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10
  

  • 全选
    |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 靳卫平 申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61-6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10219-0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至2021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造成1亿以上的报告病例和超过200万的致死病例。随着临床治疗、病理学、流行病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疫苗研发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有多款疫苗完成初步的临床安全性和效力评估,并获得紧急使用或有条件上市批准。此文对研究进展较快的多种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初步保护效力的临床研究结果,对疫苗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讨论和展望,重点描述和总结新型技术平台的mRNA疫苗及灭活疫苗的技术指标和特点。
  • 论著
  • 张中洋 鲁卫卫 宋冬梅 郭会杰 郝春生 王潇潇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69-73.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601-0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Sabin株毒种制备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生产工艺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Vero细胞培养Sabin株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病毒,制备3价Sabin株IPV(Sabin strain IPV, sIPV)。通过ELISA检测D抗原含量。检测病毒滴度,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纯化病毒形态并电泳鉴定,分析抗原纯度,同时检测纯化原液宿主细胞残余DNA和蛋白含量。通过大鼠体内接种法比较sIPV和野生株IPV免疫原性,并观察中和抗体滴度变化。结果 Ⅰ、Ⅱ、Ⅲ型收获液D抗原含量分别为2 437、365、1 253 DU/ml,病毒滴度分别为每毫升8.4 、7.8和7.9 lg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纯化病毒抗原纯度均﹥99%。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直径20~30 nm病毒颗粒,电泳鉴定正确。纯化原液的残余宿主细胞DNA和蛋白含量分别12.3 pg/500 μl和9.8 ng/ml。sIPV 3针免疫后在大鼠体内诱导产生抗Ⅰ、Ⅱ、Ⅲ型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9 397.8、554.7和4 668.4,与野生株IPV相比Ⅰ型明显增高(t=-3.429,P=0.004),Ⅱ、Ⅲ型无明显差别,初免后19周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建立了稳定的sIPV生产工艺,制备的sIPV免疫原性较好。
  • 赵王丽 黄翟 刘杰 唐军 向春梅 何芯雯 王璇 李小艳 杨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74-7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818-00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准确快速检测灭活疫苗中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 , BPL)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BPL含量检测,用外标法计算BPL含量。对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BPL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相应保留时间内可见BPL峰,阴性对照溶液未出峰。BPL峰5次进样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且与其他峰分离度大于1.5。BPL的浓度在1.11~35.5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浓度分别为2.22、4.44和8.88 μg/ml的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在97.3%~10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检测限为0.30 μg/ml,定量限为0.49 μg/ml。结论  建立的BPL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系统适应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的需求。
  • 闫磊 李海燕 赵海波 褚东琳 沈伟 刘虹 朱晓文 崔国庆 李春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79-8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707-00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麻疹减毒活疫苗细胞工厂多次收获工艺。方法  采用细胞工厂培养2BS细胞,以不同感染复数接种麻疹病毒,绘制病毒生长曲线以确定适宜感染复数。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微量滴定法比较仅收获胞外病毒与收获胞内外病毒的滴度。比较单次收获与多次收获病毒的滴度,并对原液和冻干成品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  确定细胞工厂培养麻疹病毒的适宜感染复数为0.010~0.100。感染后108~168 h细胞外病毒滴度与含胞内病毒滴度无明显差异(t=0.524,p>0.05)。多次收获得到的病毒总量高于单次收获。单次收获与多次收获得到的病毒原液-65 ℃保存3个月,病毒滴度下降均不超过每毫升0.3 lg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冻干成品37 ℃保存1周,滴度下降均不超过每毫升0.5 lg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结论  建立了细胞工厂培养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多次收获工艺。
  • 闫现伟 马雷钧 诸珏珉 程鹏飞 张芹 王子慧 姚健 许博 郁佳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83-8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819-00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麻疹病毒抗血清,用于含麻疹病毒成分的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检定。方法  制备麻疹病毒Edm-3株病毒收获液,采用弗氏佐剂,对家兔和豚鼠分别经皮下多点或腹腔途径免疫3针,加入制备抗血清,经除菌过滤和补体灭活后,对抗血清进行中和效价、中和能力、细胞毒性及特异性检测。结果 用4种免疫方式制备的抗血清中和效价均高于1∶320,其中豚鼠背部皮下组中和效价为最高,达到1∶2 459;将豚鼠背部皮下组抗血清稀释至1∶320,能够完全中和每毫升2 000 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的麻疹病毒,同时对Vero细胞、RK-13细胞、MRC-5细胞无细胞毒性,且不可中和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结论采用Edm-3株麻疹病毒收获液,通过背部皮下多点方式免疫豚鼠可制备具有较高中和效价的麻疹抗血清,可用于疫苗检定。
  • 彭维 罗静 廖海棠 马玉晓 刘晓华 曾兰义 罗明杰 吕冰凌 刘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87-9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1026-0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单瓶平行检测与多瓶混样检测之间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中相关技术要求奠定基础。方法  1人份和5人份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各抽取20批,同一批次疫苗样品随机取样6瓶,3瓶用于病毒基础滴度检测,3瓶用于病毒热稳定性滴度检测。检测方式分别为3瓶单瓶平行检测与3瓶混样检测:单瓶平行检测是从3个单瓶中取样分别检测,所得结果取几何均值;混样检测是从相同的3瓶疫苗中分别取样至适宜的容器中进行混合,再取样进行病毒滴度检测。对采用单瓶平行检测的几何平均滴度值和混样检测滴度值进行配对t检验,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种滴度检测方式得到的疫苗基础滴度值间的t值为0.72,P值为0.48;热稳定性滴度值间的t值为0.34,P值为0.73。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瓶平行检测与多瓶混样检测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用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的检测。
  • 王蕴红 谢文麟 梁雪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93-9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603-0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用复苏等量分装的标准贮备菌株培养18~24 h后配制的菌悬液作为生物制品微生物验证用菌液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等量分装的标准贮备菌株,选择保藏0、3、6、9、12、13个月对其复苏后菌液进行菌落计数,对计数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储存3、6、9、12、13个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计数与0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2.24、2.21、0.58、1.59,P值均大于0.05,计数结果稳定。结论 采用等量分装的标准贮备菌株复苏后配制菌悬液,可作为生物制品微生物验证用菌液,菌液浓度稳定。
  • 任珍芸 刘倩 李献林 杨英英 马凯凯 李阿妮 陈晓航 李燕婷 任克明 谭小梅 罗树权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97-10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803-000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和验证有效分离5型肺炎球菌结合物原液(结合物原液)中游离多糖的方法,以供测定游离多糖含量。方法 通过游离多糖添加回收率试验以及氯化钠浓度对咔唑-硫酸法吸光度值影响试验,选择结合物原液中游离多糖和多糖-蛋白结合物分离时最佳的氯化钠浓度;通过蛋白回收率试验筛选出该条件下所能沉降蛋白质的浓度范围;比较标准曲线经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NaDC)/HCl法处理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验证NaDC/HCl法对多糖含量检测的影响;对所建立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NaDC/HCl法处理结合物原液时的最佳氯化钠浓度为0.15 mol/L;结合物原液中蛋白浓度在100 μg/ml以内,NaDC/HCl法能实现蛋白质的完全沉淀;NaDC对多糖含量检测无干扰;该方法专一沉淀蛋白质,而对游离多糖无影响;准确度验证试验的回收率在93.17%~102.59%之间;日间以及日内的精密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 NaDC/HCl法能充分分离结合物原液中的多糖-蛋白结合物和游离多糖,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适用于5型肺炎球菌结合物原液中游离多糖含量的测定。
  • 综述
  • 李明杰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103-10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227-0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常用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具有感染的可能性,故鉴别野生株和疫苗株病毒是确定病原体和进行诊断的基础。传统的鉴别方法有基因测序、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这些鉴别方法常用且准确性较高,但存在耗时长、要求高等缺陷。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是通过PCR反应体系中荧光物质与核酸片段的作用来反映扩增过程。qPCR技术除了能准确地检测、鉴别野生株和疫苗株外,还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耗时短等优点,可以为快速鉴别和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全文静 徐静 李树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109-11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1019-00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疫苗制剂中添加免疫刺激剂可以促使其诱导高质量且持久的免疫应答。为了改善铝佐剂在
    细胞免疫水平中的不足,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激动剂被开发,其中TLR4激动剂在疫苗中应用尤其广泛。单磷酸脂质A(monophosphoryl lipid A, MPL)是典型的TLR4激动剂,为了开发低毒性的脂质A佐剂以增强免疫刺激效果,人们开发合成了多种MPL类似物。此文综述了MPL及其类似物在疫苗制剂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旨在为MPL及其类似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施佳华 陈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 44(2): 115-12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309-00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感疫苗是目前应对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传统疫苗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近年来逐渐成为研发趋势的有重组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活病毒载体疫苗等。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作为特殊形式的亚单位疫苗,具有生产迅速、安全性高、免疫原性较高等优势。VLP可以高效地诱发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且可经多种途径接种。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系统用于制备VLP,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此文综述了流感病毒VLP的类型、组装、抗原选择、免疫途径以及流感病毒VLP疫苗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