出,105~106 CFU/mL的上述8种支原体CT均在20~30,每种支原体3次特异性数据变异系数均小于10%。灵敏度实验重复3次,每次实验各支原体不同稀释浓度CT维持在20~40,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 建立的支原体检测qPCR方法特异性较好、灵敏度较高且重复性较好,可为生物制品中可能存在的支原体污染风险的及时控制提供帮助。
  • 技术方法
    刘玉美, 齐亭娟, 张晓蕙, 丁玲, 陈若兰, 栗妍, 陈国明, 柳易程, 黄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46-4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918-00062
    目的 验证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中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ELIS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S. cerevisiae HCP ELISA Kit检测试剂盒,对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中的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定量限、专属性及中间精密度。结果 ELISA检测标准品的曲线线性良好(决定系数≥0.97),最低点吸光度(A405/492)值<0.300,最高点A405/492值>1.000;同一检测人员对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标样品进行3次重复检测,检测回收率在80%~120%;对中浓度样品重复检测6次,样品回收率在80%~120%,相对标准偏差<10%,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样品背景溶液和样品稀释液的A405/492值均小于曲线最低点,表明该方法的专属性强;定量限为2 ng/mL;不同实验组在不同时间对中浓度样品重复检测6次,相对标准偏差<10%,中间精密度良好。结论 ELISA检测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定量限、专属性及中间精密度,可用于乙肝疫苗生产的过程控制。
  • 技术方法
    申瑷琳, 金玉翠, 罗敏, 李季, 陈思, 丁斐, 唐微, 潘俊杰, 潘恺, 王书畅, 郭思远, 罗志宇, 施金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50-5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822-00057
    目的 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灭活验证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将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系列梯度稀释,分别接种于Vero细胞,进行2次盲传扩增,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对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及细胞对病毒的敏感度进行摸索,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和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病毒灭活验证方法对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限分别为﹣2、﹣1、0 lgCCID50/mL。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对Vero细胞的最小接种浓度均为2 lgCCID50/mL,在第7天均可观察到Vero细胞病变,即该细胞的敏感度为2 lgCCID50/mL。同一检验人员重复检测同一批样品6次结果一致;2名检验人员在不同时间重复检测同一批样品6次结果一致;样品在﹣70 ℃及以下存放7 d与未冻存的样品检验结果一致;分别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Ⅰ、Ⅱ、Ⅲ型单价灭活病毒液及原液各3批进行病毒灭活验证,取样当天和在﹣70 ℃及以下存放7 d后检验的样品的灭活验证检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适用性均较好。结论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灭活验证方法能有效检测样品的灭活状态,可用于对病毒灭活效果的评价及工艺过程中对中间品等关键步骤的监控。
  • 技术方法
    章孟学, 郭璇, 王菲, 庞宇, 赵芳, 孙帅军, 杨顺福, 孙成金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60-36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19-00017
    目的 通过对中试研发洁净区环境菌进行监测、收集及鉴定,建立洁净区环境菌库。方法 对中试研发洁净区进行环境监测,将收集到的环境菌(沉降菌、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采用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结合基因型微生物鉴定(细菌16S核糖体RNA测序分析)的方式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到89株环境菌,涵盖16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占29%,葡萄球菌属占27%,微球菌属占12%。结论 初步建立中试研发洁净区环境菌库,为开展微生物污染溯源提供技术支持。
  • 技术方法
    秦紫瑶, 王旭, 姚启元, 刘含菲, 罗剑, 郑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65-3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12-00041
    目的 比较不同信号肽序列对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在Sf9昆虫细胞中分泌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A/Victoria/2570/2019(IVR-215)的HA 为靶标,选取全长HA基因序列,在其5´端分别连接天然信号肽、蜂毒素信号肽、糖蛋白67信号肽(glycoprotein 67 signal peptide, Gp67sp)、几丁质酶信号肽、人肝素结合蛋白信号肽,分别克隆至pFastBac1转移质粒基因组;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5种重组杆状病毒,并通过杆状病毒滴度测定试剂盒检测病毒滴度;将重组杆状病毒以不同的感染复数感染Sf9细胞,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上清液,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优化HA分泌性表达的条件。结果 收获的5种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均大于106 PFU/ml。Sf9细胞能够正确表达HA,相对分子质量为80 000左右。Gp67sp介导的HA表达量较高;当重组杆状病毒AcMNPV-Gp67sp-HA以感染复数5.0或10.0感染Sf9细胞96 h时,HA的表达量最高,血凝效价为256 凝血单位/50 μl。结论 研究选择的外源信号肽均能引导流感病毒HA在Sf9细胞中的分泌性表达,其中Gp67sp更加有利于HA的高效表达。
  • 技术方法
    张海平, 曾智, 周慧明, 刘宝峰, 张怡轩, 石亮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71-37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30-00037
    目的 在生产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液体人用狂犬病疫苗过程中,添加不同厂家的核酸酶,筛选合适的核酸酶处理条件,评价该条件下液体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温度25 ℃、37 ℃下,向病毒液中加入酶解浓度为0.15、0.30 U/ml的核酸酶,经层析系统纯化后采用β-丙内酯灭活,制备成原液及成品。采用PCR法和ELISA分别检测原液DNA残留量和核酸酶残留量,筛选出酶解温度和酶解浓度;采用PCR法分析原液中Vero细胞残留DNA片段和检测残留量;通过NIH法检测成品的效价来评价免疫原性,开展SD大鼠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和大耳白兔肌肉刺激性试验评价产品安全性。结果 筛选酶解浓度为0.15 U/ml,酶解温度为25 ℃;残留DNA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核酸酶残留量在试剂盒检测下限0.2 ng/ml以下;残留DNA大于221 bp片段占DNA总残留量的比例少于25%;大鼠毒性试验和大耳白兔给药后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病理学改变。结论 筛选到合适的酶解温度和酶解浓度,可将Vero细胞的DNA酶解成较小的片段,降低Vero细胞DNA残留量;动物安全性试验评价安全可靠,为Vero细胞基质疫苗的研发与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 技术方法
    邹浩勇, 余泽琼, 耿鹏, 殷文曲, 王吟, 周小璐, 聂希霖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85-29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305-00010
    目的 建立兔抗人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thymus/lymphocyte immunoglobulin,r-ATG)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并验证,用于检测临床用药后患者血清中r-ATG的浓度。方法 采用鼠抗兔IgG包被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二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人血清中r-ATG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范围、平行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性、专属性及不同时间参考品标准曲线浓度的回收率稳定性验证。用建立的方法对5例患者的临床血清样本(血样)进行检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以0.25 μg/ml为起始浓度,稀释倍数在21~29之间的参考品浓度与吸光度值呈S曲线,决定系数(R2)>0.99,回收率在90%~110%;参考品与3份血样的线性方程斜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10%,R2>0.99,R2的CV<5%,平行性较好;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CV<15%,回收率均在90%~110%;准确性验证结果平均回收率均在80%~120%;注射药物的患者血清与健康人血清以及未注射药物的患者血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07、21.949,P<0.01,;参考品在2~8 ℃放置16个月时标准曲线各浓度的回收率均值均在90%~110%,且各浓度不同时间点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15%;5例患者均在给药第5天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平均半衰期为(6.5±5.3) d。结论 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稀释线性和样本间的平行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性、专属性,且参考品标准曲线各浓度在不同时间点的回收率稳定性良好,可以用于r-ATG临床用药后血清浓度的检测。
  • 技术方法
    田倩, 漆育林, 刘珣, 章俊, 杜盛华, 刘波, 张聪明, 孙勇, 林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92-2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20-00025
    目的 验证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血浆和静注巨细胞病毒人免疫球蛋白(pH4)(human cytomegalovirus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CMV-IVIG)的巨细胞病毒中和抗体(human cytomegalo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 CMV-NA)效价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巨细胞病毒人免疫球蛋白国家标准品建立CMV-NA效价检测细胞病变抑制法。采用CMV-NA 血浆和CMV-IVIG验证细胞病变抑制法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准确性、耐用性、重现性。结果 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重复性验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19%。2名实验人员重复检测6次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其F值分别为0.84和0.03,P值均>0.05。不同日期下重复检测6次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其F值分别为0.89和0.55,P值均>0.05。血浆、CMV-IVIG和国家标准品溶液的细胞均无病变。血浆和CMV-IVIG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均在100%±40%之间。采用不同中和时间检测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F值分别为0.48和0.04,P值均>0.05。采用不同病毒滴度范围检测血浆和CMV-IVIG的CMV-NA效价,F值分别为0.49和0.11,P值均>0.05。2个实验室检测CMV-IVIG的CMV-NA效价,t值为0.69, P值>0.05。结论 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CMV-NA效价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准确性、耐用性和重现性。
  • 技术方法
    欧阳蕾, 吴佩璇, 师江龙, 张秋, 潘勇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97-30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314-00011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NaCl沉淀实验优化7株抗MPXV A35R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标记条件,采用抗体配对实验确定金标抗体与捕获抗体,并优化抗体检测线(T线)及质控线(C线)的点样浓度,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检测限、稳定性、重复性、钩状效应和抗干扰性进行检测。结果 7株抗MPXV A35R单抗8D7、10D2、2F5、10G4、7G5、10E4、2D7的最适抗体标记量分别为0.96、0.48、0.96、0.96、0.96、0.96、0.48 μl,金标抗体2D7和检测抗体8D7组合为最佳配对抗体;T线和C线点样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0 和0.50 mg/ml。胶体金试纸条可检测出MPXV,而检测不出其他病毒;MPXV A35R蛋白和灭活MPXV溶液的最低检测限度分别为2.34×10-5 mg/ml和1.00×105 TCID50/ml;阴性样本和阳性样本的显色情况一致;20份试纸条检测样本的显色情况一致;检测MPXV A35R蛋白和灭活MPXV溶液的浓度与显色程度成正比;试纸条不受干扰物的干扰。结论 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MPX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范围、稳定性、重复性和抗干扰性,且不存在钩状效应。
  • 技术方法
    邓海清, 杜闪, 王斌, 贾松华, 郭龙静, 朱留强, 王艺霞, 刘建凯, 尹珊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306-31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18-00016
    目的 建立并验证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的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优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中的流动相、柱温以及流速,建立最优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进行验证。结果 以10%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柱温35 ℃时,RP-HPLC检测方法最优。该方法检测干扰成分试验组和对照组中DMSO含量的相对误差在-2.6%~2.1%,分离度均≥1.5;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决定系数>0.990 0;各浓度水平检测所得的偏倚值均在-5.31%~-0.89%,95%的偏倚置信上限也低于8.0%;不同浓度精密度在0.70%~4.45%,95%的精密度置信上限不超过8.0%;方法综合能力评价显示在4~50 μg/ml范围内方法总变异不超过7.0%,95%/90%容忍区间和95%预测区间均在80%~120%范围内;检测供试品溶液在20 h内峰面积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2.0%。结论 成功建立了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DMSO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良好,综合评价能力高。
  • 技术方法
    胡道奇, 周松辉, 刘如石, 童鹏, 吴刚强, 刘汨, 邓金凤, 刘昕, 龚瑶, 伍思蓓, 杨邦, 白丹, 李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4): 212-2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118-00004
    目的 研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 core antigen, HCV-cAg)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CMIA)的检测试剂,并初步评价其性能。方法 采用2株抗HCV-cAg单克隆抗体(单抗)预先包被磁微粒,另2株抗HCV-cAg单抗用吖啶酯标记,制备双抗体夹心CMIA检测试剂;与ELISA试剂盒同时检测210例干扰物样本、1 158例健康人样本、140例HCV-RNA阳性样本和2套血清转换盘样本,鉴定研制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CMIA检测试剂的特异性为99.74%,ELISA试剂盒的特异性为99.57%,2种方法干扰物样本的阴性率均为100%;CMIA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为77.86%,ELISA试剂盒的灵敏度为62.14%,且CMIA检测试剂检出血清转换盘样本阳性的时间早于ELISA试剂盒。结论 成功制备了HCV-cAg CMIA检测试剂,该试剂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HCV的早期筛查和临床辅助诊断。
  • 技术方法
    杜天飞, 于晓萍, 李春阳, 刘兰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4): 217-22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201-00006
    目的 通过比较3种淋巴细胞毒效价检测方法测定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免疫血清及原液样品的效价结果,阐明3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淋巴细胞毒效价检测方法、基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淋巴细胞毒流式检测方法及基于人白血病T细胞株(Jurkat细胞)的淋巴细胞毒流式检测方法测定3批次免疫血清及3批次原液的效价。免疫血清稀释128、256及512倍进行效价检测,判定效价;原液稀释8~2 048倍进行检测,计算半数效应浓度。结果 中国药典方法与基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法检测3批次免疫血清的效价均为1:512;基于Jurkat细胞流式法检测001批次免疫血清的效价为1:512,002与003批次免疫血清d的效价为1:256。3种方法测定3批次原液的效价结果与阳性对照Grafalon的活性水平相当,不同方法检测的效价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虽然3种方法测定免疫血清与原液的效价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但淋巴细胞毒流式检测方法操作更便捷,且可定量测定半数效应浓度值。
  • 技术方法
    刘婷, 赵芳圆, 李世慧, 张霖阳, 吕溪琳, 赵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39-14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801-00003
    目的 建立吸附无细胞百日咳(三组分)-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three component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DTacP〕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动态显色法(美洲鲎试剂)检测DTacP的内毒素含量,并对该方法的线性与范围、专属性、准确度、中间精密度、重复性、定量限进行验证,并与凝胶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动态显色法的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99;DTacP稀释100倍和1 000倍,对试验均无干扰作用;3批DTacP内毒素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回收率分别为56%、75%、80%,重复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59%、7.14%、5.81%;不同操作人员在不同时间检测3批DTacP中内毒素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93%、8.48%和7.43%;将光密度反应阈值 30 毫吸光度单位增减3 毫吸光度单位,耐用性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5%。DTacP中内毒素含量检测的定量限为30 内毒素单位(endotoxin unit,EU)/ml。动态显色法检测3批DTacP中内毒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与凝胶法结果一致,均小于限定值200 EU/ml。结论 建立了定量检测DTacP中内毒素含量的动态显色法,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专属性、准确度、中间精密度以及重复性,可用于DTacP中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检测。
  • 技术方法
    聂晓齐, 杜闪, 朱留强, 王艺霞, 王斌, 张钰东, 邓海清, 尹珊珊, 韩飞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45-15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824-00007
    目的 建立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并验证,以检测百日咳抗原中间产物中氨基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OPA柱前衍生化RP-HPLC检测百日咳抗原中间产物百日咳毒素脱毒液中L-天冬氨酸钠盐、丝状血凝素脱毒液中甘氨酸及黏附素脱毒液中L-赖氨酸的含量,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用性、线性、准确度、耐用性、检测限和定量限进行验证。结果 OPA柱前衍生化RP-HPLC检测配置溶液,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可见对应的氨基酸色谱峰,供试品溶液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氨基酸浓度在5~100 μg/ml时,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测氨基酸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用磺基水杨酸和盐酸稀释剂处理供试品后,2种稀释剂检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定量限为5 μg/ml,检测限为2 μg/ml。结论 成功建立了检测百日咳抗原中间产物中氨基酸含量的OPA柱前衍生化RP-HPLC检测方法,该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用性、线性、准确度、耐用性良好。
  • 技术方法
    邢盛宇, 邓海清, 季庚辰, 张艳红, 张钰东, 王宇, 吴晗, 尹珊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51-15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809-00005
    目的 对Lowry法2检测百日咳抗原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 FHA)、黏附素(pertactin,Prn)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将PT、FHA、Prn国家标准品系列稀释,在0~50 µg/ml浓度范围内建立标准曲线。在已知浓度的PT、FHA、Prn精制液中加入国家标准品配制加标样品,采用Lowry法2检测蛋白含量,考察准确度和精密度。对原液生产中使用的400 mmol/L PBS进行专属性试验。分别在检测后10、20、30 min再进行检测以考察方法的耐用性。结果 回收率介于91.1%~110.7%;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8%~9.2%,批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6%~6.2%;400 mmol/L PBS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检测样品在30 min内读取数据有效。结论 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性、精密性、专属性和耐用性,可用于百日咳抗原中PT、FHA、Prn含量的测定。
  • 技术方法
    张琳, 陈慧聪, 蔡丽星, 蒋晴怡, 梁红远, 张坤明, 卢逸仁, 沈培玉, 马雷钧, 邱建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56-16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22-00028
    目的 建立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单抗)SIBP-A电荷异构体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maging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icIEF)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针对尿素浓度、两性电解质范围及浓度和聚焦时间对icIEF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并应用优化条件对该单抗电荷异构体进行分析,验证专属性、稳定性指示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与范围、准确度、定量限及处理后样品的稳定性。结果 优化后icIEF条件:3 mol/L尿素、1% MC胶、3%两性电解质载体Pharmalyte 3-10与Pharmalyte 8-10.5按1:1混合,电压1 kV、预聚焦1 min,电压3 kV、聚焦分离6 min。专属性实验中,空白组在样品出峰处无明显干扰峰,对照组正常出峰且电荷异构体正常;稳定性指示性实验中,可以检测出40 ℃放置7 d的样品正常出峰而且电荷异构体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样品明显不同;重复性实验中,酸性峰、主峰及碱性峰相对百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48%、0.00%和4.03%,主峰等电点RSD为0.012%;中间精密度实验中,酸性峰、主峰及碱性峰相对百分含量的RSD分别为0.89%、0.45%和6.14%,主峰等电点RSD为0.072%;在蛋白终浓度0.50~1.5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决定系数为0.996 8,且回收率在95.03%~104.35%内;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03 0 mg/ml;10 ℃条件下样品酸性峰、主峰、碱性峰相对百分含量的RSD分别为0.56%、0.00%和8.61%,主峰等电点RSD为0.056%;室温条件下3 h酸性峰电荷异构体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单抗SIBP-A的电荷异构体及等电点,专属性、稳定性指示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与范围、准确度、定量限和10 ℃条件下样品的稳定性均良好,可用于该抗体的放行检测及稳定性检测。
  • 技术方法
    强鹏侠, 卓晓琴, 蒋婉蓉, 秦翔, 冯潇, 慕艳红, 冯德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64-1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918-00011
    目的 建立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生物制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以氯化钠基准物质为对照,根据硝酸银滴定液滴定电位测定样品中氯化钠含量并验证方法。分别用不同方法测定同一样品并比较。结果 在6~15 mg/ml范围内,氯化钠浓度与消耗的硝酸银滴定液体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99 9;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破伤风抗毒素原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疫苗用氢氧化铝佐剂中氯化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9.8%、100.2%、100.3%,表明电位滴定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同批次供试品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为0.7%,表明电位滴定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将供试品在稀释后分别放置5和30 min后再检测,对结果无明显影响,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对电位滴定法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采用的福尔哈德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t检验结果可知,2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在-2.12~2.50,P>0.05)。结论 建立了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生物制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良好、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适用于生物制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检测。
  • 技术方法
    赵萍, 吴月, 何佩, 赵瑾, 唐瑞琪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2): 72-7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423-00033
    目的 制备1株抗黑猩猩腺病毒68型(chimpanzee adenovirus type 68,AdC68)六邻体(hexon,hex)蛋白重组单克隆抗体(单抗)。方法 表达并纯化AdC68-hex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及细胞免疫染色法筛选得到1株分泌抗AdC68-hex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抽提杂交瘤细胞RNA进行测序,获得单抗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序列,分别与小鼠重链与轻链恒定区序列拼接得到小鼠全长IgG1κ抗体重链与轻链,并构建至真核细胞高效表达质粒。将重链与轻链质粒共同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并纯化得到抗AdC68-hex重组单抗。将抗体用于滴定AdC68、重组AdC68及AdC68重组疫苗,并开展方法学验证。结果 表达制备的AdC68-hex蛋白能有效诱导小鼠的病毒产生抗AdC68-hex抗体。抗AdC68-hex重组单抗用于重组AdC68滴定具备良好的专属性、耐用性,在4.56~9.57 lg感染单位/ml范围内具备良好的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结论 制备的重组抗AdC68-hex单抗适用于AdC68及AdC68重组疫苗载体相关的基因治疗药物及疫苗等的检测。
  • 技术方法
    朱楠, 马伟, 陈雪, 邵丽娟, 黄元元, 胡利平, 胡文龙, 葛海兵, 王坚, 沈微微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2): 79-8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516-00047
    目的 研究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在非临床阶段的安全性差异,为预灌封注射剂型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对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分别进行体外溶血试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肌肉刺激试验以评价其制剂安全性。取兔1只进行体外溶血试验,观察样品的溶血情况;取豚鼠36只进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观察豚鼠出现的全身反应及死亡情况;取兔16只进行肌肉刺激试验,观察注射局部的刺激反应,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2种吸附破伤风疫苗在体外溶血试验中,对兔红细胞皆有凝聚作用,未见溶血;主动全身过敏试验中,在0.1 ml和0.5 ml致敏剂量下均未见过敏反应;肌肉刺激试验中,单次注射0.5 ml后注射部位肌肉可见轻度刺激性,停药后可恢复,与疫苗中含有铝佐剂相关。 结论 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剂吸附破伤风疫苗安全性均良好。
  • 技术方法
    李珺, 薛亚慧, 杨宇峰, 田石华, 刘敏, 何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2): 85-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426-00035
    目的 验证聚乙二醇修饰的干扰素(培干扰素)α1b原液中残留DNA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 提取4批培干扰素α1b原液的残留DNA,使用q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扩增反应,绘制标准曲线,建立残留DNA的q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重复性、准确性、精密度、定量限和耐用性的验证,并与探针杂交法进行比较。结果 qPCR检测在300 pg/μl~30 fg/μ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6次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7.45%;加标回收率为95.67%~129.28%;不同人员检测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定量限为30 fg/μl。不同孵育温度条件下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耐用性良好。探针杂交法与qPCR的检测结果均小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10 ng/剂。结论 qPCR检测培干扰素α1b原液中DNA残留具有良好的线性、重复性、准确性、精密度和耐用性,适用于该项检测。
  • 技术方法
    潘林洁, 谈丽君, 雷敏, 李宏建, 林燕, 崔汝国, 林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2): 90-9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529-00051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检测自动移液工作站移液性能的方法。方法 用校准后的移液器移取系列体积的重铬酸钾原液,配制成等体积不同浓度酶标检测稀释液,读取吸光度值,拟合原液体积-稀释液吸光度值回归方程。选取实验室最常用移液量50 μl作为测试点,用96通道自动移液工作站移取50 μl重铬酸钾原液配制稀释液,读取吸光度值,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各通道实际原液移取体积,对自动移液工作站的移液准确性、重复性和通道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原液体积与稀释液吸光度值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00。在50 μl量程点,96个通道的准确性均符合偏差不超出±3%的标准,7次重复性实验结果符合变异系数≤1.5%的标准,一致性符合不超出设定量×(100±5)%的标准。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实验室自动移液工作站移液性能的日常监测。
  • 技术方法
    刘环, 曹璟, 吴鹏, 李勇, 许周敏, 江砚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2): 94-9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607-00053
    目的 通过比较RJ300型和GE450型层析柱对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F Ⅷ)的纯化效果,探究GE450型层析柱纯化FⅧ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采用2种层析柱各制备3批FⅧ制品,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要求对制品进行检测,比较2种层析柱制备的FⅧ原液的回收率、比活性、洗脱峰的峰形差异、杂蛋白去除效果以及成品的检定结果,并进行产品稳定性考察。 结果 RJ300型和GE450型层析柱纯化后的FⅧ原液回收率分别为(63.8±4.8)%和(61.0±4.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5%和7.0%,原液比活性分别为(100.7±5.8) 和(114.0±12.2)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 IU)/mg,2种层析柱洗脱峰的峰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P>0.05),2种层析柱均能有效去除杂蛋白,成品检定结果均合格,成品比活性分别为(38.6±5.5) IU/mg和(39.4±6.2) IU/mg。2种层析柱制备的F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 GE450型层析柱能实现较好的FⅧ纯化效果,成品安全有效、稳定性良好,适合商业规模化生产。
  • 技术方法
    杨希飞, 胡高翔, 周阳, 黄攀, 张雄, 张飞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2): 99-10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701-00057
    目的 研究氨水法制备氢氧化铝佐剂时工艺中使用超滤替代透析工艺去除NH4+的可行性。 方法 取氨水法制备的氢氧化铝胶体溶液稀释并超滤至氨质量浓度低于0.04%,浓缩定量至起始体积;另取等体积氢氧化铝胶体溶液透析至氨含量质量浓度低于0.04%。超滤或透析后,收集氢氧化铝胶体溶液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及《预防用含铝佐剂疫苗技术指导原则》对2种工艺制备的佐剂进行外观、pH、铝含量、吸附率、沉降率、等电点、粒径大小及分布、X-射线衍射等质量指标检测。结果 超滤工艺制备的3批佐剂pH为4.63±0.04、铝含量为(4.963±0.027)mg/ml、平均粒径为(123.2±7.3) nm、粒径分布为(40~500) nm、等电点为10.9±0.1、回收率为 91.4%±0.5%;透析工艺制备的3批佐剂pH为4.86±0.25、铝含量为(4.959±0.340) mg/ml、平均粒径为(120.6±6.2) nm、粒径分布为(40~500) nm、等电点为10.9±0.4、回收率为91.5%±2.5%。2种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铝佐剂质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58~0.46,P值为0.251~0.918)。 结论 相较于透析工艺,采用超滤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铝佐剂所有质量指标未改变,且质量一致性更好。
  • 技术方法
    张理火, 薛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1): 25-2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509-00041
    目的  验证和评价猪纤维蛋白原生产工艺中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S/D)法联合干热法灭活病毒的有效性。方法  以辛德比斯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伪狂犬病毒为指示病毒,验证猪血浆S/D法灭活病毒的有效性;以脑心肌炎病毒和猪细小病毒为指示病毒,验证猪纤维蛋白原冻干制剂干热法灭活病毒的有效性。结果  S/D法中,辛德比斯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伪狂犬病毒清除滴度下降均大于4 lg;干热法中,脑心肌炎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清除滴度下降均大于4 lg。结论  S/D法和干热法联合能有效灭活上述指示病毒,可提高猪纤维蛋白原产品的安全性。
  • 技术方法
    包正琦, 段丽娟, 张锐, 马宁, 刘建光, 戴于栋, 梁凌宇, 高建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1): 29-3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515-00045
    目的 评价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的免疫亲和层析纯化工艺对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的去除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首次装填和重复使用100次的层析柱,对3批中试规模生产的中间品进行缩小规模的层析工艺去除病毒效果评价。将PPV指示病毒加至层析前的料液中,分别于层析纯化上样前、流穿、洗脱、在位清洗阶段取样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  新装填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对PPV的去除效果符合要求,洗脱液病毒平均降低量≥4.30 lgTCID50/0.1 ml。免疫亲和层析柱重复使用100次,对PPV的去除效果仍符合要求,洗脱液病毒平均降低量≥4.33 lgTCID50/0.1 ml。结论  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的免疫亲和层析纯化工艺具有良好的PPV去除效果,层析柱重复使用100次与首次使用的病毒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别。
  • 技术方法
    庾昌文, 肖雅芳, 刘郴, 郑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1): 33-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524-00049
    目的  探讨不同标准品、样品预处理方式、稀释液对人凝血因子Ⅸ(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Ⅸ,FⅨ)制剂中FⅨ效价检测的影响,建立最优的FⅨ效价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选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human prothrombin complex,PCC)标准品和欧洲药典FⅨ标准品,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乏FⅨ血浆预处理方式稀释标准品和FⅨ制剂,以及分别采用Owren-Koller稀释液和药典稀释液作为上机稀释液对FⅨ制剂效价进行检测,比较得出最优FⅨ效价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初步应用、专属性、准确度、中间精密度和线性进行检测。  结果    采用PCC标准品和欧洲药典FⅨ标准品定标检测FⅨ效价时,FⅨ效价检测值与标示量的比值范围分别为0.94~1.14、0.96~1.03;乏FⅨ血浆预处理方式的FⅨ效价检测值相比生理盐水预处理方式更接近于标准值;Owren-Koller稀释液相比药典稀释液作为上机稀释液的检测结果更接近标示量,因此选用PCC标准品、乏FⅨ血浆预处理方式及Owren-Koller稀释液建立FⅨ效价检测方法。该方法对于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FⅨ制剂样品和FⅨ上市产品同样适用,灭活后与未经灭活FⅨ制剂稀释的标准品溶液测得的效价的比值为0.96,4组不同相对效价水平的FⅨ制剂效价检测值的相对偏倚均在±20%范围内,检测值的几何变异系数均≤20%,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0.98,以上检测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结论  采用PCC标准品、乏FⅨ血浆预处理方式及Owren-Koller稀释液建立了最优的FⅨ效价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度、中间精密度和线性。
  • 技术方法
    郭蕊, 袁辰非, 曹起超, 陈红霞, 曹璟, 吴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1): 39-4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915-00010
    目的 应用ACL-TOP300全自动凝血仪建立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方法并验证。方法 根据基于人凝血因子Ⅷ国家标准拟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一期法要求,应用ACL-TOP300全自动凝血仪建立符合修订要求的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方法,并与同类型设备比较置信区间、可信限率、误差项和平行管重复性。结果 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1.0%~96.4%,重复性和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5%;与主流检测设备相比,ACL-TOP300具有平行管差异小、误差项小和置信区间窄的特点。结论 用ACL-TOP300全自动凝血仪建立的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置信区间和可靠性均满足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修订稿和国家标准要求。
  • 技术方法
    赵新, 张颖欣, 李玉亮, 郝璐瑶, 赵思萌, 孙雅, 周雪云, 江雨茹, 寇文月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6): 343-34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313-00024
    目的 比较猪源胰蛋白酶与重组胰蛋白酶对鸡胚细胞的消化效果,筛选出可替代猪源胰蛋白酶消化鸡胚细胞的最优方案。方法 对照组用质量百分数0.125%猪源胰蛋白酶溶液,实验组分别用质量百分数0.1%、0.2%、0.3%重组胰蛋白酶溶液按照验证参数消化鸡胚细胞15、20、25 min,进行细胞计数,并监测细胞活率。筛选出最优方案,制备单次病毒收获液,并与0.125%猪源胰蛋白酶对比滴度结果。结果 对照组平均活细胞密度为1.12×106 ml-1,平均细胞活率为95%;实验组最优鸡胚细胞消化条件为0.2%重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20 min,平均活细胞密度为2.24×106 ml-1,平均细胞活率为97%。2组消化鸡胚细胞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5,P<0.05。0.125%猪源胰蛋白酶组病毒滴度为(6.56±0.12)lgCCID50/ml,0.2%重组胰蛋白酶组为(6.89±0.10)lgCCID50/ml, t=6.78,P<0.05,病毒滴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0.2%重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20 min作为最优鸡胚细胞消化条件,可替代0.125%猪源胰蛋白酶溶液,为今后生产工艺分析研究及清真认证提供了数据和参考。
  • 技术方法
    任秀秀, 赵婷婷, 李实实, 苏文浩, 王轶男, 王晓杰, 黄秋芳, 张晓焕, 卫江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6): 348-35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215-00012
    目的 对无血清悬浮HEK293细胞培养表达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包膜糖蛋白(glycoprotien,G)的人腺病毒5型(adenovirus type 5,Ad5)重组病毒(Ad5-RVG)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以Ad5-RVG感染无血清悬浮培养的HEK293细胞,通过检测病毒收获液的感染活性粒子和总病毒粒子,比较不同补加新鲜培养基比例、感染复数、感染细胞密度、病毒培养时间及病毒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下的病毒产量,以确定重组病毒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 Ad5-RVG在无血清悬浮HEK293细胞上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在1.5×106 ml﹣1的细胞密度下按感染复数10感染Ad5-RVG,并在病毒感染时补加≥50% 293SFM Ⅱ新鲜培养基,于(36±1) ℃、120 r/min培养44~56 h后收获病毒液。结论 确定了Ad5-RVG在无血清悬浮HEK293细胞上的最佳培养条件,为Ad5-RVG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数据参考。
  • 技术方法
    张理火, 薛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6): 354-35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424-00034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法测定猪纤维蛋白原粉中海藻糖含量,并对方法进行验证和初步应用。方法 以乙腈/水(含0.1%NH4OH)(70/30 体积分数)为流动相、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柱温25 ℃、氮气流速2.0 L/min、漂移管温度85 ℃、Xbridge-NH2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海藻糖含量。验证该方法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并应用该方法对3批猪纤维蛋白原粉样品中海藻糖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该方法的空白对照、空白溶剂和空白溶液无干扰峰出现;海藻糖浓度在0.1 006~0.5 030 mg/ml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其中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总平均回收率为100.2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5.0%;2名实验员各重复6次测定海藻糖结果的RSD分别为1.14%、3.10%;流速、流动相比例、柱温和漂移管温度等检测方法参数分别微调后与原方法测得的含量之比在97.90%~102.67%范围内。3批猪纤维蛋白原粉样品中海藻糖含量分别为63.10%、64.33%、64.16%,均符合企业标准,适用于海藻糖含量测定。结论 成功建立了猪纤维蛋白原粉中海藻糖含量的HPLC-ELSD检测法,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均良好。
  • 技术方法
    张选勇, 李军, 王勇, 陈文宇, 王玖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6): 359-36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1011-00064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空间喷雾消毒技术用于GMP车间的空间消毒效果,为评估该方法在车间日常清洁消毒的实际运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GMP车间中空间体积和空间布局均有较大差异的3个洁净区域D、E和F,同时采用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判断法,分别观察过氧化氢干雾灭菌器采用不同消毒剂剂量在各个区域的空间消毒效果。结果 D区为直线型人物流通道,仅一侧分布功能性房间,最佳消毒剂剂量为6 ml/m3;E区为含少量拐弯的直线型人物流通道,两侧均分布功能性房间,最佳消毒剂剂量为8 ml/m3;F区为L型人物流通道,两侧均分布功能性房间,最佳消毒剂剂量为10 ml/m3。结论 过氧化氢干雾灭菌器的空间消毒效果能够达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规定的灭菌标准。其实际消毒效果与车间空间布局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与消毒剂的剂量呈正相关,即布局复杂的车间,通过适当增加消毒剂用量可提高空间消毒效果。
  • 技术方法
    王婧, 段艳, 周梦云, 佘昭, 汪岩, 李贻娟, 何学新, 曾飞翔, 林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6): 365-36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1202-00082
    目的 评估全面开展病毒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NAT)以来,采浆区域的献血浆人群经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方法 分别用ELISA和NAT对21个单采血浆公司在2019.04.15—2020.04.14采集的1 487 050份血浆标本进行抗HCV抗体及HCV RNA筛查,对筛查出的抗HCV抗体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记法确证。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计算献血浆者传播HCV残余风险。结果 重复献血浆人群的HCV感染率为0.004%,重复献血浆人群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7.938×10-2/10万份血浆标本,即1:1 259 830。结论 重复献血浆人群的HCV残余风险在较低、可控的水平。全面开展NAT后,与仅进行ELISA筛查相比,重复献血浆人群的HCV经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有大幅降低。
  • 技术方法
    李榆杨, 彭小欢, 张爽, 德钦, 梁婧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5): 258-26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104-00003
    目的  对狂犬病病毒滴度直接免疫荧光检测(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DFA)进行优化及验证,使其更好地应用于规模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不同的病毒培养温度(35、37 ℃)、培养时间(24、48 h)、接种细胞(Vero细胞、BSR细胞)以及稀释倍数(3、5、10倍)对狂犬病病毒滴度进行DFA,并对病毒滴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优化方法进行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验证,并对多个批次样品采用小鼠颅内滴定法和DFA进行滴度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优化的条件为37 ℃培养24 h、接种BSR细胞、5倍系列稀释病毒。DFA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均小于2%,16份样品的小鼠颅内滴定法与DFA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52,且P值小于0.000 1。结论  优化后的DFA快速、准确,且与小鼠颅内滴定法一致性较好,能够替代后者作为狂犬病疫苗规模化生产的质量控制方法。
  • 技术方法
    是翡, 郭慧, 史云凤, 王闽佳, 吴玮, 刘雪颖, 李冬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5): 263-26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307-00023
    目的  探讨鼠细小病毒(murine minute virus,MVM)质量对于除病毒膜过滤验证的影响。方法  利用病毒浓缩试剂盒和Sartobind Q离子交换膜在不同条件下对MVM进行两步纯化。采用滤器Virosart HF和Viresolve® Pro Micro Device,使用纯化的MVM进行2种抗体的纳米膜过滤除病毒验证。结果  在2种抗体的纳米膜过滤除病毒过程中,加入两步纯化MVM的样品与未加毒的样品相比通量衰减分别仅从9%增至12%和23%,而加入仅经过病毒浓缩试剂盒纯化的MVM分别从9%增至26%和55%。结论  MVM纯度的提高可改善除病毒过滤验证中的通量衰减。
  • 技术方法
    常亚军, 赵王丽, 葛绕玲, 乔燕, 杨宝嘉, 段男, 易力, 宋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5): 268-27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1013-00071
    目的  研究微量鲎试剂动态显色法定量检测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inactivated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EV71)内毒素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微量鲎试剂动态显色法,进行标准曲线可靠性验证、干扰试验及3批成品测定,同时与凝胶法检测结果比对。结果  标准曲线可靠性验证线性范围为0.005 0~5.000 0内毒素单位(endotoxin unit,EU)/ml,标准曲线决定系数为0.999,线性良好;干扰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品稀释10倍加入0.5 EU/ml标准内毒素测定回收率,回收率为94.4%,满足回收率50%~200%的要求。说明该稀释倍数下供试品对反应无干扰。另外,3批成品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限要求,且与凝胶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微量鲎试剂动态显色法可用于iEV71成品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检测。
  • 技术方法
    陈佩, 李松, 罗辉艳, 童靓, 刘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4): 198-20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1017-00066
    目的 建立实验室微生物数据偏差(microbial data deviationMDD)的调查分析,并应用于实践。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建立实验室MDD的调查分析,并对1例无菌检查试验MDD超标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12天起,样品在培养基中出现有菌生长,鉴别结果为反硝化无色杆菌。调查结果表明,该例试验检出菌并非是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带来的污染,而是来自样品本身。结论 初步建立了实验室MDD调查分析方案。
  • 技术方法
    刘雪颖, 张敏, 何世丹, 冯梦茹, 任丽, 罗剑, 段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4): 204-20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104-00004
    目的  建立并验证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 MDCK细胞) 中Triton X-100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检测方法。 方法  应用HPLC法检测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Triton X-100残留量,并对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定量限及检测限进行验证。  结果  HPLC法检测Triton X-100 的理论塔板数在1 560~1 599 之间,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分别为1.93%和0.30%,且Triton X-100色谱峰与杂质分离良好;空白溶液无干扰峰出现;Triton X-100的浓度在5~160 μg/ml范围内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曲线决定系数为0.999;检测Triton X-100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RSD均不超过2%;同一实验人员重复进样6次检测峰面积的RSD为0.58%,同一实验人员在不同工作日和不同检测人员在同一工作日检测峰面积的RSD也均小于2%;改变柱温后,峰面积检测值的RSD为0.45%;定量限为5 μg/ml,检测限为1 μg/ml。结论 成功建立了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Triton X-100残留量HPLC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