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10
  

  • 全选
    |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治疗制品
  • 孙桐, 吴醒, 李然, 梁莹, 樊晓晖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67-7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50111-0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溶瘤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激活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通过分泌颗粒酶A(granzyme A, GZMA)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尤其是焦亡相关蛋白焦孔素B(gasdermin B, GSDMB)表达水平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NDV(NDV1、2、3:0.001、 0.010、0.100血凝单位/mL)与NK细胞共培养16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仅培养基)和无NDV刺激的NK细胞对照组。各组分别与GSDMB高表达的SW837和低表达的SW480结直肠癌细胞共孵育后,通过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NK细胞中效应分子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分泌水平,通过细胞增殖-毒性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评价2种肿瘤细胞株的存活率及焦亡情况,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GSDMB切割的蛋白质印迹检测验证NK细胞介导的焦亡效应。 结果 定量qPCR和ELISA结果显示,NDV感染上调了NK细胞中GZMA、IFN-γ和穿孔素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分泌,NDV3刺激组的GZMA(t = 6.70, P = 0.003)和IFN-γ(t = 13.66, P < 0.001)分泌水平最高,且与无刺激对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与未刺激的NK细胞共孵育者,与激活的NK细胞共孵育后SW837细胞活力抑制(NDV3-NK效靶比 = 1、2:t = -10.17、-25.94,均P < 0.001)、乳酸脱氢酶(NDV3-NK效靶比 = 1、2:t = 13.70、9.75,均P < 0.001)释放、N端GSDMB(NDV2-NK效靶比=1、2:t = 6.80、3.07,均P < 0.05)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837细胞出现质膜气泡化及肿胀等焦亡特征,而SW480细胞虽出现活力抑制和细胞破坏,但焦亡表现不明显。 结论 NDV激活的NK细胞能通过分泌GZMA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焦亡效应,尤其在GSDMB高表达的细胞中效果显著。
  • 肖艳, 张登央, 郭瑶, 余柳婷, 陈纯, 薛红漫, 陈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75-8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224-00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Fc与小分子药物DXd偶联物(GM-DXd),并探究其靶向杀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的治疗效果。 方法 制备靶向GM-CSF受体(GM-CSF receptor,GMR)的GM-DXd,并通过还原性SDS-PAGE鉴定GM-DXd。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GM-DXd的生物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细胞MV4-11、THP-1对GM-DXd的内化情况,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评价GM-DXd对GMR阳性AML细胞的活性抑制和凋亡诱导能力,蛋白质印迹检测诱导凋亡蛋白的表达。 结果 制备的GM-DXd生物活性稳定,能成功被AML细胞内吞;与未给药组相比,GM-DXd抑制了AML细胞活性(对MV4-11和THP-1细胞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5.91和37.64 nmol/L)并促进AML细胞凋亡(20 nmol/L GM-DXd分别诱导~90%、~60%的MV4-11、THP-1细胞凋亡),细胞杀伤能力比DXd更强。 结论 小分子偶联药物GM-DXd通过靶向GMR能够有效杀伤AML细胞,可以作为治疗AML的潜在药物。
  • 吕美影, 蒋俊凯, 黄平周, 张航烨, 王迎港, 梁育松, 潘旭耀, 邓钦培, 冯春艳, 许方岩, 胡振湘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82-9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04-0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化表达抗人IL-17A/F单克隆抗体(单抗)的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的培养基,筛选获得高表达且质量可比抗体的国产培养基。方法 用1株表达抗IL-17A/F单抗的CHO细胞,首先筛选出较优的基础培养基和补料培养基组合,并对该组合进行进一步补料策略优化和2 L生物反应器筛选,再经反应器工艺确认比较抗体表达量和产品质量。结果 基础培养基BM-01、补料培养基FM-01和FM-02组合为重组CHO细胞表达抗IL-17A/F单抗最优的培养基组合;其中补料培养基FM-01补料策略为培养第3/6/8/10/12天(3%~7%),补料培养基FM-01∶FM-02的补加体积比例为10∶1。在2 L生物反应器中最终抗体表达量超过6.5 g/L,为原工艺的2倍以上,且产品质量一致性好。结论 使用基础培养基BM-01、补料培养基FM-01和FM-02组合,实现了抗IL-17A/F单抗在CHO细胞中的高表达且质量可比,为国产培养基用于规模化生产抗IL-17A/F单抗奠定了基础。
  • 工艺研发
  • 冯琪蓉, 刘东梅, 王媛, 吕玉婷, 张丽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91-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801-0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使用药用级磷酸盐试剂代替分析纯磷酸盐对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稀释剂的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方法,对分析纯与药用级的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的pH、水中不溶物、干燥失重等质量属性进行比对分析,然后对使用不同级别磷酸盐配制的疫苗稀释剂的pH和渗透压等关键质量属性进行比对,并考察其稳定性。 结果 2种磷酸盐各质量属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1.67,P=0.126~0.954)。使用2种磷酸盐配制的稀释剂的质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09~0.26,P=0.376~0.524),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及企业注册质量标准;在25 ℃±2 ℃和60%±5%相对湿度下保存36个月,稳定性良好。 结论 药用级磷酸盐的质量符合法规要求,能保证脑膜炎球菌疫苗稀释剂质量的稳定、可控,可以替代分析纯磷酸盐。
  • 祁春华, 乔建, 张威, 杨禅堂, 嵩珍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97-10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913-0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除菌过滤工艺的除菌效果。 方法 通过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除菌过滤工艺中的过滤器完整性、可提取物、细菌生存性、细菌挑战水平及化学兼容性进行测试,分析过滤器性能和除菌效果。 结果 生产工艺条件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模拟液)最大扩散流为11.6 mL/min,最低起泡点为3.200×105 Pa,待测溶液在 2~8 ℃和室温条件下均无杀菌性。在最差条件下,可截留挑战水平为107 CFU/cm2有效过滤面积的缺陷短波单胞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过滤后的病毒滴度和pH值吸附测量结果均在接受标准范围内,半成品与滤器之间无相互作用。 结论 过滤器与半成品接触后结构完整,其细菌生存性、细菌挑战及化学兼容性等良好,适用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工艺过程。
  • 技术方法
  • 张婷婷, 徐然, 赵海玉, 安少朋, 任丽, 刘朝阳, 张芹, 王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02-107.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1108-0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重组猪胰蛋白酶(recombinant porcine trypsin, RPT)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及初步应用。 方法 通过抗体筛选获得可配对的抗RPT鼠源单克隆抗体对,并确定包被抗体及酶标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封闭液种类和浓度,建立可定量检测RPT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疫苗制品生产过程中病毒背景液中RPT含量,并验证该方法对不同品牌的天然提取猪胰蛋白酶的检出效率。 结果 确定了包被抗体(RPT-5C2D12)最佳工作浓度为6.000 μg/mL、酶标抗体(RPT-1E10A5)最佳稀释比为1∶5 000;封闭液为质量分数1%牛血清白蛋白;四参数逻辑拟合的标准曲线决定系数≥0.990,检测范围为0.156~40.000 ng/mL;定量限为0.156 ng/mL;准确度加标回收率为92.3%~106.7%;精密度验证批间变异系数≤6.7%,批内变异系数≤5.9%;除RPT外,与其他对照品蛋白均无交叉反应;3批次疫苗病毒背景液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7.4%~98.2%。2种品牌天然提取猪胰蛋白酶相对RPT的平均检出效率分别为59%和68%。结论 成功建立了RPT双抗体夹心ELISA,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及特异性,可用于疫苗类生物制品的猪胰蛋白酶残留量评估。
  • 邓海清, 石金凤, 宋琳琳, 刘建凯, 尹珊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08-11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06-00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吸附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组分)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acellular,component)vaccine,DTacP〕中表面活性剂Berol 185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进行验证。 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选定量离子对,采用外标法对样品中Berol 185定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结果 将630.05→89.10作为Berol 185定量离子对;Berol 185浓度在5~12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0.990 0,回收率在80%~120%);样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8%~4.2%,中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3.0%~3.6%,加标回收率为96.1%~111.9%;不同温度(35、37和40 ℃)或不同检测时间(0、4、8、12、16、20、24 h)样品检测结果稳定。 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准确性和耐用性,可用于DTacP中Berol 185的定量检测和工艺过程监测。
  • 高慧君, 张雅婷, 季雅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14-11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17-0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3种破伤风抗体体外检测方法并比较。 方法 分别构建间接法、双抗原法和毒素结合抑制试验体外测定破伤风抗体,对方法进行线性与范围、中间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的初步验证。 结果 间接法在浓度范围0.007 8~1.000 0毫国际单位(mili-international unit,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 0.998 6);双抗原法在浓度范围0.078~10.000 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0.998 7);毒素结合抑制试验在浓度范围1.95~31.25 mIU/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8)。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等方面均符合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513)。 结论 成功建立间接法、双抗原法和毒素结合抑制试验3种体外破伤风抗体检测法,为体外法替代体内毒素中和试验奠定研究基础。
  • 政策法规
  • 周振歆, 赵冰心, 张莹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20-12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09-0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品质量受权人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承担药品放行的职责,确保每批放行产品的生产与检验均符合相关法规、药品注册要求和质量标准。药品质量受权人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此文陈述了我国实施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药品质量受权人提出职业道德要求,并梳理药品质量受权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风险,旨在提升药品质量受权人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进一步确保药品质量受权人的履职能力。 关键词 质量受权人;质量受权人制度;职业道德;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 综述
  • 梁斯尧, 何金蕾, 陈建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24-12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28-0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嗜肺军团菌是军团菌肺炎的致病菌。随着军团菌肺炎的流行,疫苗的研发日渐迫切。此文综述了自1976年军团菌肺炎首次暴发以来有关嗜肺军团菌疫苗研发的现状和成果,着重介绍了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表位疫苗3类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疫苗,并对各类疫苗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同时提出了研究嗜肺军团菌疫苗的新思路。
  • 操召兵, 李宇轩, 唐继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30-13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16-0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日咳是高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随着近年来病例的增加,百日咳受到广泛关注。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手段,加强新型疫苗的研发是百日咳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此文综述了百日咳的流行趋势、再现原因以及最新百日咳疫苗研发进展,为新型百日咳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 汪梦俊,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37-14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21-0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腺病毒载体作为高效的基因传递工具,数十年来在疫苗研发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腺病毒载体已成功应用于埃博拉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的疫苗研发,并展现出良好的保护力和安全性。腺病毒载体在疫苗中的应用仍面临挑战,如预存抗体干扰、靶向性差等。此文就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作一综述。
  • 傅子晋, 傅大煦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2): 146-15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25-0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发病人群年轻,部分患者可发展成终末期肾病,造成严重的家庭社会负担,而且目前临床治疗中,IgAN特异性药物急缺。随着近些年疾病认知、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技术的发展,IgAN迎来了被攻克的希望。目前公认的IgAN发病机制为“四重打击”学说,其中补体系统对于IgAN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此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激活途径、功能及相关药物开发进展,随后详细分析了IgAN发病机制及补体系统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补体系统治疗IgAN的策略和新药研究开发进展,最后对补体系统药物在治疗IgAN中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