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研发”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工艺研发
    冯琪蓉, 刘东梅, 王媛, 吕玉婷, 张丽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91-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801-00054
    目的 考察使用药用级磷酸盐试剂代替分析纯磷酸盐对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稀释剂的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方法,对分析纯与药用级的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的pH、水中不溶物、干燥失重等质量属性进行比对分析,然后对使用不同级别磷酸盐配制的疫苗稀释剂的pH和渗透压等关键质量属性进行比对,并考察其稳定性。 结果 2种磷酸盐各质量属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1.67,P=0.126~0.954)。使用2种磷酸盐配制的稀释剂的质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09~0.26,P=0.376~0.524),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及企业注册质量标准;在25 ℃±2 ℃和60%±5%相对湿度下保存36个月,稳定性良好。 结论 药用级磷酸盐的质量符合法规要求,能保证脑膜炎球菌疫苗稀释剂质量的稳定、可控,可以替代分析纯磷酸盐。
  • 工艺研发
    祁春华, 乔建, 张威, 杨禅堂, 嵩珍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97-10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913-00061
    目的 评估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除菌过滤工艺的除菌效果。 方法 通过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除菌过滤工艺中的过滤器完整性、可提取物、细菌生存性、细菌挑战水平及化学兼容性进行测试,分析过滤器性能和除菌效果。 结果 生产工艺条件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模拟液)最大扩散流为11.6 mL/min,最低起泡点为3.200×105 Pa,待测溶液在 2~8 ℃和室温条件下均无杀菌性。在最差条件下,可截留挑战水平为107 CFU/cm2有效过滤面积的缺陷短波单胞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过滤后的病毒滴度和pH值吸附测量结果均在接受标准范围内,半成品与滤器之间无相互作用。 结论 过滤器与半成品接触后结构完整,其细菌生存性、细菌挑战及化学兼容性等良好,适用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工艺过程。
  • 工艺研发
    吴熠潇, 刘海东, 朱绍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26-3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30-00052
    目的 研究在不同工艺参数下,使用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超滤浓缩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B型流感病毒液的效果。方法 制备6批次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B型流感病毒澄清液,采用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对B型流感病毒澄清液2倍浓缩后洗滤。取鸡红细胞悬液检测病毒浓缩液的血凝滴度,使用Lowry法2测定蛋白含量并计算抗原回收率和杂蛋白去除率,以考察不同洗滤次数和超滤膜类型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对洗滤10次的病毒洗滤液进行超滤浓缩,分析使用2种超滤膜超滤浓缩后不同膜清洗次数下的病毒残留情况;评价病毒浓缩液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稳定性。结果 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洗滤后,病毒洗滤液的血凝滴度保持稳定,洗滤次数为5次时,杂蛋白去除率较高,达到90%以上。中空纤维柱处理后的病毒浓缩液抗原回收率(61.95%)略高于超滤膜包(49.91%),2种超滤膜处理后收获的病毒浓缩液杂蛋白去除率均在96%左右。冲洗超滤浓缩后的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1次,超滤系统中含有残留的病毒抗原,占病毒澄清液抗原含量的10%以上。2种超滤膜处理后的病毒浓缩液在2~8 ℃保存1周血凝滴度稳定,在﹣70 ℃保存1周后血凝滴度大幅度下降。结论 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洗滤病毒澄清液的次数在5次及以上时,可获得较高病毒含量、低杂蛋白含量的病毒液。
  • 工艺研发
    邹文琪, 王梅珂, 周蓉, 程小玲, 姜志军, 白萱, 石晨, 郭旭梦, 李榆杨, 孙露, 钟守红, 石艳红, 何亮, 申瑷琳, 罗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32-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30-00039
    目的 建立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滴度工作参考品,标定工作参考品范围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Ⅲ期临床试验用批次原液制备6个血清型病毒滴度工作参考品,使用荧光灶试验标定各血清型工作参考品范围,研究新旧参考品的同质性,并考察各血清型参考品在不同条件的稳定性。结果 建立的轮状病毒G1、G2、G3、G4、G8、G9血清型工作参考品的病毒滴度标定范围分别为7.5~8.7、6.4~7.8、6.6~7.8、6.4~7.6、7.1~8.3、7.2~8.4 lg荧光灶单位/mL。用新旧参考品进行滴度测定的同一样品,各血清型滴度结果变异系数<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血清型轮状病毒工作参考品在2~8 ℃和25 ℃条件下分别储存至7 d稳定性良好;在37 ℃条件下,工作参考品可以储存3~7 d;在冻融2次条件下,参考品稳定性良好;在长期稳定性考察中,﹣60 ℃储存至18个月稳定性良好,实验间变异系数<5%,病毒滴度均在标定范围内。结论 建立并确认标定范围的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滴度工作参考品,在不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 工艺研发
    于荣清, 兰芳, 南方, 李小波, 程亚刚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6): 355-35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29-00035
    目的 采用6B型肺炎链球菌为试验血清型别,比较植物源性和动物源性培养基应用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规模化生产的效果。方法 采用大豆胨培养基和胰酪蛋白胨培养基各进行3批生产规模的试生产,检测肺炎球菌生长情况,在各工艺阶段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多糖含量并计算回收率,将收获的精制多糖按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同时进行核磁共振检测,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 与胰酪蛋白胨培养基相比,6B型菌种在大豆胨培养基中的细菌浓度和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2.5%和88.7%;生产的粗糖及精制多糖的产量平均增长了66.87%和139.67%;精制多糖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要求,2种精制多糖的核磁图谱指纹区一致,且化学位移和峰型与文献报道图谱一致。结论 大豆胨培养基与胰酪蛋白胨培养基生产的6B型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精制多糖在质量上具有可比性,且大豆胨培养基能提高精制多糖的产量。
  • 工艺研发
    陈晓望, 杨文震, 周锋, 张芹, 汪张建, 李贞妮, 闻捷, 许晚, 沈谊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5): 281-28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08-00023
    目的 通过考察与腮腺炎病毒原液直接接触的一次性储液袋在冻存情况下的浸出物水平,评估使用一次性储液袋冻存腮腺炎病毒原液的安全性。方法 将使用一次性储液袋和标准肖特瓶盛装的腮腺炎病毒模拟料液放置于-60 ℃以下冰箱保存,分别于0、6、12、15个月各取出3份样品,以提取物研究中检出的丙酮、叔丁醇和异丙醇作为靶标物质进行浸出物检测及安全剂量分析。结果 丙酮、叔丁醇和异丙醇在保存周期中均于15个月时出现检出最高峰,浸出物含量分别达到415.02、275.82和936.92 μg/L,且各检测时间节点一次性储液袋浸出物含量均低于允许日接触量或安全评估阈值。结论 使用一次性储液袋冻存的腮腺炎病毒模拟料液的浸出物含量未超出安全范围,安全性风险小。
  • 工艺研发
    许晚, 张芹, 汪张建, 陈晓望, 李贞妮, 周锋, 沈谊清, 胡伊奇, 徐晓婧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4): 207-21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06-00022
    目的 研究重组胰蛋白酶替代动物源胰蛋白酶用于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生产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动物源胰蛋白酶消化液活性计算所需重组胰蛋白酶浓度,选择0.10~0.25 mg/ml的重组胰酶处理鸡胚组织生产2种疫苗,以动物源胰蛋白酶为对z照,对细胞工厂活细胞总数、细胞贴壁率以及收获液的病毒滴度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和动物源胰蛋白酶组相比,重组胰蛋白酶消化的鸡胚组织表观更细腻,细胞易于分散。选择0.20 mg/ml重组胰蛋白酶用于腮腺炎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生产,每批鸡胚分散后的活细胞总数分别为1.19×1010和1.63×109,对照组分别为9.31×109和1.27×109;细胞贴壁率分别为63.01%和82.64%,对照组分别为53.90%和75.99%;病毒收获液的病毒滴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0.20 mg/ml的重组胰蛋白酶可替代动物源胰蛋白酶用于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生产。
  • 工艺研发
    王月莉, 曹烨, 王玲, 王玥, 徐晓, 胡文龙, 陈杰杉, 宋远涛, 文聪, 杨敏, 陶涛, 梁婧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33-1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215-00013
    目的 通过比较转瓶和反应器工艺制备的CTN-1V株狂犬病病毒在Vero细胞上适应性传代的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评价应用反应器工艺规模化制备狂犬病病毒工作种子批的可行性。方法 复苏Vero细胞后按照1:4比例传代至生产代次,接种不同MOI的CTN-1V株狂犬病病毒并培养。转瓶工艺毒种MOI为0.005、 0.010、 0.050、 0.100、0.500;反应器工艺毒种MOI为0.010、0.030、0.050、0.080、0.100。在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ELISA和小鼠脑内滴定法进行狂犬病病毒G蛋白抗原含量和狂犬病病毒滴度检测,确定最佳MOI,并将最佳MOI分别应用于300 L反应器规模化病毒培养工艺。单次病毒收获液取样进行病毒G蛋白抗原含量和病毒滴度的检测,并进行连续3批次确认试验。结果 转瓶工艺毒种工作种子批(批号20181201)与反应器工艺毒种工作种子批(批号20201001),在T225瓶中的最佳MOI均为0.050。将2批毒种分别用于300 L反应器灌流培养48 h后,每批病毒收获液的G蛋白抗原含量连续9 d均达到1.0 国际单位/ml以上,病毒滴度均达到6.0 lg半数致死剂量/ml以上,符合工艺标准。结论 根据MOI比较结果,反应器工艺可以替代原有的转瓶工艺制备狂犬病病毒工作种子批,并应用到规模化生产中。
  • 工艺研发
    简哲, 李欣娜, 刘爽, 杨天石, 李杨, 孙雅, 王刚, 邱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2): 67-7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330-00029
    目的 评估风疹病毒BRDⅡ减毒株(BRDⅡ株)E1区在人二倍体细胞2BS株(2BS细胞)中的连续传代稳定性。方法 将BRDⅡ株28代病毒在2BS细胞中连续传10代分别获得第29—38代病毒,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对不同代次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将28代病毒(主种子批)、31代病毒(工作种子批)以及38代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后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BRDⅡ株28代病毒在2BS细胞中连续传10代,其细胞病变程度基本稳定。基因测序发现,结构蛋白E1区第8281nt位点共出现1个突变,为同义突变。结论 BRDⅡ株在2BS细胞中自28代连续传至38代,病毒蛋白主要功能区E1区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
  • 工艺研发
    周顺波, 丁亚凌, 田天丽, 于海生, 张姮婕, 陈婕, 陶迎秋, 马晶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6): 333-33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403-00030
    目的 调查活化凝血因子Ⅺ(activated coagulation factor Ⅺ, FⅪa)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分布及含量,分析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形成过程、去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底物显色法对合并血浆、组分Ⅰ+Ⅱ+Ⅲ(fraction Ⅰ+Ⅱ+Ⅲ,FⅠ+Ⅱ+Ⅲ)上清液、FⅠ+Ⅱ+Ⅲ沉淀溶解液、FⅠ+Ⅲ沉淀溶解液、FⅠ+Ⅲ上清液、FⅡ沉淀溶解液、FⅡ精制滤过液以及超滤配制后、低pH孵放后制品的FⅪa含量进行检测。添加硅藻土对合并血浆的FⅪ进行激活,将FⅠ+Ⅱ+Ⅲ沉淀溶解液采用双层滤纸过滤或离心进行FⅪa去除。结果 FⅠ+Ⅱ+Ⅲ分离阶段合并血浆FⅪ被激活形成FⅪa,其激活量为合并血浆的2 500倍。FⅠ+Ⅲ分离阶段可去除合并血浆FⅪ活化后形成的约99.8%的FⅪa。结论 FⅠ+Ⅱ+Ⅲ分离阶段为FⅪa形成的主要阶段,该阶段硅藻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形成FⅪa;FⅠ+Ⅲ分离阶段为FⅪa去除的主要阶段,该阶段废弃吸附了FⅪa的硅藻土以去除工艺中形成的FⅪa;硅藻土为FⅪa形成与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
  • 工艺研发
    廖淡宜, 唐利, 程可欣, 王博, 黄显省, 赵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6): 338-34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109-00005
    目的 制备无动物源成分的肺炎链球菌冻干菌种,并保重菌种活力和菌种保藏时间。方法 采用单因素筛选、多因素复配及正交试验,观察肺炎链球菌在不同温度存放不同时间的稳定性,从冻干物外观,菌种活力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确定保护剂配方为海藻糖20 g/L、大豆胨20 g/L、甘露醇60 g/L、甘油6 ml/L。制备的冻干菌种外观良好,菌种活力可达109 CFU/支,在2~8 ℃放置2年活菌数无显著下降。结论 开发的保护剂无动物源成分保护剂适用于冻干菌种制备。
  • 工艺研发
    马为民, 周伟棠, 张亮, 张慧娟, 王晖, 纪仁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4): 192-19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1207-00083
    目的 对剪切力敏感哺乳动物细胞株进行灌流培养工艺开发与优化,以获得高蛋白产量。方法 利用N-1种子阶段灌流工艺获得高密度种子用于N阶段强化批次补料工艺开发;使用TPP摇管筛选灌流培养基及初步开发灌流工艺,再进行台式生物反应器工艺放大与优化。结果 “种子灌流+强化批次补料”混合工艺的单位体积产能相较于原始批次补料工艺提升46%;建立培养基筛选评分机制并筛选出1种混合培养基(基础+补料培养基)和1种通用灌流培养基,并用于2 L反应器规模灌流工艺放大,采用混合培养基和通用灌流培养基的灌流工艺单位体积产能分别提升335%和460%。结论 在N-1阶段和N阶段各自建立了剪切力敏感哺乳动物细胞株灌流工艺,并在N阶段获得高产量。
  • 工艺研发
    郭彦岑, 赵雪, 陈艺元, 常振, 李建新, 梁宏阳, 刘小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3): 151-15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725-00042
    目的  探索应用基于片状载体的150 L篮式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的工艺条件。方法  按照不同的细胞接种密度,将146代Vero细胞消化传代并接种至150 L篮式反应器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分时间段取样后,通过检测葡萄糖含量间接监测细胞代谢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确定150 L篮式反应器最佳细胞接种密度及反应器最佳培养条件。在150 L篮式反应器内接种Ⅰ/Ⅱ/Ⅲ型Sabin株脊灰病毒培养,分别通过生化分析仪、微量细胞病变法、ELISA检测一定条件下病毒培养12~96 h的葡萄糖含量、病毒滴度、抗原含量等参数,确定病毒最佳收获时间。结果 在基于片状载体的150 L篮式反应器细胞中培养Vero细胞的最佳细胞接种密度为1.5×105 ml-1;Vero细胞葡萄糖代谢量在培养120~168 h达到峰值(≥225 g/24 h),细胞密度最高且生长状态稳定。脊灰病毒接种48 h后,随着Vero细胞病变程度的增加,葡萄糖代谢逐渐下降;各型脊灰病毒滴度和D抗原峰值均出现在72 h左右。结论 确定了应用基于片状载体的150 L篮式反应器大规模制备脊灰病毒(Vero细胞)的工艺条件。
  • 工艺研发
    阮波, 唐义, 姜志军, 白萱, 石晨, 刘玉晴, 左豪杰, 谭臻, 杨欣哲, 刘生笙, 王英, 乔建, 徐葛林,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45-4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19-00032

    目的  探讨Vero细胞洗换方式对口服六价轮状病毒活疫苗收获液的影响。方法  采用3种不同方式洗换Vero细胞后,观察相应的致细胞病变效应,使用ELISA检测洗换前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残留、快速荧光灶法检测收获液病毒滴度并测定病毒收获液浊度及粒径,比较3种洗换方式的差异。结果  使用方式123洗换后,方式12致细胞病变进程明显较方式3收获液BSA残留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5.0±4.1)(16.3±4.0)(52.6±4.7) ng/ml,方式12较方式3收获液BSA残留明显下降方式123洗换的收获液病毒滴度分别为(7.27±0.06)(7.23±0.06)(6.97±0.06) lg荧光灶单位/ml方式12较方式3收获液病毒滴度明显上升。不同洗换方式处理后,病毒收获液浊度和粒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式123处理后,病毒收获液BSA残留、病毒滴度、浊度与粒径均符合标准。结论  结合实际生产条件,滴度较高、BSA含量较低的方式1适合作为后续的大规模原液制备过程中的洗换方式。

  • 工艺研发
    郑嘉唯, 贺韵遐, 皮道健, 程瑛辉, 周英, 熊静怡, 万宇洋, 王硕, 徐健, 朱超, 杨莹, 李菲, 张久威, 王英,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6): 325-32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712-00039
    摘要 (499) PDF全文 (116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国产物料与进口物料对Vero细胞的培养效果及消化效果,以判断国产物料VirusPro® VP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干粉)和Trpzyme重组胰蛋白酶是否适用于规模化Vero细胞培养。  方法 选取国产物料VirusPro® VP SFM(干粉)和Trpzyme作为实验组,选取进口物料粉剂VP SFM和TryPLe Select作为对照组,在T瓶、10层细胞工厂(10-layer cell factory,CF10)和CF40连续规模化生产中,对特定代次、特定传代规模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总消化时长、细胞收获密度和细胞存活率。结果  各代次中,国产物料组与进口物料组的细胞生长状态均相似且良好。T瓶、CF10和CF40传代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国产物料组的T瓶、CF10、CF40总消化时长(17.33、19.17、19.17 mm)均分别大于进口物料组(9.17、16.33、17.42 mm),但仅T瓶总消化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两组间细胞收获密度及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瓶传代阶段的细胞收获密度(进口物料组:3.03×106 ml-1;国产物料组:3.11×106 ml-1)均高于CF10(进口物料组:1.22×106 ml-1 ;国产物料组:1.13 ×106 ml-1)和CF40(进口物料组:9.90×105 ml-1;国产物料组:8.73×105 ml-1)。结论 国产物料VirusPro® VP SFM(干粉)、Trpzyme均符合规模化Vero细胞培养所需。

  • 工艺研发
    贺倩, 刘艳, 郭敏, 张平, 司璐, 李佳林, 魏至栋, 鱼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5): 261-265. https://doi.org/10. 3760/cma. j. cn311962-20211013-00063

    目的  建立免疫荧光检测牛腺病毒3bovine adenovirus type3, BAV-3的方法,用于生物制品用牛源材料的检测。方法  分别牛鼻甲骨细胞、传代牛肾细胞、原代牛肾细胞培养BAV-3,筛选最适宜的敏感细胞培养BAV-3,纯化获得抗原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抗体技术制备抗BAV-3单克隆抗体(单抗),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用制备的单抗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AV-3,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中间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  用抗BAV-3单抗检测牛腹泻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呼肠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狂犬病毒、羊轮状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采用该方法检测牛鼻甲骨细胞培养的BAV-3,3次传代可检出的最低病毒含量和标准差分别为0.10和0.05 CCID50结论  建立的免疫荧光检测BAV-3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中间精密度,可用于BAV-3的常规检测。

  • 工艺研发
    杨希飞 刘少祥 胡高翔 周阳 黄攀 张华 张莉 杨坤 张飞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4): 196-19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1215-00085
    摘要 (364) PDF全文 (104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喷雾式添加氨水制备氢氧化铝佐剂,分析其对佐剂质量批间一致性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以喷雾和流加方式添加氨水至三氯化铝溶液各制备3批氢氧化铝佐剂,比较两种氨水添加工艺制备的佐剂粒径、pH、外观等质量指标。 结果  喷雾方式添加氨水制备的3批佐剂平均粒径为(96.7±8.6) nm,pH为4.93±0.02,透析后沉淀量为(20.9±0.4) g/L;流加方式添加氨水制备的3批佐剂平均粒径为(161.0±24.7) nm,pH为4.85±0.06,透析后沉淀量为(105.6±13.8) g/L。相较于流加,以喷雾式添加氨水制备3批佐剂为均一的乳白色悬液,粒径更小,透析后透析袋底部大颗粒沉淀明显减少,批间一致性更好。 结论  采用喷雾方式将氨水加入三氯化铝溶液中,可使氨水与三氯化铝溶液接触更加充分,产物更加均匀,有助于提高氢氧化铝佐剂外观、粒径、pH等质量指标的批间一致性。
  • 工艺研发
    曹欣 徐永学 刘艳丽 高志鑫 宁云云 王元泽 王研研 郝倩 尹珊珊 刘建凯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4): 200-20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216-00013
    摘要 (457) PDF全文 (102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应用脱氧胆酸钠沉淀和离子交换色谱技术纯化5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方法。方法  5型肺炎球菌发酵液经离心、超滤、脱氧胆酸钠沉淀处理后,再经过Capto Q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精制多糖原液。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相关制检规程对精制多糖原液进行检定分析。结果  发酵液中蛋白质和核酸杂质去除率分别达到97.0%99.9%以上,糖醛酸含量不低于18.4%,氨基己糖含量不低于22.7%,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且多糖收率达到60.0%以上。结论  建立5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工艺可替代使用乙醇或苯酚的工艺,且操作步骤简便,具有很好的规模化应用前景。
  • 工艺研发
    刘家媛 罗辉艳 陈依咏 严东珍 赵丹萍 刘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3): 144-14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 311962-20211108-00070
    目的  改良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 无菌检查常规冲洗液(0.1%蛋白胨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以消除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抑菌性,通过微生物回收试验对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冲洗液进行毒性确认,并使用2种疫苗样品筛选硫代硫酸钠冲洗液最适浓度,最后通过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适用性实验确认最适浓度的有效性。结果  硫代硫酸钠冲洗液在0.05~0.80 mol/L范围内对所测试微生物无毒性,0.10 mol/L的硫代硫酸钠冲洗液可作为含汞化物生物制品无菌检查用冲洗液。硫代硫酸钠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冲洗液用量,缩短检查时间。 结论 通过在常规冲洗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成功改良了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方法。
  • 工艺研发
    罗正辉 宋天扬 唐军 赵王丽 葛绕玲 杨东琼 何芯雯 常亚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3): 149-15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803-00046
    摘要 (307) PDF全文 (121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定量检测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动态浊度法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并对分析方法的线性、专属性、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动态浊度法的线性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996;最大有效稀释倍数下专属性回收率为68.81%~73.80%;准确度回收率为53.50%~77.77%3名实验人员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3.6%2.0%;中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7.6%;耐用性回收率为66.49%~108.34% 结论   动态浊度法检测冻干甲型肝炎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度、线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和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 工艺研发
    沈谊清 杨文震 陈哲文 周锋 丁文正 张芹 汪张建 许晚 闻捷 陈晓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3): 154-15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 311962-20210915-00052
    摘要 (457) PDF全文 (107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一次性储液袋材质的耐受性、冻存原液的病毒活力和工艺可操作性,确认一次性储液袋用于腮腺炎病毒原液冻存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两种品牌THAB的一次性储液袋和1 L玻璃瓶各冻存3批腮腺炎病毒原液,对冻存原液开展稳定性研究。结果  使用THAB品牌一次性储液袋冻存的原液置-20 ℃以下保存15个月病毒滴度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100.13 lgCCID50/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估稳定期均大于15个月,远超现有原液有效期;用1 L玻璃瓶冻存3批原液在同等条件保存,15个月病毒滴度平均下降幅度为0.17 lgCCID50/ml。两种工艺冻存病毒滴度均符合标准(6.1~7.5 lgCCID50/ml),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次性储液袋可替代现有1 L玻璃瓶用于腮腺炎病毒原液的冻存,在无菌性、有效性等方面更贴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生产要求。

  • 工艺研发
    张园园 付丽丽 赵爱华 魏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3): 159-16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926-00055
    摘要 (463) PDF全文 (113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标准化的布鲁菌Tb噬菌体效价噬斑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单层琼脂平板法与双层琼脂平板法,对宿主菌接种浓度、吸附时间及培养时间等参数,标准化布鲁菌Tb噬菌体效价测定方法,并分析其精密性。结果  虽然两种方法测定的噬菌体结果无差别,但双层琼脂平板法的噬斑背景背景更清晰,易于结果观察。经优化后确定布鲁菌Tb噬菌体效价测定条件:宿主菌的最适接种浓度为1.0×109 ml-1,宿主菌与噬菌体混合后不需吸附,培养3~5 d后进行噬菌斑计数。建立的标准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性。结论  建立了布鲁菌Tb噬菌体效价噬菌斑测定方法,为布鲁菌Tb噬菌体及布鲁菌活疫苗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 工艺研发
    吕诗韵 刘睿伦 杨志辉 吴杰 王文辉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2): 90-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1011-00061
    摘要 (376) PDF全文 (119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抗柯萨奇病毒A组2型( coxsackievirus A2,CV-A2)单克隆抗体(单抗),建立CV-A2抗原检测方法。方法  用纯化后的CV-A2全病毒颗粒免疫小鼠,筛选获得抗CV-A2单抗。建立CV-A2抗原检测方法,确定线性范围,对其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专属性进行验证。用 ELISA检测病毒颗粒纯化过程中样品的抗原含量。结果  制备了高效价的抗CV-A2单抗并建立 ELISA抗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为5.00~320.00 ng/ml。高、中、低3个浓度样品准确度验证回收率在89.58%~104.78%之间。重复性验证变异系数分别为2.10%、2.47%、6.18%。中间精密度验证变异系数分别为2.89%、2.69%、1.94%。耐用性验证回收率在84.26%~114.21%之间。包被微孔板于37℃放置3d,样品回收率在90.31%~103.11%之间。专属性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识别CV-A2抗原,与其他抗原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建立并验证了CV-A2 ELISA抗原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病毒纯化过程中样品的抗原检测,还可应用于含CV-A2的手足口病多价疫苗的CV-A2抗原含量检测。

  • 工艺研发
    宋天扬 赵王丽 罗正辉 唐军 王璇 杨欢 杨东琼 乔燕 宋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2): 97-10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929-00057
    摘要 (335) PDF全文 (105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准确可靠检测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进行三氯甲烷残留量检测,用外标法计算三氯甲烷含量。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定量限和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三氯甲烷峰5次进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且与其他峰分离度大于1.5。阳性对照溶液在相应保留时间处可见三氯甲烷峰,阴性对照溶液无三氯甲烷峰。三氯甲烷的浓度在10~1 00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浓度为600 ng/ml的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在91.3%~99.0%之间,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定量限浓度为0.022 g/ml。结论  建立的三氯甲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的需求。

  • 工艺研发
    卓晓琴 周亚辉 强鹏侠 裴钰 冯潇 冯德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2): 102-10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714-00039
    摘要 (287) PDF全文 (110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化层析-比色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比较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评价两方法测定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的适用性。方法 优化比色法O-乙酰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对该方法进行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的验证;应用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检测多批次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优化层析-比色法准确度回收率均为100%;样品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2.4%和0.0%,中间精密度RSD均为3.4%,连续5次测定标准曲线,决定系数均大于0.999 0,耐用性RSD为4.6%。优化层析-比色法和层析-积分法在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2,P>0.05)。结论  优化的比色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伤寒Vi精制多糖分子大小。

  • 工艺研发
    罗丹 刘鹏 刘春游 刘子韬 刘丽 白要飞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2): 107-11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 311962-20210729-00044
    摘要 (422) PDF全文 (107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采用国产填料纯化四价流感疫苗病毒的生产工艺。 方法  分别使用进口填料Sepharose 4FF 和国产填料Seplife 4FF,对多价流感疫苗进行纯化。对纯化后的病毒液经过单向免疫扩散检测、ELISA、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综合评估分离纯化效果。 结果 在50 cm/h流速时,Seplife 4FF对血凝素的回收率高于Sepharose 4FF,卵清蛋白的去除率相当,4个型别流感病毒的卵清蛋白去除率和血凝素回收率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91.5%~94.6%和92.4%~100.8%,两种填料纯化的电镜观察结果一致。 结论  成功建立了用国产填料高效纯化流感病毒的方法。

  • 工艺研发
    马力 张学成 范蓓 李光飞 王志刚 周铮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1): 52-5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720-00041
    摘要 (357) PDF全文 (11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滤板压滤法、复合膜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残留IgA的去除效果。方法  3种过滤方法进行多批次的规模化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分子大小分布、蛋白回收率和IgA含量的考察,分析不同过滤方法的去除效果。结果  3种过滤方法平均IgA去除率分别为86.6%92.7%97.9%;平均蛋白回收率为81.6%95.3%97.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种方法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3种过滤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滤板压滤法应用范围管但去除量有限;复合膜法使用方便但成本较高;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效果好但审批手续繁琐,不同企业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过滤方式。

  • 工艺研发
    王蓓 胡海涛 楼觉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5): 271-27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628-00036
    摘要 (1226) PDF全文 (142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SpyTag/SpyCatcher体系共价连接的效率,分析得出优化后的连接条件,为今后相关纳米颗粒疫苗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大肠埃希菌系统表达分别带有SpyTag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摸索共价连接的反应时间、温度、缓冲体系和混合比例,采用非还原型凝胶电泳检测共价连接的效率。结果 反应时间对共价连接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22.028P<0.05),带有SpyTag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质可形成稳定的共价键,6 h后连接效率约为50%,偶联蛋白在2℃稳定存在至少7h。反应温度和缓冲体系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SpyTagSpyCatcher结构蛋白比例为物质的量1.02.0混合。结论 SpyTag/SpyCatcher共价连接体系的关键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且能适用于多种温度和缓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