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10
  

  • 全选
    |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 高飞霞, 范蒋锋, 刘雪颖, 张敏, 郑眉, 丁亚红, 罗剑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1-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14-0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表达制备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Fc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新型冠状病毒RBD与小鼠免疫球蛋白Fc段融合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融合表达并制备融合蛋白。将不同剂量的RBD-Fc融合蛋白分别单独或辅以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通过ELISA、假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诱导产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10 μg RBD-Fc融合蛋白辅以氢氧化铝佐剂能有效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RBD特异性IgG抗体应答,该抗体可阻断病毒RBD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的结合,进一步研究表明该重组蛋白还诱导产生了针对原始毒株、Beta变异株和Delta变异株假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 566336270结论  制备的RBD-Fc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为开发COVID-19重组蛋白疫苗提供参考。

  • 庞德钦, 周艳萍, 杨安纳, 周以斯, 杨洁, 杨东升, 吴杰, 王泽鋆, 郭靖,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7-1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28-0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特异性鉴别新型冠状病毒Beta株灭活疫苗原液的逆转录PCR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并验证。 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Beta刺突蛋白(spike,S)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中3个特异性突变位点的上下游保守区域设计引物S3F/S3R,通过RT-PCR扩增843 bp目的DNA。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原型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对比,通过3个特征突变识别Beta株。对该方法的重复性、专属性耐用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 结果  该方法能准确扩增出843 bp目的DNA,经测序表明,扩增引物与新型冠状病毒Beta株基因序列一致,包含3个特征突变位点。取1Beta株原液进行6PCR,测序结果显示与Beta株核苷酸序列一致。S3F/S3R引物只对SRBD区域有扩增作用。Beta株原液4 ℃-70 ℃放置8,仍然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且测序结果正确。将原液提取RNA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RT-PCR,得出最低检测0.032 ngl结论  建立RT-PCR具有良好的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和灵敏度,能成功区分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与Beta株,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中疫苗原液的鉴别。

  • 陈奕孛, 陈梦棣, 苗根, 戚中田, 丁翠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13-1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518-00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免疫,而且可能诱发易感人群的自身免疫病。此文对SARS-CoV-2感染者体内产生的5大类自身抗体以及这些自身抗体可能导致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其诱导机体自身免疫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SARS-CoV-2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损伤与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郭茜, 郝翠婷, 施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19-2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709-00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目前流行最广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其发生在刺突蛋白上的广泛突变赋予变异株新的特性,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此文对奥密克戎株的感染机制及部分流行病学特点、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株引发疾病的有效性分析、突破性感染风险分析、以及对疫苗改进及研发方向的展望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奥密克戎株进入细胞的方式从膜融合转变为内吞途径,新突变的生成赋予了该变异株传播力强、潜伏期及恢复期时间短、引起症状轻、疫苗接种及恢复期人群同样易感等特点,严重影响了疫苗有效性,增加了突破性感染的风险,对后续疫苗的改进及研发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 刘彬, 栾洁, 巴剑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27-3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07-0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有效手段。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及其相关蛋白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Cas)系统的定向基因编辑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分别靶向切割RNADNACas13Cas12,依靠其附带切割特性,结合荧光报告系统,已应用于SARS-CoV-2的核酸检测,在灵敏度、专一性、便携性、经济性和易操作性等多方面表现出色。此文系统总结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SARS-CoV-2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作用原理、改进的方案和优势,以评价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也为基于CRISPR-Cas系统研发病原体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疫苗研究
  • 玄坤, 李涛, 唐继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33-3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808-0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我国适龄儿童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arV)第2VarV 2接种率水平。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电子数据库从20131月至20225月发表的VarV 2接种率相关文献,使用Stata 15.0软件对VarV 2接种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 352篇文献,其中19篇文献纳入荟萃分析。汇总结果显示,我国适龄儿童VarV 2接种率为55.3%95%置信区间:48.4%~62.2%,I2=100%);本地儿童VarV 2接种率高于外地儿童,不同性别儿童VarV 2接种率差异不大敏感性分析发现VarV 2接种率介于53.5%~57.1%之间,发表偏倚结果为阴性。结论  目前我国VarV 2接种率处于较低水平,建议适时推行VarV两剂接种策略,已实施两剂接种策略的省份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接种覆盖率。

  • 黄祎, 李拓, 陈若兰, 管茜茜, 阮玉, 朱秀娟, 丁玲, 马萌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40-4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729-0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中Vero细胞DNA残留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法。方法  用试剂盒提取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原液的DNA,采用qPCR法检测Vero细胞DNA,并验证方法的线性、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耐用性及定量限;同时采用DNA探针杂交法检测样品。结果  qPCR检测Vero细胞DNA标准曲线在0.003 0~300.000 pg/μl之间线性良好;对Hep-2细胞、大肠埃希菌、酵母细胞DNA均无扩增反应;高、中、低浓度样品加标回收率在50%~150%,准确性良好;定量检出限为0.003 0 pg/μl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15%反应体系配制好后置于2~8 ℃ 30 min后进行检测,相对标准偏差<15%,耐用性良好。DNA探针杂交法与qPCR结果均小于0.1 pg/μl结论  qPCR检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中Vero细胞DNA残留具有良好的线性、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和耐用性,可适用于该项检测。

  • 工艺研发
  • 阮波, 唐义, 姜志军, 白萱, 石晨, 刘玉晴, 左豪杰, 谭臻, 杨欣哲, 刘生笙, 王英, 乔建, 徐葛林,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45-4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19-0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Vero细胞洗换方式对口服六价轮状病毒活疫苗收获液的影响。方法  采用3种不同方式洗换Vero细胞后,观察相应的致细胞病变效应,使用ELISA检测洗换前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残留、快速荧光灶法检测收获液病毒滴度并测定病毒收获液浊度及粒径,比较3种洗换方式的差异。结果  使用方式123洗换后,方式12致细胞病变进程明显较方式3收获液BSA残留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5.0±4.1)(16.3±4.0)(52.6±4.7) ng/ml,方式12较方式3收获液BSA残留明显下降方式123洗换的收获液病毒滴度分别为(7.27±0.06)(7.23±0.06)(6.97±0.06) lg荧光灶单位/ml方式12较方式3收获液病毒滴度明显上升。不同洗换方式处理后,病毒收获液浊度和粒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式123处理后,病毒收获液BSA残留、病毒滴度、浊度与粒径均符合标准。结论  结合实际生产条件,滴度较高、BSA含量较低的方式1适合作为后续的大规模原液制备过程中的洗换方式。

  • 技术方法
  • 王玉霞, 徐然, 毛辉, 谢蕾, 王亮, 陈晓, 周旭,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50-5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1014-00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细胞感染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ion PCRRT-qPCR)法,用于水痘减毒活疫苗感染性病毒滴度检测。方法  根据水痘减毒活疫苗毒种V-Oka株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将参考品及待测样品系列稀释后接种MRC-5细胞,经培养后收获细胞,提取RNA,进行一步法RT-qPCR检测,通过平行线法计算样品滴度,并将检测结果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规定的空斑法进行对比。结果  感染细胞适宜收获时间为36~48 h,可检测样品滴度范围为2.8~5.0 lgPFU/ml。与空斑法检测的滴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冻干疫苗组t=1.09,疫苗原液组t=0.59P>0.05)。结论  初步建立了基于细胞感染的RT-qPCR法,可用于水痘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检测。

  • 综述
  • 孙惠敏,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 46(1): 55-6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20610-0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痘和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的两种不同疾病。VZV初次感染后潜伏于脊髓或脑神经节中。HZ是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VZV被激活后产生的疱疹样疾病,并导致神经组织、皮肤组织的损害。目前尚无治疗HZ的特效药,HZ疫苗可有效降低HZ发生率、复发率,减少相关后遗症和并发症。此文对已上市和开发中的HZ疫苗现状进行综述,为新型HZ疫苗研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