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高飞霞, 范蒋锋, 刘雪颖, 张敏, 郑眉, 丁亚红, 罗剑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14-00031
    摘要 (600) PDF全文 (101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表达制备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Fc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新型冠状病毒RBD与小鼠免疫球蛋白Fc段融合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融合表达并制备融合蛋白。将不同剂量的RBD-Fc融合蛋白分别单独或辅以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通过ELISA、假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诱导产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10 μg RBD-Fc融合蛋白辅以氢氧化铝佐剂能有效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RBD特异性IgG抗体应答,该抗体可阻断病毒RBD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的结合,进一步研究表明该重组蛋白还诱导产生了针对原始毒株、Beta变异株和Delta变异株假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 566336270结论  制备的RBD-Fc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为开发COVID-19重组蛋白疫苗提供参考。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庞德钦, 周艳萍, 杨安纳, 周以斯, 杨洁, 杨东升, 吴杰, 王泽鋆, 郭靖,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7-1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28-00037

    目的  建立特异性鉴别新型冠状病毒Beta株灭活疫苗原液的逆转录PCR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并验证。 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Beta刺突蛋白(spike,S)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中3个特异性突变位点的上下游保守区域设计引物S3F/S3R,通过RT-PCR扩增843 bp目的DNA。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原型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对比,通过3个特征突变识别Beta株。对该方法的重复性、专属性耐用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 结果  该方法能准确扩增出843 bp目的DNA,经测序表明,扩增引物与新型冠状病毒Beta株基因序列一致,包含3个特征突变位点。取1Beta株原液进行6PCR,测序结果显示与Beta株核苷酸序列一致。S3F/S3R引物只对SRBD区域有扩增作用。Beta株原液4 ℃-70 ℃放置8,仍然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且测序结果正确。将原液提取RNA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RT-PCR,得出最低检测0.032 ngl结论  建立RT-PCR具有良好的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和灵敏度,能成功区分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与Beta株,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中疫苗原液的鉴别。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陈奕孛, 陈梦棣, 苗根, 戚中田, 丁翠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13-1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518-00027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免疫,而且可能诱发易感人群的自身免疫病。此文对SARS-CoV-2感染者体内产生的5大类自身抗体以及这些自身抗体可能导致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其诱导机体自身免疫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SARS-CoV-2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损伤与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郭茜, 郝翠婷, 施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19-2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709-00038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目前流行最广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其发生在刺突蛋白上的广泛突变赋予变异株新的特性,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此文对奥密克戎株的感染机制及部分流行病学特点、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株引发疾病的有效性分析、突破性感染风险分析、以及对疫苗改进及研发方向的展望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奥密克戎株进入细胞的方式从膜融合转变为内吞途径,新突变的生成赋予了该变异株传播力强、潜伏期及恢复期时间短、引起症状轻、疫苗接种及恢复期人群同样易感等特点,严重影响了疫苗有效性,增加了突破性感染的风险,对后续疫苗的改进及研发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刘彬, 栾洁, 巴剑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27-3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07-00029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有效手段。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及其相关蛋白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Cas)系统的定向基因编辑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分别靶向切割RNADNACas13Cas12,依靠其附带切割特性,结合荧光报告系统,已应用于SARS-CoV-2的核酸检测,在灵敏度、专一性、便携性、经济性和易操作性等多方面表现出色。此文系统总结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SARS-CoV-2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作用原理、改进的方案和优势,以评价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也为基于CRISPR-Cas系统研发病原体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随海田, 刘娜, 郭昱, 杨中楠, 苏锦锋, 舒祥, 张杨, 王华庆,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6): 301-30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901-00057
    摘要 (499) PDF全文 (1039)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全面综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流感、肺炎、COVID-19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显示,接种以上疫苗可降低CKD患者感染流感病毒、肺炎球菌、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使该类人群受益。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高风险人群加强这些疫苗的接种。现阶段针对CKD患者疫苗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尚不充足,且国内尚缺乏针对CKD患者疫苗接种的指南,如何优化该人群的疫苗免疫策略也仍待解决。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知识普及和指南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率,进一步加强CKD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COVID-19疫苗的临床研究,以切实改善CKD患者的生存现状和预后。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林烨暄 张欢 胡方焱 雷雨 杨秀兰 陈婷 武婕 林小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3): 121-12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124-00008
    摘要 (426) PDF全文 (102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在体外对SARS-CoV-2及其变异株的中和抑制作用,探讨其作为鼻腔/口腔喷雾剂用于预防阻断SARS-CoV-2感染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SARS-CoV-2 IgY原液及成品对刺突(spikeS)蛋白的抗体效价;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SARS-CoV-2中和活性光素酶发光法检测其对SARS-CoV-2假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 SARS-CoV-2 IgY原液的抗S抗原效价为1:32 000~1:64 000,成品的效价1:16 000~1:32 000;两批原液对活病毒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1281:256相应的抑制中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6.2236.50 μg/ml;成品SARS-CoV-2假病毒的IC50均值分别为4.571 μg/mlWT)和6.07 μg/mlD614G);对变异株假病毒的IC50分别为15.09~29.94 μg/mlB.1.1.7)、41.71~55.56 μg/mlB.1.351)和16.66~32.33 μg/mlB.1.617.2结论 SARS-CoV-2 IgYSARS-CoV-2重组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外能显著地中和SARS-CoV-2活病毒、假病毒及变异株假病毒有望用于SARS-CoV-2感染预防阻断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范立丁 于美美 崔晏硕 薛庆节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2): 61-6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1109-00072
    摘要 (645) PDF全文 (1349)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同类型、不同生产工艺的SARS-CoV-2疫苗相继被研发,包括减毒活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而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是SARS-CoV-2疫苗的研究热点。此文主要介绍SARS-CoV-2刺突蛋白的结构、功能与免疫学特性,以及SARS-CoV-2疫苗的研究情况、安全性、适用性等,并讨论潜在问题解决措施。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闫迎春 黄烁 薛庆节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1): 18-2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 cn311962-20211014-00065

    目的  构建并鉴定表达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的基因重组BCG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质粒pUC57-N(kan+抗性)中获得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基因。将N蛋白基因连接到大肠埃希菌-BCG穿梭表达质粒pMV261进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经电转化导入感受态BCG,通过蛋白印迹法鉴定目的基因在重组BCG中的表达结果   经过PCR扩增获得1 260 bpN蛋白基因,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MV261-N序列完整,插入的基因片段与美国国家分子生物学信息资源中心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基因的大小及序列一致。重组质粒能够在BCG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6 000的目的蛋白,蛋白印迹法显示该蛋白能被抗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  构建的重组BCG能稳定表达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为开发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基因重组BCG疫苗奠定了基础。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刘彬 苗根 彭浩然 刘延刚 丁翠玲 秦照玲 任浩 巴剑波 栾洁 赵平 戚中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1): 23-2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915-00053
    摘要 (390) PDF全文 (107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仓鼠模型探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后是否存在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现象,为疫苗研发和接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室构建SARS-CoV-2感染仓鼠模型,分成对照组、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免疫组,ELISA检测仓鼠血清总抗体以及细胞因子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中和试验法检测仓鼠血清病毒中和抗体;免疫印迹法和定量逆转录PCR检测仓鼠肺组织病毒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仓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分离培养仓鼠腹腔原代巨噬细胞,检测仓鼠免疫血清能否促进SARS-CoV-2对巨噬细胞的感染。结果   二次感染组和免疫组仓鼠血清总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免疫组中和抗体水平显著低于二次感染组(P<0.001);与感染组相比,二次感染组和免疫组仓鼠感染病毒后体质量保持稳定(P<0.01),肺组织炎症反应轻,仅免疫组在感染后第2天的肺组织中检出病毒;各组仓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6和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或无仓鼠免疫血清的条件下,SARS-CoV-2均不能感染仓鼠腹腔巨噬细胞,但可被吞噬。结论   基于仓鼠感染模型的初步实验结果,不支持SARS-CoV-2感染存在巨噬细胞介导的ADE现象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曹起超 冯洁 孙振宇 宋悦 费梅芳 刘枫荻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1): 30-3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1008-00059
    摘要 (417) PDF全文 (108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静注人免疫球蛋白(human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IVIG)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202011日至2021731日发表的关于IVIG治疗COVID-19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及队列研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包含4随机对照试验7个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发现:IVIG能显著降低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相对危险度(RR=0.6795%置信区间(CI):0.52~0.85P=0.001I2=7%;在重型患者中,IVIG也能带来潜在的生存率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895% CI0.52~1.18P=0.24I2=49%IVIGCOVID-19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0%~5.9%之间,以轻至中度不良反应为主,表现为心悸、头晕、皮疹、注射部位水肿等。结论   IVIG安全性良好,能显著提高危重型COVID-19患者生存率。在重型患者中需进一步探索IVIG的使用时机和推荐剂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韩韧 李陶敬 何彦林 侯继峰 周志军 张化俊 彭诚 高晓霄 邓琨 喻剑虹 郑宵蓓 龚钦 冯璐 邢延涛 李策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5): 248-25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1019-00100
    摘要 (436) PDF全文 (111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建立抗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用于COVID-1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制中原料血浆、原液和成品的效价检测。方法  将已知的具有中和活性的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作为参比标准品,选用RBD抗原包被的间接ELISA试剂盒,采用双对数拟合曲线建立定量ELISA,确定其最佳线性范围;制备室内质控品,并对其进行标定;对该方法进行稀释线性、平行性、准确度、精密度验证。用建立的方法对3COVID-1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原料血浆、原液及成品进行检测,并与化学发光法及中和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确定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稀释倍数18、批内准确度88.50%~108.58%,批间准确度100.63%~103.98%;批内精密度3.83%~14.68%,批间精密度5.67%~13.15%;标准品和原料血浆、原液、半成品的平行性好。ELISA效价与化学发光及中和实验相关性较好。结论  成功建立抗新型冠状病毒RBD-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COVID-1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效价检测,作为内部放行方法。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邢延涛 韩韧 梁小龙 曾双迎 黄锡安 彭焱 高斌 王霖慧 周志军 梅峰 吴强 喻剑虹 胡勇 何彦林 李策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4): 181-18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1016-00097
    摘要 (503) PDF全文 (130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及COVID-1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human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COVID-19-IVIGIgG及亚类的水平。方法  选择20202月至3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采集的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及制备的COVID-19-IVIG作为研究组,选择健康者单采血浆及IVIG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IgG亚类水平。分析COVID-19-IVIGIgG亚类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者单采血浆的IgG3IgG4水平显著高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P<0.05),但IgG1IgG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血浆IgM水平与血型﹝相关系数(r=0.649﹞、抗体效价(r=0.696)呈正相关性(P<0.05),IgG1r=0.745IgG2r=0.952水平与IgG呈正相关(P<0.05)。COVID-19-IVIGIgG1/显著高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t=3.633P<0.05),而IgG4/显著低于康复者混合血浆(t=-4.899P<0.05),两组间IgG2/ IgG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74-0.280P值均大于0.05)。COVID-19-IVIGIVIGIgG亚类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VID-19-IVIG中,仅IgG2水平与α2-巨球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恢复期血浆IgG亚类水平与健康者单采血浆有一定差异。COVID-19-IVIG制备过程中存在IgG亚类水平的变化,COVID-19-IVIG IgG亚类齐全,与IVIG IgG亚类水平相近。COVID-19-IVIG对治疗COVID-19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王慎玉 陈直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3): 121-12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228-00008
    摘要 (404) PDF全文 (1238)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研发的快速推进,数十种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数种不同类型COVID-19疫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获批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始终是专家和公众都密切关注的重点之一。此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已公开发表或官方发布的COVID-19疫苗上市前后安全性数据,为全面理解疫苗安全性,增强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同时更好地开展疫苗大规模应用后安全性监测和信号挖掘提供科学参考。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胡勇 周志军 岳胜兰 冯璐 林连珍 梅宇 谢勇 周东波 何彦林 李陶敬 李策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3): 129-13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1019-00101
    摘要 (279) PDF全文 (1107)   可视化   收藏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靳卫平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61-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219-00006
    摘要 (597) PDF全文 (1483)   可视化   收藏
    至2021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造成1亿以上的报告病例和超过200万的致死病例。随着临床治疗、病理学、流行病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疫苗研发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有多款疫苗完成初步的临床安全性和效力评估,并获得紧急使用或有条件上市批准。此文对研究进展较快的多种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初步保护效力的临床研究结果,对疫苗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讨论和展望,重点描述和总结新型技术平台的mRNA疫苗及灭活疫苗的技术指标和特点。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梁红远 周旭 瞿爱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1): 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907-00088
    摘要 (611) PDF全文 (1122)   可视化   收藏
    自首次报道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迅速在全球传播。2019-nCoV感染可引起严重肺炎,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尚无特效药物。2019-nCoV刺突蛋白及其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结构已获得解析,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基础。通过人外周血单B细胞抗体筛选技术及其他抗体筛选技术,已获得多种针对2019-nCoV的中和抗体。抗体药物的开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此文简要综述抗2019-nCoV抗体类药物的研究开发。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王月 喻剑虹 刘莹 罗艳 郭佳茹 张林林 李璞 赵传波 陈玲 向阳 张雪 陈鄂湘 彭干 李耀雄 何彦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1): 7-1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1019-00102
    摘要 (465) PDF全文 (112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系统性验证。方法  根据血浆样本实际情况,并结合试剂盒要求,建立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2019-nCoV核酸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从专属性、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对该方法进行系统性的验证,对20份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样本进行性能确认。结果  专属性:阳性样本及阴性样本均能有效被检出;检测限:1×LOD~2×LOD企业参考品19次检测开放阅读框1a/b和核衣壳蛋白基因基因均为阳性;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两种阳性对照基因以及内部质控在不同荧光通道的循环阈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要求。性能确认: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19-nCoV核酸检测。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姜晓 周桥胜 董德梅 董科成 孙勇 梁雪 秦婷婷 林涛 谢一舟 丁亚凌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1): 13-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1027-00109
    摘要 (455) PDF全文 (110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提取效率选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并考察方法对血浆的核酸检测适用性。方法 采用3种不同厂家核酸提取试剂盒对血浆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提取,使用1种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扩增和核酸检测。结果    核衣壳蛋白(nucleocapcid,N)基因片段和开放阅读框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ORF1ab)基因片段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核酸提取试剂盒A对ORF1ab基因的回收率为91%,对N基因的回收率为38%,试剂盒B对ORF1ab基因的回收率为104%,对N基因的回收率为44%,试剂盒C对ORF1ab基因的回收率为0%,对N基因的回收率为12%.采用试剂盒A、B均能达到100%正确率,试剂盒C仅能达到62.5%正确率,误检均为假阴性。结论   采用提取试剂盒A、B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均能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病毒核酸的检测需求。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胡勇 余鼎 何彦林 段凯 杨汇川 侯继锋 梁洪 彭焱 周志军 林连珍 吴晓 喻剑虹 韩韧 梁小龙 邢延涛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1): 17-2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1018-00098
    摘要 (548) PDF全文 (127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原料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灭活血浆的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集2020年1—3月期间中国武汉441人份COVID-19康复者捐献的恢复期血浆,开展2019-nCo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筛查,进行亚甲蓝光照灭活,并通过检测蛋白含量、抗2019-nCoV抗体、凝血因子Ⅷ活性等,判断亚甲蓝光照灭活对血浆的影响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   亚甲蓝光照灭活前后灭活血浆的蛋白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血浆的凝血因子Ⅷ含量≥0.50 IU/ml,抗体滴度未出现明显下降,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确立了以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抗2019-nCoV灭活血浆的关键质量控制及工艺参数。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杜鹏 秦秋 张进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1): 22-2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511-00053
    摘要 (532) PDF全文 (1185)   可视化   收藏
    病毒性感染是引起人体众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毒分布广泛,危害性普遍较高。维生素D作为人体的必需物质,是机体免疫调节的重要参与者,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感染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文主要论述了维生素D防治几种常见病毒性感染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并对其防治COVID-19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夏志武 成立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5): 209-21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426-00047
    摘要 (494) PDF全文 (1113)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已造成全球大流行,并导致了大批患者死亡。目前尚无针对其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仅能通过对症治疗的方式缓解症状。血液来源治疗制品被认为是提升感染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文就血液来源治疗制品中的恢复期血浆、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潜在的治疗作用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57-159.

    特定的疾病领域会被确立为WHO的研究与产品开发重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其相关疫苗产品的目标产品特性的制定工作已于“COVID-19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制定研究路线图”会议举办之后启动。本文件面向的读者包括:疫苗科学家、疫苗产品研发机构、疫苗生产机构和出资机构等。
        详情请下载全文。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刘延刚 任浩 戚中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60-16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311962-20200210-00009
    摘要 (587) PDF全文 (1215)   可视化   收藏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新近分离鉴定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已确认为目前正在暴发流行的COVID-19的病原体。SARS-CoV-2可在COVID-19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拭子、血液等样本中检出,细胞分离培养相对容易。鉴于病毒培养分离和病原学鉴定对病毒复制增殖、致病免疫、检测诊断和特异防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就SARS-CoV-2分离、病原学鉴定以及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的反向病原学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