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6-10
  

  • 全选
    |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疫苗研究
  • 曾烽原, 张晶晶, 李艳梅, 马开利, 刘昌娥, 冯琳, 高冬秀, 母昌勇, 李红兵, 彭晓武, 王艺萱, 李慧娟, 谢冰, 孙丽红, 李誉琦, 何丽萍, 徐刚, 苏彦瑞, 王安, 司俊波, 王丽春, 张雄, 李高灿, 唐中曙, 张志晓, 岳蓉, 易红昆, 郑丽春, 何福芸, 李琦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25-13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924-0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类病毒结构疫苗中的mRNA和蛋白使用剂量对小鼠免疫效果的影响,以期确定最佳的mRNA和蛋白使用剂量及成药可能性。方法 用ADT-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装载和包封不同剂量的蛋白和mRNA,转染不同细胞系检测相应抗原表达情况,以及免疫动物检测血清的特异性抗体效价。结果 类病毒结构疫苗在包裹较小剂量mRNA(10~20 μg/剂)并装载蛋白(5 μg/剂)的情况下,能够特异性地激活小鼠树突状细胞,同时激活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保护。结论 此研究的类病毒结构疫苗在小鼠实验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体诱导功能,具有成为新型疫苗的可能性。
  • 工艺研发
  • 王月莉, 曹烨, 王玲, 王玥, 徐晓, 胡文龙, 陈杰杉, 宋远涛, 文聪, 杨敏, 陶涛, 梁婧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33-13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215-0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转瓶和反应器工艺制备的CTN-1V株狂犬病病毒在Vero细胞上适应性传代的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评价应用反应器工艺规模化制备狂犬病病毒工作种子批的可行性。方法 复苏Vero细胞后按照1:4比例传代至生产代次,接种不同MOI的CTN-1V株狂犬病病毒并培养。转瓶工艺毒种MOI为0.005、 0.010、 0.050、 0.100、0.500;反应器工艺毒种MOI为0.010、0.030、0.050、0.080、0.100。在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ELISA和小鼠脑内滴定法进行狂犬病病毒G蛋白抗原含量和狂犬病病毒滴度检测,确定最佳MOI,并将最佳MOI分别应用于300 L反应器规模化病毒培养工艺。单次病毒收获液取样进行病毒G蛋白抗原含量和病毒滴度的检测,并进行连续3批次确认试验。结果 转瓶工艺毒种工作种子批(批号20181201)与反应器工艺毒种工作种子批(批号20201001),在T225瓶中的最佳MOI均为0.050。将2批毒种分别用于300 L反应器灌流培养48 h后,每批病毒收获液的G蛋白抗原含量连续9 d均达到1.0 国际单位/ml以上,病毒滴度均达到6.0 lg半数致死剂量/ml以上,符合工艺标准。结论 根据MOI比较结果,反应器工艺可以替代原有的转瓶工艺制备狂犬病病毒工作种子批,并应用到规模化生产中。
  • 技术方法
  • 刘婷, 赵芳圆, 李世慧, 张霖阳, 吕溪琳, 赵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39-14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801-0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吸附无细胞百日咳(三组分)-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three component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DTacP〕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动态显色法(美洲鲎试剂)检测DTacP的内毒素含量,并对该方法的线性与范围、专属性、准确度、中间精密度、重复性、定量限进行验证,并与凝胶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动态显色法的线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99;DTacP稀释100倍和1 000倍,对试验均无干扰作用;3批DTacP内毒素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回收率分别为56%、75%、80%,重复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59%、7.14%、5.81%;不同操作人员在不同时间检测3批DTacP中内毒素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93%、8.48%和7.43%;将光密度反应阈值 30 毫吸光度单位增减3 毫吸光度单位,耐用性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5%。DTacP中内毒素含量检测的定量限为30 内毒素单位(endotoxin unit,EU)/ml。动态显色法检测3批DTacP中内毒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与凝胶法结果一致,均小于限定值200 EU/ml。结论 建立了定量检测DTacP中内毒素含量的动态显色法,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专属性、准确度、中间精密度以及重复性,可用于DTacP中内毒素含量的定量检测。
  • 聂晓齐, 杜闪, 朱留强, 王艺霞, 王斌, 张钰东, 邓海清, 尹珊珊, 韩飞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45-15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824-0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并验证,以检测百日咳抗原中间产物中氨基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OPA柱前衍生化RP-HPLC检测百日咳抗原中间产物百日咳毒素脱毒液中L-天冬氨酸钠盐、丝状血凝素脱毒液中甘氨酸及黏附素脱毒液中L-赖氨酸的含量,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用性、线性、准确度、耐用性、检测限和定量限进行验证。结果 OPA柱前衍生化RP-HPLC检测配置溶液,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可见对应的氨基酸色谱峰,供试品溶液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氨基酸浓度在5~100 μg/ml时,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测氨基酸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用磺基水杨酸和盐酸稀释剂处理供试品后,2种稀释剂检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定量限为5 μg/ml,检测限为2 μg/ml。结论 成功建立了检测百日咳抗原中间产物中氨基酸含量的OPA柱前衍生化RP-HPLC检测方法,该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用性、线性、准确度、耐用性良好。
  • 邢盛宇, 邓海清, 季庚辰, 张艳红, 张钰东, 王宇, 吴晗, 尹珊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51-15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809-0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Lowry法2检测百日咳抗原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 FHA)、黏附素(pertactin,Prn)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将PT、FHA、Prn国家标准品系列稀释,在0~50 µg/ml浓度范围内建立标准曲线。在已知浓度的PT、FHA、Prn精制液中加入国家标准品配制加标样品,采用Lowry法2检测蛋白含量,考察准确度和精密度。对原液生产中使用的400 mmol/L PBS进行专属性试验。分别在检测后10、20、30 min再进行检测以考察方法的耐用性。结果 回收率介于91.1%~110.7%;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8%~9.2%,批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6%~6.2%;400 mmol/L PBS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检测样品在30 min内读取数据有效。结论 该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性、精密性、专属性和耐用性,可用于百日咳抗原中PT、FHA、Prn含量的测定。
  • 张琳, 陈慧聪, 蔡丽星, 蒋晴怡, 梁红远, 张坤明, 卢逸仁, 沈培玉, 马雷钧, 邱建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56-16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1222-0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单抗)SIBP-A电荷异构体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maging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icIEF)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针对尿素浓度、两性电解质范围及浓度和聚焦时间对icIEF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并应用优化条件对该单抗电荷异构体进行分析,验证专属性、稳定性指示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与范围、准确度、定量限及处理后样品的稳定性。结果 优化后icIEF条件:3 mol/L尿素、1% MC胶、3%两性电解质载体Pharmalyte 3-10与Pharmalyte 8-10.5按1:1混合,电压1 kV、预聚焦1 min,电压3 kV、聚焦分离6 min。专属性实验中,空白组在样品出峰处无明显干扰峰,对照组正常出峰且电荷异构体正常;稳定性指示性实验中,可以检测出40 ℃放置7 d的样品正常出峰而且电荷异构体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样品明显不同;重复性实验中,酸性峰、主峰及碱性峰相对百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48%、0.00%和4.03%,主峰等电点RSD为0.012%;中间精密度实验中,酸性峰、主峰及碱性峰相对百分含量的RSD分别为0.89%、0.45%和6.14%,主峰等电点RSD为0.072%;在蛋白终浓度0.50~1.5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决定系数为0.996 8,且回收率在95.03%~104.35%内;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03 0 mg/ml;10 ℃条件下样品酸性峰、主峰、碱性峰相对百分含量的RSD分别为0.56%、0.00%和8.61%,主峰等电点RSD为0.056%;室温条件下3 h酸性峰电荷异构体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单抗SIBP-A的电荷异构体及等电点,专属性、稳定性指示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与范围、准确度、定量限和10 ℃条件下样品的稳定性均良好,可用于该抗体的放行检测及稳定性检测。
  • 强鹏侠, 卓晓琴, 蒋婉蓉, 秦翔, 冯潇, 慕艳红, 冯德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64-1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918-0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生物制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以氯化钠基准物质为对照,根据硝酸银滴定液滴定电位测定样品中氯化钠含量并验证方法。分别用不同方法测定同一样品并比较。结果 在6~15 mg/ml范围内,氯化钠浓度与消耗的硝酸银滴定液体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99 9;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破伤风抗毒素原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疫苗用氢氧化铝佐剂中氯化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9.8%、100.2%、100.3%,表明电位滴定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同批次供试品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为0.7%,表明电位滴定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将供试品在稀释后分别放置5和30 min后再检测,对结果无明显影响,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对电位滴定法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采用的福尔哈德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t检验结果可知,2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在-2.12~2.50,P>0.05)。结论 建立了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生物制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良好、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适用于生物制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检测。
  • 综述
  • 闫奥博,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69-17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512-0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被广泛应用于mRNA表达、病原体检测和病毒滴定等领域,具有快速、敏感、污染概率低和可重复的特点。此文主要对qPCR法检测各种病毒滴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qPCR在RNA病毒以及DNA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并与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展现qPCR检测病毒滴度的应用前景。
  • 李文桂, 陈雅棠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75-18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606-0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导致的狂犬病是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而接种疫苗是防治狂犬病的主要方式。RABV糖蛋白和核蛋白是2种有效的候选疫苗抗原,但其蛋白疫苗或核酸疫苗仍存在一些缺陷,有必要探索载体介导的RABV疫苗。此文概述了腺病毒、痘病毒、α病毒、疱疹病毒、植物乳杆菌和根癌农杆菌等载体介导的RABV蛋白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 徐焕焕, 赵婷, 朱贵伟, 马文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81-18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809-0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白蛋白血症是腹部胃肠大手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为避免腹部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人血清白蛋白在腹部术后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是,腹部术后应用人血清白蛋白是否具有临床获益,目前尚存在争议。此文综述当前白蛋白在腹部围术期中的作用、病理生理变化、临床治疗获益以及营养价值等,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白蛋白的正确认识及合理应用,以利于患者的术后管理,降低用药费用。
  • 王雨, 李春燕, 吴佳君, 李小姣, 梁洪, 吴强, 张航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4, 47(3): 186-19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30726-0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已上市的预防治疗A型血友病的非因子类产品只有重组人源化IgG4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单抗)艾美赛珠单抗,此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受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影响,并具有给药频率低等特点。此药于2017年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2018年相继在欧盟、日本和中国获批上市。此文对艾美赛珠单抗的基本情况、组成结构与药理毒理学特性、临床研究、同类药品研发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国内相似药物研发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