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4-10
  

  • 全选
    |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治疗制品
  • 刘波, 吴强, 张航, 李小姣, 李伟, 杨春, 吴佳君, 秦婷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61-6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28-00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实验室确认静注巨细胞病毒人免疫球蛋白(pH4)(human cytomegalovirus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CMV-IVIG)抑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分别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病变实验测定CMV-IVIG抑制CMV的即早基因1表达和致细胞病变能力,确认CMV-IVIG有效性。结果 即早基因1表达量与病变细胞数量随着制品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增加;27倍稀释的CMV-IVIG可抑制90.77%~95.85%的CMV感染力;103倍稀释的CMV-IVIG可抑制>90%的细胞病变。结论 CMV-IVIG中的中和抗体能特异性中和CMV,阻止CMV感染细胞,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 张榕婧, 黄应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65-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1018-00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Claudin18.2和CD47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CB-17 SCID小鼠皮下接种胰腺癌BxPC3-hClaudin18.2细胞或结肠癌HT29-hClaudin18.2细胞,然后经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交替给予双抗或抗Claudin18.2单克隆抗体(单抗)、抗CD47单抗,监测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变化,依据瘤体积抑瘤率(tumor growth inhibition of tumor volume,TGItv)和瘤重抑瘤率(tumor growth inhibition of tumor weight,TGItw)评价双抗疗效。结果  在胰腺癌模型中,低、中、高剂量双抗组的TGItv分别为47.12%、85.90%和86.48%,TGItw分别为44.16%、80.00%和74.46%。在结肠癌模型中,低、中、高剂量双抗组的TGItv分别为39.30%、48.54%和82.27%,TGItw分别为23.29%、31.53%和73.46%;在同一剂量条件下,抗Claudin18.2单抗组、抗CD47单抗组以及双抗组的TGItv分别为26.60%、21.07%和84.99%,TGItw分别为20.59%、16.30%和78.67%。结论  Claudin18.2和CD47双抗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且动物体内疗效显著优于各单抗,对于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潜力。

  • 雷韬, 曾金杰, 宋春雷, 伍立恒, 武军政, 李成, 梁洪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71-7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922-0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在研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rhFⅧ)对凝血因子Ⅹa(coagulation factor Ⅹa,FⅩa)生成的促进效果,并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进一步开展rhFVIII对小鼠模型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 分别在固定FⅧ、FⅩ、FⅨa中任意2个因子、改变第3个因子浓度时,通过体外实验检测FⅩa活性,测定在研rhFⅧ和市售FⅧ产品的FXa生成速率并比较。A型血友病模型小鼠(HA小鼠)尾静脉单次静脉注射在研rhFⅧ或市售rhFⅧ产品后,检测小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体外实验中,与市售rhFⅧ产品ADVATE、血源性人FⅧ相比,在研rhFⅧ在不同条件下均具有相似或更高的FⅩa生成速率。注射在研rhFⅧ后HA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50和100 IU/kg剂量下分别为29.43和20.78 s),具有剂量依赖性,同剂量下与市售rhFⅧ产品Xyntha一致。结论 在研rhFVIII与市售rhFⅧ和血源性人FⅧ相比,在体外具有相同的促FⅩa生成活性,且在HA小鼠模型中促凝血效果得到了验证,具备成药性的潜质。
  • 疫苗研究
  • 寇桂英, 王云瑾, 程亚慧, 关文竹, 火文, 王名强, 包红, 陈汉泉, 周旭, 李雄雄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76-8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1212-00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轮状病毒(rotavirus, RV)阳性临床粪便标本进行毒株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  将感染RV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在单层恒河猴肾细胞MA104上传代培养,分离毒株,通过噬斑法克隆纯化病毒,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病毒形态和大小;采用SDS-PAGE、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反转录PCR及全基因组测序对病毒进行鉴定。结果 对大量临床标本进行传代筛选和噬斑纯化,得到1株RV野毒株。50%蔗糖超速离心纯化病毒在电镜下可见直径约75 nm的典型RV颗粒;SDS-PAGE 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在预期位置出现目的条带;IFA结果显示所分离病毒为RV;RNA-PAGE显示分离株电泳型为长型,电泳图谱中11个条带呈现4∶2∶3∶2排列;PCR扩增片段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G1P[8]型。结论 成功分离出1株人G1P[8]型RV野毒株,并命名为HN15D2。
  • 刘少祥, 王玖强, 郭红, 周卫, 汪小磊, 田志航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82-8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421-0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澄清过滤和除菌过滤工艺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12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6批不经过任何过滤操作,另外6批经澄清过滤、除菌过滤制备。观察过滤前、后半成品的澄清度,并取样检测过滤前、后半成品的病毒滴度。分别用过滤和非过滤的半成品各制备6批疫苗成品,并进行基础滴度、37 ℃热稳定性、牛血清白蛋白残留、抗生素残留、pH值、渗透压、无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半成品过滤前浑浊,过滤后澄清透明。过滤和非过滤产品的质量均符合企业注册标准的要求。过滤前、后半成品病毒滴度均在6.8~7.4 lgPFU/ml范围内。过滤和非过滤工艺成品的基础滴度均在5.7~7.1 lgPFU/ml范围内,37 ℃热稳定性滴度均不低于5.7 lgPFU/ml。过滤与非过滤成品比较,基础滴度、37 ℃热稳定性、牛血清白蛋白残留、抗生素残留、pH值、渗透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加过滤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制品的纯度,且对制品质量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 石晨, 姜志军, 杨欣哲, 阮波, 刘生笙, 刘玉晴, 左豪杰, 唐义, 谭臻, 白萱, 乔建, 王英, 徐葛林,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86-8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23-0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轮状病毒疫苗规模化生产中实际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对病毒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灶试验方法检测接种Vero细胞的轮状病毒接种液的病毒滴度,实际MOI即为接种液病毒数量除以细胞数量。通过致细胞病变的天数及单次病毒收获液的滴度反映规模化生产中实际MOI对轮状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  规模化生产中,MOI在0.002~0.074范围内影响轮状病毒致细胞病变的进程,与轮状病毒增殖量呈弱相关性,单次病毒收获液滴度均在7.0 lg荧光灶形成单位(fluorescent focus unit,FFU)/ml以上,符合质量标准(不低于6.5 lgFFU/ml)。结论  轮状病毒疫苗规模化生产中,实际MOI与轮状病毒增殖量呈弱相关性。
  • 技术方法
  • 叶婷, 王璇, 魏世斌, 陈立宏, 尚鹏, 王爱秀, 李小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90-9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805-0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和验证检测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中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中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建立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溶液稳定性及方法的线性、专属性、准确度、重复性、精密度和定量限验证。结果 系统适用性和溶液稳定性均良好。采用外标法进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中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15 mg/ml,在此范围内,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良好,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测定回收率分别在99.1%~100.3%和98.3%~100.1%之间;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重复性验证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0.18%和≤0.90%;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中间精密度验证的RSD分别≤0.72%和≤0.85%;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溶解后于2~8 ℃放置72 h与0 h相比,所测定的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变异系数≤0.12%。结论 建立了可用于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中右旋糖酐和蔗糖的质量控制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 李永东, 王娇娇, 刘华清, 冯晓婷, 王斌, 毕利利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96-1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721-00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的IgG1型重组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肽图分析方法,用于IgG1型单抗专属性鉴别、质量控制和批检验放行。方法  选取4种IgG1单抗(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经变性、还原、烷基化、Lys-C蛋白酶解后,终止反应,离心取上清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评价方法的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并通过Xevo G2-XS QTof质谱进行方法确认及鉴定。结果  确定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水和0.1%三氟乙酸/乙腈,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SB-C18型色谱柱(2.1 mm×150 mm,2.7 μm),检测波长214 nm,柱温40 ℃,样品室温8 ℃,梯度洗脱时间为65 min。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空白对照无干扰峰存在,专属性良好;各特征峰的6次重复性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0%~0.19%;不同仪器、不同色谱柱、不同酶量及样品稳定性研究的结果显示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2.0%,耐用性较好。结论  建立的单抗药物肽图分析方法可用于IgG1型重组单抗的专属性鉴别及质量控制和批检验放行。
  • 综述
  • 马钧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103-10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127-0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属于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TGF-β超家族。在肿瘤发展的后期,自分泌和旁分泌的TGF-β可能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免疫抑制来调控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因此,TGF-β被认为是晚期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潜能的重要因素。中和或阻断TGF-β是一种干预和干扰肿瘤生长关键启动子的独特方法,可能会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机会。此文就TGF-β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列举了一些在研的靶向TGF-β药物,旨在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杜洪桥, 吴小丽, 黄仕和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109-11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823-0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已经成为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一类治疗药物,但开发用于治疗的单抗仍然具有挑战性。此文从制剂开发角度,根据单抗序列分析、高通量实验性评估综述了单抗药物早期成药性研究策略,旨在为筛选鉴定出易于生产及稳定的候选治疗性单抗药物提供参考。

  • 马春花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2): 115-12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826-0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抗体生产上游工艺强化,细胞培养密度增加、抗体表达滴度提高,对收获澄清工艺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抗体收获澄清的工艺质量直接影响到下游纯化、精纯及最终抗体产量和质量。此文整理并介绍了目前业内常用的抗体/重组蛋白收获澄清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重点介绍了新型收获澄清技术,如层析式复合澄清技术;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收获澄清工艺方案确定的主要因素:适用性(浊度、处理量、收率、处理规模)、澄清效率和经济效益。深层过滤技术在浊度控制、载量、收率和效率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是目前抗体/重组蛋白收获澄清工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但也有其应用局限性。生产商需要结合项目特点、自身资源及综合成本对收获澄清技术进行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