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2-10
  

  • 全选
    |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疫苗研究
  • 杨洁, 杨东升, 吴杰, 林凤杰, 王文辉, 杨安纳, 庞德钦, 戴旱雨, 孟胜利, 郭靖, 王泽鋆,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1-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29-0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分别用Al(OH)3、MF59、AS03和QS21佐剂配伍的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和流感病毒联合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用Al(OH)3、MF59、AS03和QS21佐剂配制SARS-CoV-2(灭活)和四价流感病毒(裂解)联合疫苗,在第0、14天分别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第14、28天采血检测血清抗SARS-CoV-2抗体滴度和流感血凝抑制滴度,并在第28天分离脾脏淋巴细胞检测针对SARS-CoV-2和流感病毒的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不同佐剂的SARS-CoV-2和流感病毒联合疫苗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后28 d,MF59佐剂组诱导了较高的抗SARS-CoV-2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89 144和5 418;MF59佐剂组也诱导了较高的针对四价流感病毒(H1N1、H3N2、BV、BY)的血凝抑制抗体,GMT分别为4 457、5 120、1 470和5 881;MF59和AS03佐剂组诱导了较强的针对SARS-CoV-2的Th1型(IFN-γ、IL-2)细胞免疫应答,与正常对照组的斑点形成单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γ: H=16.69,P<0.01; IL-2: H=15.21, P<0.05);AS03佐剂组诱导了较强的针对H1N1、H3N2、BV、BY流感病毒的Th1型(IFN-γ、IL-2)细胞免疫应答,与正常对照组的斑点形成单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γ: H=12.93、12.17、11.82、13.61,P<0.05; IL-2: H=12.24、12.42、11.72、12.43, P<0.05)。结论 不同佐剂配方的SARS-CoV-2和流感病毒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及抗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均不同,证明了联合疫苗配方研究中佐剂的重要性。
  • 杜娇, 洪文浩, 许哲, 姚钰, 刘倩, 冯潇, 杨英英, 周海飞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10-1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17-0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自制磷酸铝佐剂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为该佐剂的储存和有效期设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连续3批产业化规模的自制磷酸铝佐剂,分别置于(5±3) ℃和(25±2) ℃储存。定期取样考察磷酸铝佐剂的主要评价指标(外观、pH值、铝含量、吸附率、氯化钠含量、沉降上清分析、无菌性、细菌内毒素、砷盐、铁盐、硫酸盐、铵盐、重金属、磷铝摩尔比、零电荷点、粒径大小与分布)。结果 3批磷酸铝佐剂在2种温度下储存15个月后,外观、无菌性均合格,pH值在5.4~6.2之间,吸附率在93%~100%之间,铝含量在2.77~3.36 mg/mL之间,氯化钠含量在7.90~8.60 g/L之间,沉降上清分析在12~15 mL之间,细菌内毒素在0.5~3.0 内毒素单位/mg铝之间,磷铝摩尔比在0.82~1.13之间,累积分布达到10%、50%、90%时对应的粒径大小分别为1.75~2.53、2.87~3.98和4.94~6.90 μm,零电荷点在5.11~5.47之间,残留杂质砷盐≤0.001‰、铁盐≤0.015‰、硫酸盐≤0.5%、铵盐≤0.005%、重金属≤0.002%,佐剂各项主要评价指标均稳定且符合质量标准。结论 3批自制磷酸铝佐剂在(5±3) ℃和(25±2) ℃条件下保存15个月后稳定性良好,为磷酸铝佐剂储存条件及效期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 祁春华, 乔建, 周兴, 田小凤, 张威, 曾帅, 马春喜, 武传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16-1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29-0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皮下接种后的毒性反应和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考察疫苗安全性。方法 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评价疫苗的急性毒性;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评价疫苗的致敏性。结果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以1.50 mL/只的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大鼠,未见与供试品相关的毒性反应,最大耐受量为1.50 mL/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分别以0.05 mL/只(低剂量)和0.50 mL/只(高剂量)皮下注射致敏3次,并在末次致敏后14 d以0.10 mL/只(低剂量)和1.00 mL/只(高剂量)静脉注射激发,可导致豚鼠发生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结论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皮下接种后,毒性反应和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符合动物安全性评价要求。
  • 刘英微, 刘哲宇, 田东阳, 李建新, 张萌, 李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20-2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223-0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无酚红M199培养基的贮存效期,同时探索无酚红M199效期对无酚红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Sabin strain poliovirus vaccine,sIPV)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方法 对贮存0、6、12、18、24、30、36及42个月的3批次无酚红M199干粉培养基进行外观、澄清度、pH、干燥失重、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及微生物性质长期监测;检测用贮存36个月并检定合格的无酚红M199制备的sIPV成品关键质量属性;将近效期和远效期无酚红M199制备的各3批sIPV分别贮存于37 ℃和25 ℃进行稳定性监测,检测D抗原含量,评价其稳定性;用2组sIPV免疫大鼠,检测大鼠血清抗体效价,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 无酚红M199干粉培养基于2~8 ℃贮存42个月后的外观、澄清度、pH、干燥失重、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等均合格;用贮存36个月无酚红M199所制备sIPV成品的pH、D抗原、蛋白含量、Vero细胞DNA残留量、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Vero细胞蛋白残留量、游离甲醛含量等各项检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和企业标准要求;用贮存36个月无酚红M199制备的sIPV效价合格、稳定性良好且与远效期无酚红sIPV免疫原性趋势一致,效力(t =﹣0.15~2.17,P>0.05)和诱导中和抗体水平(t =﹣1.46~2.0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贮存至36个月的无酚红M199制备的sIPV成品稳定性较好,近效期和远效期无酚红M199制备的sIPV产品质量属性、免疫原性及稳定性趋势一致,且对产品质量无影响,无酚红培养基的效期初步可定为36个月。
  • 工艺研发
  • 吴熠潇, 刘海东, 朱绍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26-3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30-0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不同工艺参数下,使用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超滤浓缩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B型流感病毒液的效果。方法 制备6批次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B型流感病毒澄清液,采用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对B型流感病毒澄清液2倍浓缩后洗滤。取鸡红细胞悬液检测病毒浓缩液的血凝滴度,使用Lowry法2测定蛋白含量并计算抗原回收率和杂蛋白去除率,以考察不同洗滤次数和超滤膜类型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对洗滤10次的病毒洗滤液进行超滤浓缩,分析使用2种超滤膜超滤浓缩后不同膜清洗次数下的病毒残留情况;评价病毒浓缩液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稳定性。结果 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洗滤后,病毒洗滤液的血凝滴度保持稳定,洗滤次数为5次时,杂蛋白去除率较高,达到90%以上。中空纤维柱处理后的病毒浓缩液抗原回收率(61.95%)略高于超滤膜包(49.91%),2种超滤膜处理后收获的病毒浓缩液杂蛋白去除率均在96%左右。冲洗超滤浓缩后的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1次,超滤系统中含有残留的病毒抗原,占病毒澄清液抗原含量的10%以上。2种超滤膜处理后的病毒浓缩液在2~8 ℃保存1周血凝滴度稳定,在﹣70 ℃保存1周后血凝滴度大幅度下降。结论 超滤膜包和中空纤维柱洗滤病毒澄清液的次数在5次及以上时,可获得较高病毒含量、低杂蛋白含量的病毒液。
  • 邹文琪, 王梅珂, 周蓉, 程小玲, 姜志军, 白萱, 石晨, 郭旭梦, 李榆杨, 孙露, 钟守红, 石艳红, 何亮, 申瑷琳, 罗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32-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530-00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滴度工作参考品,标定工作参考品范围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Ⅲ期临床试验用批次原液制备6个血清型病毒滴度工作参考品,使用荧光灶试验标定各血清型工作参考品范围,研究新旧参考品的同质性,并考察各血清型参考品在不同条件的稳定性。结果 建立的轮状病毒G1、G2、G3、G4、G8、G9血清型工作参考品的病毒滴度标定范围分别为7.5~8.7、6.4~7.8、6.6~7.8、6.4~7.6、7.1~8.3、7.2~8.4 lg荧光灶单位/mL。用新旧参考品进行滴度测定的同一样品,各血清型滴度结果变异系数<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血清型轮状病毒工作参考品在2~8 ℃和25 ℃条件下分别储存至7 d稳定性良好;在37 ℃条件下,工作参考品可以储存3~7 d;在冻融2次条件下,参考品稳定性良好;在长期稳定性考察中,﹣60 ℃储存至18个月稳定性良好,实验间变异系数<5%,病毒滴度均在标定范围内。结论 建立并确认标定范围的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滴度工作参考品,在不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 技术方法
  • 马鑫宇, 蔡秋龙, 肖飞, 舒聪妍, 袁月, 陈婕, 常亚军, 王艳萍, 吴爽靖, 周建宏, 樊海青, 熊增平, 高有, 王灿斌, 宋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39-4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620-0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qPCR)建立支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欧洲药典10.0版2.6.7规定可用于验证的8种支原体,根据支原体16S 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支原体qPCR检测方法,并验证其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结果 成功筛选出采用qPCR检测支原体的合适引物,8种支原体在浓度为105~106 CFU/mL时,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 ,CT)在20~30,相同浓度的细菌对照无CT。除精氨酸支原体的可检测浓度为10~100 CFU/mL外,其他7种支原体可检测浓度均达到10 CFU/mL,10 CFU/mL的支原体CT在35~40之间。特异性检测实验重复3次,对照细菌全部未检出,105~106 CFU/mL的上述8种支原体CT均在20~30,每种支原体3次特异性数据变异系数均小于10%。灵敏度实验重复3次,每次实验各支原体不同稀释浓度CT维持在20~40,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 建立的支原体检测qPCR方法特异性较好、灵敏度较高且重复性较好,可为生物制品中可能存在的支原体污染风险的及时控制提供帮助。
  • 刘玉美, 齐亭娟, 张晓蕙, 丁玲, 陈若兰, 栗妍, 陈国明, 柳易程, 黄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46-4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918-0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中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ELIS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S. cerevisiae HCP ELISA Kit检测试剂盒,对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中的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进行检测,并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定量限、专属性及中间精密度。结果 ELISA检测标准品的曲线线性良好(决定系数≥0.97),最低点吸光度(A405/492)值<0.300,最高点A405/492值>1.000;同一检测人员对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标样品进行3次重复检测,检测回收率在80%~120%;对中浓度样品重复检测6次,样品回收率在80%~120%,相对标准偏差<10%,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样品背景溶液和样品稀释液的A405/492值均小于曲线最低点,表明该方法的专属性强;定量限为2 ng/mL;不同实验组在不同时间对中浓度样品重复检测6次,相对标准偏差<10%,中间精密度良好。结论 ELISA检测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重复性、定量限、专属性及中间精密度,可用于乙肝疫苗生产的过程控制。
  • 申瑷琳, 金玉翠, 罗敏, 李季, 陈思, 丁斐, 唐微, 潘俊杰, 潘恺, 王书畅, 郭思远, 罗志宇, 施金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50-5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822-0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灭活验证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将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系列梯度稀释,分别接种于Vero细胞,进行2次盲传扩增,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对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及细胞对病毒的敏感度进行摸索,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和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病毒灭活验证方法对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限分别为﹣2、﹣1、0 lgCCID50/mL。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对Vero细胞的最小接种浓度均为2 lgCCID50/mL,在第7天均可观察到Vero细胞病变,即该细胞的敏感度为2 lgCCID50/mL。同一检验人员重复检测同一批样品6次结果一致;2名检验人员在不同时间重复检测同一批样品6次结果一致;样品在﹣70 ℃及以下存放7 d与未冻存的样品检验结果一致;分别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Ⅰ、Ⅱ、Ⅲ型单价灭活病毒液及原液各3批进行病毒灭活验证,取样当天和在﹣70 ℃及以下存放7 d后检验的样品的灭活验证检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适用性均较好。结论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病毒灭活验证方法能有效检测样品的灭活状态,可用于对病毒灭活效果的评价及工艺过程中对中间品等关键步骤的监控。
  • 政策法规
  • 周振歆, 赵冰心, 苗睿, 董弋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55-5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730-0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疫苗是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特殊药品,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对温度有一定的冷链要求。山东疫苗案件之后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疫苗的生产、流通、接种管理。此文对疫苗流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旨在为疫苗生产、配送、储存企业以及接种单位等理清法律法规脉络,为其更好地开展疫苗流通管理提供法律法规依据。
  • 综述
  • 王红玉, 彭沁桦, 李玉华, 曹守春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5, 48(1): 60-6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40428-0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脂质纳米颗粒是由1个或多个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球形囊泡结构,是目前临床研究和应用中最有效的非病毒递送载体,主要用于化学药物和核酸分子的递送。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后,mRNA疫苗凭借其设计与制造的简便性、低免疫原性、快速量产等优点脱颖而出。研究表明,脂质纳米颗粒作为新型冠状病毒mRNA 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效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此文综述目前应用较多的脂质纳米颗粒的结构、特性、应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增加对mRNA疫苗递送系统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mRNA疫苗和药物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