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文章

2020 Vol.43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著
    赵硕 王浩 张达伦 王磊 张微 张晋 梁宏阳 张萌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1-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1
    摘要 (631) PDF全文 (128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 strain polio virus,sPV)纯化的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条件。 方法  在不同层析条件下对sPV凝胶层析粗纯液进行IEC,设定的层析参数分别为介质Q Sepharose FF或Eshmuno Q、上样量30%或40%柱体积、流速(150±5)或(240±8) cm/h。分别检测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含量、蛋白浓度、病毒滴度、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和Vero细胞DNA残留量,计算D抗原回收率和比活。结果  Eshmuno Q IEC纯化的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回收率均明显高于Q Sepharose FF IEC。在上样量40% 柱体积、流速(150±5) cm/h条件下,Eshmuno Q IEC纯化的各型sPV纯化液的D抗原比活均高于Q Sepharose FF IE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型:t=4.23,Ⅱ型:t=5.73,Ⅲ型:t=4.18,P值均<0.05),而且前者的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Ⅰ型:t=8.29,Ⅱ型:t=7.89,Ⅲ型:t=8.18,P值均<0.05)和Vero细胞DNA残留量(Ⅰ型:t=4.23,Ⅱ型:t=4.56,Ⅲ型:t=4.78,P值均<0.05)均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IEC纯化sPV进行纯化时,以Eshmuno Q代替Q Sepharose FF可增加上样量和流速,从而缩短IEC时间,提高纯化效率。
  • 论著
    寇文月 王为 马京 张颖欣 董静贞 王娇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8-1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2
    摘要 (555) PDF全文 (134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同一批次4A分子筛干燥剂连续使用后,能达到预期灭菌除湿效果的有效次数。 方法  分别对无菌隔离器的手套系统(包括手套、封圈、套袖)以及实验舱和传递舱进行完整性测试。采用同一批次4A分子筛干燥剂连续灭菌除湿3次,通过对过氧化氢气体浓度、分布状态和灭菌效果,以及隔离器内部环境微生物(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检测,验证过氧化氢对隔离器的灭菌效果;通过对4A分子筛干燥剂使用前后称重和观察舱内起雾现象,确定4A分子筛达到灭菌除湿效果的有效次数。结果  共对8个手套系统进行完整性测试,手套在60 s内的压降差值均<60 Pa;实验舱和传递舱的完整性测试结果表明,小时体积泄露率为0.04%,每次测量环境温度波动均<0.5 ℃。过氧化氢指示卡显示,舱内过氧化氢达到灭菌浓度且分布均匀。经生物指示剂检测,过氧化氢能杀灭106以上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隔离器内部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如下,沉降菌为每4小时 0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浮游菌为0 CFU/m3、表面微生物为0 CFU/碟。同一批次4A分子筛干燥剂使用前的重量为3.000 5 kg,第1、第2和第3次使用后的重量分别为3.185 0、3.340 5和3.451 5 kg。当同一批次干燥剂可连续使用至第3次时,隔离器舱内出现起雾现象。结论  同一批次4A分子筛干燥剂可连续使用3次能并到预期的灭菌除湿效果。
  • 论著
    王瑾彦 刘虹 沈伟 王琦 王晓旋 谢秋红 邸相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12-1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3
    摘要 (649) PDF全文 (150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器包装灭菌注射用水的稳定性和相容性。方法 采用2种包装形式各连续生产3批灭菌注射用水,根据《国家药包材标准》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的相关要求,同时对西林瓶和预灌封装灭菌注射用水进行稳定性和相容性的加速试验研究。 结果   2种包装形式各3个批次的灭菌注射用水,所有项目的检测均符合相关要求。西林瓶(pH值:6.1~6.7,电导率:4~7 μS/cm)和预灌封注射器装灭菌注射用水(pH值:6.1~6.7,电导率:1~5 μS/cm)同期结果差别较小,所测物质的迁移水平均在安全范围内,玻璃制品无显著脱片现象。 结论   预灌封注射器对灭菌注射用水稳定性和相容性的影响与西林瓶包装相似,可作为灭菌注射用水的包装材料。
  • 论著
    刘春香 王博昊 张怡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16-1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4
    摘要 (617) PDF全文 (147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超活化富血小板裂解液(super-activated platelet lysate,sPL),研究其对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小鼠模型的毛囊再生的影响,为sPL治疗AGA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使用超滤离心从全血中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用冻融方式将血小板裂解制备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用CaCl2结合肝素激活PRP中的血小板,冻融裂解血小板的同时用温度浮动控制方法去除纤维蛋白原,获得sPL。通过ELISA分析PRP、PL及sPL中毛囊再生相关因子含量。用丙酸睾酮注射建立C57bl/6小鼠AGA模型后,用sPL进行治疗,取小鼠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染色判断sPL对毛囊再生的作用。结果 经超滤离心及激活获得的sPL中,数种毛囊再生相关因子较PRP及PL均显著增加。AGA小鼠经sPL治疗后毛发再生明显,同时毛囊密度恢复至对照组水平(t=1.149,P=0.269 9)。结论 相对于PRP与PL,sPL制备方法可获得更高的生长因子含量,且sPL对AGA小鼠具有显著的毛囊再生作用。
  • 综述
    范蒋锋 陈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20-2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5
    摘要 (593) PDF全文 (1244)   可视化   收藏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疫苗的主要抗原是流感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但这两者都存在抗原漂移的现象,给疫苗设计带来巨大困难。广谱流感疫苗的候选抗原之一是高度保守的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胞外域(matrix protein 2 ectodomain,M2e)。M2e在天然感染的情况下免疫原性较弱,但是可通过相关的佐剂、包裹材料和蛋白疫苗提高免疫原性。此文介绍了加强M2e免疫效果方式的研究以及M2e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
  • 综述
    杨天涵 陈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25-2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6
    摘要 (453) PDF全文 (1262)   可视化   收藏
    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human-infecting H7N9 avian influenza A virus,hH7N9 AIAV)已跨越禽类与人类之间的宿主屏障而感染人类。2013年至今,hH7N9 AIAV已在中国引起5次大的流行。虽然到目前为止仅存在有限的hH7N9 AIAV感染人际传播病例,但hH7N9 AIAV的高突变率特征似存在引发大流行的可能。此文就hH7N9 AIAV的来源、致病性和抗原分子基础,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为hH7N9 AIAV防控提供参考。
  • 综述
    庞灿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30-3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7
    摘要 (642) PDF全文 (1561)   可视化   收藏
    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目前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对某些癌症效果不佳,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药物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其他抗肿瘤药物效果等多种功能,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能抗多种类型肿瘤等优势。此文综述溶瘤病毒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前景与挑战等。
  • 综述
    曹趁心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35-4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8
    摘要 (746) PDF全文 (1249)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以肿瘤特异性分子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癌症的异质性,目前的靶向治疗只能使一部分癌症患者受益,因此寻找更广谱的肿瘤治疗靶点是当务之急。CLDN18.2限制性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而且其在肿瘤组织表达量较高、分布范围广。CLDN18.2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期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靶向CLDN18.2的抗体IMAB362用于单独治疗或联合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效果良好,预示着CLDN18.2在癌症靶向治疗中有巨大潜力。此文对CLDN18.2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综述
    何秀慧 赵俊 陈敬贤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41-4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09
    摘要 (633) PDF全文 (1346)   可视化   收藏
    慢性炎症是一系列临床难治疾病(包括心血管损伤、炎性肠病、癌症等)的病理学基础,而缺氧是慢性炎症引起组织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组织适应缺氧具有调节作用。缺氧时,HIF-1α通过激活适应性转录反应以协调低氧组织中的氧供应和代谢活性,此过程涉及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等细胞因子的上调。调节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具有与HIF-1α类似的功能,即在低氧条件下通过改变氧依赖性羟脯氨酸化酶活性来调节缺氧状态。此文讨论了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HIF-1α与NF-κB激活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HIF-1α和NF-κB通路作为炎症性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 综述
    吴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46-5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10
    摘要 (688) PDF全文 (1236)   可视化   收藏
    血液制品因其原料特殊性,具有血源性病毒传播的风险。近20年来,随着病毒安全性控制技术的进步,血液制品传播HIV、HBV、HCV等主要病毒的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V)等非脂包膜病毒已成为目前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风险控制的焦点问题。与其他动物的细小病毒相比,B19V对酸、热更敏感,且因合并血浆中存在的B19V中和抗体,纳米过滤去除B19V的效果远优于对动物细小病毒的去除,通过合理优化病毒灭活条件,可有效灭活/去除B19V。此文就血液制品中B19V的现状和灭活/去除工艺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国际会议介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1): 51-5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20.01.011
    在HIV感染者中,儿童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比例(54%)远低于成年人(62%)。同时,HIV暴露但未感染儿童的早期发育也不及未暴露儿童。2019年7月在墨西哥召开的第11次国际儿童HIV感染研讨会和国际艾滋病学会年会,探讨了如何加强对儿童HIV感染的管理和治疗。
  • 论著
    靳卫平 卢佳 吴杰 胡岗 周金戈 王文辉 王泽鋆 孟胜利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53-5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1118-00063
    摘要 (482) PDF全文 (119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5型(coxsackievirus A5,CV-A5)VP1蛋白,并制备抗VP1多克隆抗体,为CV-A5相关定性定量研究制备试剂。方法 逆转录PCR扩增N端截短的CV-A5 VP1-ΔN56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获得pGEX-6P-1-VP1-ΔN56。将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表达重组蛋白并纯化。用纯化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VP1-ΔN56融合蛋白经背部皮下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抗体。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融合 蛋白以不可溶包涵体存在。ELISA、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明,获得的兔多抗效价为107,可特异性识别重组和天然CV-A5 VP1蛋白。结论 成功制备重组CV-A5 VP1蛋白及特异性多抗。为中和抗原表征研究及VP1定性定量抗体分析奠定了基础。
  • 论著
    陈浩 程庆 王亮 谢蕾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58-6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210-00011
    摘要 (556) PDF全文 (134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低血清培养基在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进行细胞和病毒培养,观察培养效果,验证其对疫苗生产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低血清培养基培养MRC-5细胞和水痘病毒Oka株,以传统培养基的生产为对照,比较细胞生长、病毒感染情况及原液病毒滴度和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相同工作细胞库细胞复苏的情况下,低血清培养基与传统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和病毒形态,没有明显的差异。低血清培养基与传统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水痘病毒原液病毒滴度均为5.0~5.1 lg噬斑形成单位/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但低血清培养基生产的水痘病毒原液中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12~19ng/ml)显著低于传统培养基生产的(39~46ng/ml)(t=8.51,P<0.05)。结论  在水痘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应用低血清培养基未影响病毒滴度,但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明显降低,减少了因牛源性成分引起疫苗不良反应的风险,可提高疫苗质量,适用于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生产。
  • 论著
    夏志武 施金荣 赵巍 孟子延 李兴航 刘博 季雅琪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62-6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116-00005
    摘要 (613) PDF全文 (122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优化的人用H5N1禽流感病毒疫苗生产的工艺。方法 在不同的稀释倍数、收获时间及灭活剂添加量下,通过测量收获液的病毒滴度和血凝效价,来确定病毒的最佳生产条件,并对离心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的纯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用103~104 半数鸡胚感染量(50% egg infective dose,EID50)病毒接种鸡胚,收获的鸡胚尿囊液的病毒滴度和血凝效价最高,分别为10-8.3 EID50和1:480;在56~72 h血凝效价最高。甲醛浓度1 : 10 000灭活144 h为灭活最佳条件。两种纯化方法得到的样品纯度和卵清蛋白的去除率相近,但离心纯化法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法病毒回收率有较大的差异,分别为19%和70%。结论 成功建立了高产毒的鸡胚基质H5N1禽流感病毒培养、灭活及纯化工艺。
  • 论著
    刘悦越 赵岩 张韵祺 赵荣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66-7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1209-00067
    摘要 (598) PDF全文 (129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滴度的结晶紫染色法,并对该法进行验证。方法  基于PV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仪确定PV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并验证该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分别采用建立的结晶紫染色法和传统的显微镜观察法测定66批口服I型III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将细胞板浸泡液盲传3代,观察培养物的CPE,并通过逆转录PCR确定病毒灭活情况。结果  用建立的方法测定理论滴度8.00、6.00和4.00 lgCCID50/ml的PV样品,回收率为98%~104%。细胞板内和板间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0%~7.85%,同一工作日和不同工作日测定结果的CV分别不超过6.44%和5.27%,不同实验人员测定结果的CV不超过5.10%。该法测定PV滴度的线性范围为2.00~8.00 lgCCID50/ml。该法具有较好的耐用性,以不同细胞浓度(F=1.624,P=0.215)或不同培养时间(F=2.731,P=0.055)培养对PV滴度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该法与显微镜观察法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918。实验用细胞板的浸泡液在Hep-2细胞上盲传3代后,培养物未观察到CPE,逆转录PCR测定结果为阴性。结论  建立的结晶紫染色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适用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测定。
  • 论著
    唐剑光 韩顺子 胡威严 吴晓娟 常军亮 常东英 迟春萍 时成波 曹玉锋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73-7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117-0000
    摘要 (526) PDF全文 (121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吸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P179抗原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 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混合乳化剂添加量、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将重组HEV P179抗原吸附在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表面,制备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皮下多点免疫BALB/c小鼠,测定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与同剂量含弗氏佐剂的重组HEV P179免疫制剂对比。结果 经正交试验确定乳化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混合乳化剂体积分数2%,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4。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6.73 μm(分布范围3.90~9.10 μm,方差1.78 μm),形态较为均一,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双层球体及内部疏松多孔的微球结构特点相符。用此条件制备抗原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混悬制剂,微球对抗原的吸附率为90.64%。免疫效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皮下多点免疫试验中微球制剂诱导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结论 成功制备了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且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为其在新型实验动物超敏制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论著
    寇文月 李娜 马京 王娇娇 李勤勤 张颖欣 董静贞 王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78-8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0924-00051
    摘要 (495) PDF全文 (114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定黄热病减毒疫苗单一收获液无菌检查的阳性样品,对无菌检查超限度(out of specification,OOS)结果进行溯源分析,建立OOS调查的操作规程。方法 采用直接接种法对6瓶黄热病疫苗收获液进行无菌检查,发现1例阳性。分离纯化阳性样品得到污染物,用革兰染色法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参照现行的药品质量管理规定中的OOS调查方法,分析可能引入微生物污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第3天起,S6样品在不同培养基中均出现浑浊。阳性样品中污染物鉴定为革兰阳性粪肠球菌。OOS调查结果表明检出菌并非实验室检验过程带来的污染。结论 初步建立了无菌检查OOS的分析方案。
  • 论著
    欧阳楠 薛志革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82-8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206-00008
    摘要 (543) PDF全文 (129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的无菌生产工艺风险。方法 应用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使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的风险管理工具评估确定麻腮风疫苗生产工艺中所有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潜在风险。采用定量方法,计算风险系数,对此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后各工艺环节的风险系数均小于40。结论 麻腮风疫苗无菌生产工艺风险可控,可不采取措施。
  • 综述
    张孜阳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85-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113-00002
    摘要 (867) PDF全文 (1446)   可视化   收藏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原理是将外源基因插入病毒基因组以构建重组病毒,免疫机体后在体内表达相应蛋白并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该类疫苗具有载体种类多、插入片段长、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优势,能克服灭活疫苗的效力维持时间短和减毒活疫苗回复突变的弊端。此文综述了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张雪纯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90-9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0703-00040
    摘要 (794) PDF全文 (1560)   可视化   收藏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性感染通常会引起儿童期水痘,之后病毒可潜伏于人类外周神经节中,在数十年后重新激活造成带状疱疹,也与危及生命的脑炎、血管病变和脑膜炎等疾病有关。VZV潜伏和再激活的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原因之一是VZV只感染人类,无法使用大多数动物及动物来源的神经元模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ZV潜伏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可用于信号通路分析和表观遗传调节鉴定的体外模型为探索VZ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提供帮助。此文综述了VZV的分子生物学和VZ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国际组织文件共享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95-10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cn311962-20200228-00018
    Baidu(2)
    此文取代2016年WHO关于登革热疫苗的意见书,介绍了登革热疫苗的特性、免疫原性、效力、保护作用持续时间、安全性、同时接种、成本效益和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 论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2): 101-10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228-00019
    首个获得批准的登革热疫苗CYD-TDV(Dengvaxia)在血清阳性者中是有效的,但血清阴性者接种后却增加了严重登革热的风险。因此,对于考虑引入Dengvaxia的国家,WHO建议采取疫苗接种前筛查策略,仅对有既往登革热感染证据的人群接种疫苗。2019年1月,全球登革热和伊蚊传播疾病联合会在法国安纳西组织召开了为期3 d的研讨会,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重点讨论了引入Dengvaxia的诸多问题,包括筛查试验特征、试验及3剂接种程序的成本、后勤保障、高覆盖率、对疫苗的信心和沟通等,并探讨了一些实施策略。

     

  • 论著
    邱冉 张哲罡 闫璐瑶 李兴航 韩天 刘琛 年悬悬 张家友 赵巍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05-10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116-00003
    摘要 (507) PDF全文 (120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表达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H5N1 avian influenza A virus,H5N1 AIAV)NIBRG14株结构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为研制新型人用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反转录PCR扩增H5N1 AIAV NIBRG14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编码基因,并将改造的HANA基因克隆至痘苗病毒穿梭质粒 pSCCK。在重组质粒与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VTT)于Vero细胞中发生同源重组后,筛选同时表达HA和NA的重组痘苗病毒(rVTT-HA/NA),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反转录PCR扩增的HANA基因大小约分别为1 700和1 400 bp,与预期相同。DNA测序证实,改造的HANA序列正确。对获得的rVTT-HA/NA进行PCR及测序表明,HANA基因正确插入VTT。蛋白质印迹显示,rVTT-HA/NA感染的Vero细胞表达的HA和NA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表达的HA具有血凝活性,血凝滴度为1∶32。结论  重组痘苗病毒rVTT-HA/NA可稳定表达H5N1 AIAV NIBRG14株的HA和NA。
  • 论著
    陈哲文 吴落天 沈坚 王亮 程庆 景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10-11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402-00033
    摘要 (594) PDF全文 (133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质量分析,判断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取2019年生产的102批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鉴别试验、外观、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水分、病毒滴定、热稳定性、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无菌、异常毒性、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查。结果 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水痘减毒活疫苗制造与检定规程》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相关要求,病毒滴定和热稳定性试验结果均在3.4 lg噬斑形成单位/0.5 ml以上。结论  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 论著
    寇文月 张颖欣 王为 王娇娇 栗妍 马京 董静贞 王立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13-11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1218-00070
    摘要 (610) PDF全文 (135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3个批次无菌异丙醇在3种不同洁净度的环境中开瓶后,瓶内外观、无菌状态及异丙醇含量是否受到环境影响,初步确定无菌异丙醇开瓶后有效期。方法  从3个批次无菌异丙醇中每个批次随机选取162瓶,每个批次分别放置在A级、D级无菌室,无级别库房各54瓶。喷瓶的喷嘴始终处于打开状态,每个工作日进行3次喷雾操作。在第0、1、7、14、21、30天,检测异丙醇溶液的外观性状;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异丙醇溶液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醇含量,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期间所有异丙醇溶液外观无变色、无沉淀、无悬浮物,气味无变化,未出现微生物污染;异丙醇含量为体积分数(69.98~70.17)%,达到标示含量。通过统计学分析,异丙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0.07~2.18,p值均>0.05)。结论  异丙醇在A级、D级无菌室和无级别库房开瓶后使用时间建议不超过30 d。
  • 论著
    陈红 周刘一帆 杨彪 刘玉晴 张久威 李庆亮 冯冬扬 白萱 姜志军 董犇 阮波 徐葛林 段凯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16-11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1218-00069
    摘要 (629) PDF全文 (129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公司生产的无血清培养基对病毒性疫苗生产用Vero细胞培养效果,及基因工程胰蛋白酶的细胞消化效果,以判断是否适用。方法 实验组用VirusPro Vero-A培养基进行Vero细胞的培养,用Trpzyme消化细胞。对照组用VP-SFM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用TrypLE Select消化细胞。两组Vero细胞以相同密度接种在T175培养瓶中,以相同的培养条件和传代方法在T175瓶和细胞工厂中各培养3代。培养期间观察细胞的上清液、形态以及汇合度,消化后检测细胞活率并计算细胞收获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消化液的pH值、总消化时长、37 ℃消化孵育时长、细胞活率以及细胞收获量。结果 两组细胞生长状态均良好。配对t检验显示,实验组消化液的pH值(6.99)、总消化时长(17.28 min)和37 ℃消化孵育时长(6.93 min)均值均大于对照组消化液的(分别为6.75、12.34 min、3.30 min),细胞活率(94.79%)及细胞收获量(T175瓶:3.91×107个;细胞工厂:1.90×109个)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的(分别为90.20%、3.33×107个、1.26×109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7、3.46、2.98、2.31和4.38,P值均<0.05)。结论 实验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效果较好,基因工程胰蛋白酶细胞消化液温和、细胞损伤小,均适用于Vero细胞。
  • 论著
    秦荣浦 田石华 江筠 刘敏 张慧颖 何成 楼觉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20-12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1218-00071
    摘要 (491) PDF全文 (125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响应面法对马来酰亚胺活化相对分子质量40 000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MAL-PEG40K)修饰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GLP-1a)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对GLP-1a浓度、GLP-1a/MAL-PEG40K摩尔比、反应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长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前3个条件为自变量, PEG修饰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PEG修饰率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PEG修饰率,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反应条件的最优值。 结果 GLP-1a与MAL-PEG40K的最佳反应条件为:GLP-1a浓度2.5 mg/ml,GLP-1a/MAL-PEG40K摩尔比1∶1.25,反应液pH 8,反应温度4 ℃,反应时长60 min。该优化条件下,GLP-1a的PEG修饰率可达91.0%。结论 响应面法获得了GLP-1a与MAL-PEG40K的最佳反应条件。
  • 论著
    纪德铭 彭焱 詹骞 周志军 汪菲菲 陈克金 胡勇 李策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26-13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1204-00066
    摘要 (471) PDF全文 (130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H值、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含量和离心条件对PEG4000粉末用于去除人C1酯酶抑制剂(C1 esterase inhibitor,C1-INH)制备原料中的IgM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羧甲基(carboxymethyl,CM)离子交换层析中洗脱盐离子浓度的筛选,分离活性与非活性C1-INH。方法 向不同pH值的C1-INH制备原料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PEG4000,于不同条件下离心后,用特定蛋白检测仪对离心后上清液中IgM和C1-INH含量进行检测,确定PEG沉淀法纯化C1-INH的最佳条件。将离心后上清液调节pH后作为CM离子交换层析上样样品,使用不同盐离子浓度的洗脱液对活性C1-INH进行分离,确定最佳的盐离子浓度。结果 在弱酸性pH(6.8)下,当PEG4000质量分数为12%,离心条件15 000×g、25 ℃、20 min时,IgM去除率>99%,且C1-INH的回收率>80%;在盐离子浓度为200 mmol/L时,产物中C1-INH的比活性最大(4.43 IU/mg),且绝大多数杂质蛋白得以去除。结论  优化条件下PEG4000能有效去除C1-INH制备原料中的IgM,且能保持较高的C1-INH回收率;CM离子交换层析能对活性与非活性C1-INH进行有效分离,并去除大多数杂质蛋白。
  • 论著
    陈晓燕 郭莹 刘盛涛 罗静 陈瑞 肖芃 王瑜 苟玉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32-13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1024-00057
    摘要 (544) PDF全文 (136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车间玻璃瓶清洗剂的变更中,引入质量风险管理,对新清洗剂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以确保更换清洗剂对产品质量无影响。方法 运用风险评估工具对新清洗剂进行相应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级别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对新清洗剂进行验证,确认其清洗效果以及对产品的影响。结果 清洗后玻璃瓶淋洗水中细菌内毒素含量≤0.25内毒素单位/ml、总好氧微生物计数≤100菌落形成单位/ml、总霉菌酵母菌计数≤10菌落形成单位/ml、总有机碳≤1.5 μg/cm2(淋洗水和擦拭取样)、电导率≤1.3 µS/cm,结果均符合要求。结论 在变更控制中运用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变更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变更内容的实施,保证了新清洗剂的风险可接受且产品质量不受变更影响。
  • 综述
    庞灿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36-14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324-00030
    摘要 (803) PDF全文 (1747)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型高危病毒的出现,使用野生型病毒株进行研究的传统方法显示出局限性,迫切需要一种新方法。体外构建假病毒具有安全稳定、宿主嗜性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和抗体检测、抗原表位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等领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研究手段。为了进一步评价疫苗、抗体、抗病毒药物的体内保护效果,建立便捷可靠的假病毒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此文对假病毒的应用、假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做一综述,总结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综述
    杨赢 范蓓 张学成 梁雪爽 潘若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44-14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108-00001
    摘要 (539) PDF全文 (1268)   可视化   收藏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其长效性是一个重要指标。GLP-1化学合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重组长效GLP-1类似物成为目前的研究方向。此文对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重组长效GLP-1类似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 国际组织文件共享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49-15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408-00037
    摘要 (428) PDF全文 (1030)   可视化   收藏
    此意见书取代2008年WHO关于伤寒疫苗的意见书,介绍伤寒结合疫苗和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效果、同时接种、成本效益、特殊人群接种和WHO关于使用新一代伤寒结合疫苗的建议和意见。
  • 国际会议介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3): 155-15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407-00035
    摘要 (412) PDF全文 (1000)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9月7—10日,国际肺癌研究会在巴塞罗那举办世界肺癌会议,全球多位肺癌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参会。此文介绍了会议上展示的5个重要成果。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57-159.
    摘要 (413) PDF全文 (1001)   可视化   收藏

    特定的疾病领域会被确立为WHO的研究与产品开发重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其相关疫苗产品的目标产品特性的制定工作已于“COVID-19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制定研究路线图”会议举办之后启动。本文件面向的读者包括:疫苗科学家、疫苗产品研发机构、疫苗生产机构和出资机构等。
        详情请下载全文。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刘延刚 任浩 戚中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60-16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311962-20200210-00009
    摘要 (613) PDF全文 (1335)   可视化   收藏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新近分离鉴定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已确认为目前正在暴发流行的COVID-19的病原体。SARS-CoV-2可在COVID-19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拭子、血液等样本中检出,细胞分离培养相对容易。鉴于病毒培养分离和病原学鉴定对病毒复制增殖、致病免疫、检测诊断和特异防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就SARS-CoV-2分离、病原学鉴定以及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的反向病原学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 论著
    王亮 程庆 谢蕾 陈哲文 景辉 马雷钧 郁佳俊 富宁 吴金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64-1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210-00010
    摘要 (491) PDF全文 (126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细胞基质分析新建人二倍体细胞MRC-5主细胞库,并通过主细胞库变更前后所制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水痘疫苗)可比性研究,分析新建主细胞库对水痘疫苗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新建MRC-5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和生产终末代细胞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企业质量标准进行抽样检定,并传代至超高代次细胞进行传代稳定性研究,对比细胞生长与细胞计数。用新建主细胞库连续试生产3批水痘疫苗并进行工艺验证,分析疫苗原液及成品的质量结果,并考察水痘病毒基因序列和产品稳定性。结果 新建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及其他各代次细胞在传代过程中生长良好,细胞计数正常,检定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试生产的水痘疫苗工艺合格,变更前后生产的疫苗水痘病毒基因序列无差异;病毒滴度均为4.0 lg噬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PFU)/0.5 ml,热稳定性试验结果均为3.4 lgPFU/0.5 ml,水分含量均不高于1.5%,符合企业注册标准;质量稳定性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人二倍体细胞MRC-5主细胞库各项检定结果合格。用新细胞库试生产的水痘疫苗质量和稳定性与变更前的一致。
  • 论著
    景辉 蒋加庆 陈浩 郁佳俊 张颖 尹霄君 尹梦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71-17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219-00014
    摘要 (489) PDF全文 (128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用统计软件(Minitab 17和SPSSAU)对211批卡介苗的菌种代次、半成品沉降率、半成品活菌数、成品活菌数、成品效力和成品渗透压摩尔浓度等关键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寻各指标间相互影响的规律。结果  第6、9和12代卡介菌生产的卡介苗成品活菌数均值分别为5.07×106、5.49×106和6.02×106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mg,Pearson相关系数为0.200(P<0.05),成品活菌数随卡介苗生产用菌种代次的升高而略有增加。半成品沉降率处于0.00%~7.99%、8.00%~12.00%和12.00%~20.00%的卡介苗成品活菌数均值分别为5.57×106、5.52×106和5.06×106 CFU/mg,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2(P<0.05),成品活菌数随半成品沉降率提高而略有降低。半成品活菌数处于1.00×107~1.99×107、2.00×107~2.99×107和3.00×107~4.00×107 CFU/mg的卡介苗成品活菌数均值分别为4.61×106、5.69×106和6.53×106 CFU/mg,Pearson相关系数为0.537(P<0.05),成品活菌数随半成品活菌数增加而显著增加。成品活菌数处于1.00×106~3.99×106、4.00×106~5.99×106和6.00×106~8.00×106 CFU/mg的卡介苗成品效力均值分别为17.61、16.51和16.55 mm,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7(P<0.05),成品效力随成品活菌数增加而先略有降低再趋于平稳。成品活菌数处于1.00×106~3.99×106、4.00×106~5.99×106和6.00×106~8.00×106  CFU/mg的卡介苗成品渗透压摩尔浓度均值分别为363.61、363.21和368.68 mOsmol/kg,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0(P<0.05),成品渗透压摩尔浓度随着成品活菌数增加而略有升高。结论  在企业标准范围内,成品活菌数受半成品活菌数的影响较大,受菌种代次、半成品沉降率的影响较小。成品活菌数对成品效力和成品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影响较小。
  • 论著
    但傲欢 曾华英 张伟 邹莎莎 张玉洁 陈思 邓前 刘威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76-18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191126-00065
    摘要 (534) PDF全文 (126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验证测定14型肺炎球菌多糖(pneumoco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serotype 14,PS14)浓度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采用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兔血清,得到兔抗PS14多克隆抗体(多抗)。以鼠抗PS14单克隆抗体(单抗)为捕获抗体,兔抗PS14多抗为检测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山羊抗兔IgG为二抗,PS14为参考品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确定鼠抗PS14单抗和兔抗PS14多抗的工作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特异性,考察佐剂对该方法的影响。结果  鼠抗PS14单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5 μg/ml,兔抗PS14多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 μg/ml,标准曲线的范围为9.375 ~ 600.000 ng/m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测定多糖样品的PS14回收率为110% ~ 140%,多糖蛋白结合物样品的PS14回收率为90% ~110%。平均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是5.64%和7.14%。13价结合物混合样品的PS14回收率为85% ~100%;含有佐剂的疫苗样品的PS14回收率为85% ~110%。结论  成功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该方法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良好,且检测结果不受佐剂的影响,具有一定耐用性。
  • 论著
    李黎 施金荣 郭靖 杨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81-18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305-00024
    摘要 (887) PDF全文 (133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同一厂家不同批次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残留检测试剂盒测量差异性。方法 用3个不同批次(A、B、C)试剂盒在检测浓度范围内测定不同浓度样品的HCP残留。应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测定结果。结果 批次A与批次B、C之间测量结果相关系数均>96%(P<0.01)。批次A和B测定结果回归等式为Y=-0.39+1.00×X,截距95%置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 -0.67~0.24,斜率95% CI 1.00~1.01;批次A和C测定结果回归等式为Y=-2.23+1.02×X,截距95% CI -1.16~-4.4.8,斜率95% CI 1.00~1.04。结论 批次A和B测定结果一致性良好,批次A与C测定结果存在误差。Passing-Bablok回归可用于不同批次间试剂盒检测差异性分析。
  • 综述
    姚崧源 孙述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4): 185-1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325-00031
    摘要 (583) PDF全文 (1245)   可视化   收藏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球菌引发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随着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的应用,大部分于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致病性脑膜炎奈瑟球菌(血清A、C、W135、Y群)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这也导致B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发的流脑的占比增多。此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候选抗原,以及基于这些抗原已经获批和正在研发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以期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新型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