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10
  

  • 全选
    |
    论著
  • 鲁卫卫 孟繁岳 郭会杰 郝春生 毛群颖 高帆 卞莲莲 段凯 陈晓琦 李新国 陈伟 陶红 张良豪 陈金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261-266.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706-0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疫苗III期临床试验接种5年的免疫持久性。方法 在III期临床试验免疫原性亚组中,对完成全程两针次免疫的免前抗EV71中和抗体阴性人群进行免疫后5年采血并检测抗EV71中和抗体,对0 d、56 d、8个月、14个月、26个月、64个月同时具有抗EV71中和抗体检测数据人群评价免疫持久性。结果 共614名受试者完成5年免疫持久性血样采集并获得中和抗体检测结果,其中490名受试者同时具有0天、56 d、8个月、14个月、26个月、64个月抗EV71中和抗体检测数据,疫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235名和255名。EV71疫苗免疫后5年,疫苗组抗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100.00%)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369.57)均高于对照组(69.02%和55.58)。分别以抗体滴度8、16、32为阳性判定标准,疫苗组阳性率(100%、99.57%、97.87%)均高于对照组(69.02%、61.96%、59.61%)。对不同年龄亚组进行分析,6~11、12~35月龄受试者免疫后疫苗组5年抗EV71中和抗体阳性(滴度≥8)率(均为100.00%)和抗体GMT(367.14、370.64)均高于对照组(66.67%、71.27%和53.43、63.66)。在EV71疫苗免疫后的各个时间点,疫苗组抗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该EV71疫苗两针基础免疫后能够诱导良好的免疫原性,在免疫后5年依然保持较好的免疫持久性。
  • 张改梅 陈磊 赵丽丽 谢学超 李国顺 肖海峰 郭林 徐颖之 朱芮波 刘建凯 顾美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267-270.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831-00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重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疫苗(汉逊酵母)抗原冻干参考品,用于重组EV-A71疫苗(汉逊酵母)的抗原含量测定。方法  选取检定合格的重组EV-A71疫苗(汉逊酵母)原液,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制备重组EV-A71疫苗(汉逊酵母)抗原冻干参考品,对其进行保护剂抗原含量标定,并对其进行反复冻融试验,37 ℃、2~8 ℃和-20 ℃稳定性研究。结果  制备的抗原冻干参考品鉴别试验、无菌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水分含量为1.4%。经标定,几何均值为2 146 U/ml,几何变异系数为7.2%。10次反复冻融,抗原含量仍无明显变化;37 ℃放置3个月,抗原含量无明显变化;2~8 ℃和-20 ℃分别放置30个月,抗原含量仍较为稳定。 结论  制备了一批稳定的、均一性良好的抗原冻干参考品,可以用于重组EV-A71型疫苗(汉逊酵母)抗原含量测定。
  • 李貌 王英 张静 刘伟芳 刘宏博 尹姣 周辉 刘云龙 明平刚 赵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271-27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318-0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的传代稳定性,确保毒种适用于疫苗生产。方法  将WHO推荐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和H3N2、乙型BV和BY病毒株(原始种子批)在鸡胚中传代扩增,制备生产用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对毒种进行检定,包括鉴别试验、病毒滴度和血凝滴度测定、外源微生物检查等。将毒种连续传10代,用反转录PCR扩增第2、3、4、5、10代病毒鸡胚尿囊液中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传代过程中HA和N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的抗原性均与推荐的病毒株一致。各型病毒滴度均>6.5 lg半数鸡胚感染量/ml,血凝滴度均≥1:160。2个种子批的支原体和无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主种子批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腺病毒检查结果亦为阴性。毒种在鸡胚中连续传代后,各型病毒株HA和N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可用于疫苗生产。
  • 许晚 沈谊清 周锋 张芹 丁文正 杨文震 郁佳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276-28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703-0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强制降解试验,对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两种工艺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加速稳定性可比性研究。方法  取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工艺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单次收获液和原液各3批于25 ℃保存10 d,疫苗成品3批于37 ℃保存10 d。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三部和企业标准进行病毒滴度检定。利用Minitab 19比较两种工艺产品的病毒滴度降解曲线。结果  所有样品的降解曲线均符合麻疹病毒的热敏感性。2种工艺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单次收获液病毒滴度第1组分别下降1.51和1.56 lg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CCID50)/ml,第2组均下降1.33 lg CCID50/ml,第3组均下降1.54 lg,原液分别下降1.20和1.43 lg CCID50/ml,成品分别下降1.33和1.30 lg CCID50/ml。2种工艺产品的降解曲线相似。结论   细胞工厂与转瓶培养工艺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具有相似的加速稳定性。
  • 杨振清 邱恒 王微 郑俊杰 赵卫中 何云龙 李琦涵 王晶晶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282-286. https://doi.org/10.3760/cma.j. cn311962-20200511-0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建立以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为培养基质的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细胞工厂工艺。方法  分别使用细胞工厂和细胞培养瓶,以含体积分数5%和10%牛血清的培养基将KMB17细胞培养至单层后计数,并按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接种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观察病毒增殖情况,初步确定细胞工厂工艺最适MOI和病毒收获时间。按不同方法洗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对两种培养方式制备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热稳定性试验及其他相关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  在细胞工厂中获得了生长状态良好的KMB17细胞,经洗涤后,在MOI为0.020时,培养7~9 d后可获得滴度较高的病毒收获液,经过滤、冻干,成品病毒滴度较稳定,其他质量指标经检测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结论  初步建立了细胞工厂制备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
  • 王云瑾 周旭 白慕群 傅生芳 胡广宏 王名强 李雄雄 寇桂英 包红 马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287-291.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824-00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多重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进行反应体系筛选和方法探索,使其用于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快速分型和定量分析。方法  设计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特异性体外转录RNA为模板,筛选多重q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qPCR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筛选,得到6组三重qPCR反应体系和1组四重qPCR反应体系。所建立的三重和四重qPCR中,除四重qPCR的G1型参数〔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82、扩增效率为89.221%〕略低于要求外,G2—G4型的标准曲线R2均>0.99,扩增效率均在90%至110%之间;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μl。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同一样本的相关性较好(R2>0.95)。三重与单重qPCR(t值为1.420~25.786,P值均>0.05)、四重与单重qPCR(t值为2.505~4.851,P值均>0.05)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的多重qPCR可同时对3种以上目的基因进行分型和定量检测,为未来多价轮状病毒疫苗及混合病毒样本中毒株的快速分型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 赵硕 彭博 孙浩 杜明磊 詹乐洋 张晋 李思越 张萌 梁宏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292-295.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507-00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别用新型复合型层析介质Capto Core 400和传统介质Sepharose 6FF纯化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 strain poliovirus,sPV)去除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和DNA,并且比较纯化结果及工艺参数。方法  用Capto Core 400与Sepharose 6FF纯化Vero细胞培养的Ⅰ、Ⅱ、Ⅲ型sPV浓缩液。分别检测纯化后sPV的D抗原含量、HCP残留量和DNA残留量,计算D抗原回收率、HCP和DNA去除率。结果 Capto Core 400与Sepharose 6FF纯化Ⅰ、Ⅱ、Ⅲ型sPV的D抗原回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1.08、1.02,P值均>0.05),但前者的Vero细胞HCP(t值分别为3.15、3.23、3.54)和DNA去除率均高于后者(t值分别为3.41、3.25、3.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Capto Core 400与Sepharose 6FF的介质使用体积比为1/20,上样后纯化时间比为1/25,工作缓冲液使用量比为1/4,工艺线性流速比为10,每升介质上样量比为20,最大耐压力比为2。结论  对比Sepharose 6FF,Capto Core 400可以更有效地去除Vero细胞HCP与DNA,各个工艺参数得到了优化,提高了sPV层析纯化的工作效率,并节约时间和成本。
  • 杨坤 杨勇 吴永超 张飞伟 闵宪捷 杨希飞 雍雪飞 刘少祥 潘海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296-299.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526-0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发酵罐酸洗钝化对百日咳杆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方法  定期对百日咳发酵罐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去除其表面附着的代谢螯合物。通过检测后续培养收获物菌浓度(550 nm吸光度值)、一次盐析物沉淀量、发酵产物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含量,比较分析判断酸洗钝化对发酵培养和产毒的影响。结果  对处理前后各连续10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处理后菌体550 nm吸光度均值由4.663提高至5.490,一次盐析沉淀量均值由4.84 g/L提高至5.90 g/L,PT平均含量达到3.3 μg/ml,FHA平均含量达到7.6 μg/ml,处理前后各连续10批菌体浓度和一次盐析沉淀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算出P值分别为0.03和0.05,各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对发酵罐进行酸洗钝化可有效改善百日咳杆菌发酵及产毒水平。
  • 角春华 潘莉 王华 郑俊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300-304.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628-00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昆明市西山区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8年西山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监测指标及发生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昆明市西山区共报告AEFI 294例。辖区10个街道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无疫苗接种事故报告。年均AEFI报告发生率12.27/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167例,占报告病例数的56.80%,报告发生率为6.97/10万剂;异常反应79例,占报告病例数的26.87%,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3.3/10万剂,无死亡病例。异常反应以荨麻疹、斑丘疹、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为主(66例,0.28/10万剂),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4例,0.17/10万剂)、热性惊厥(3例,0.13/10万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0.13/10万剂)。属于严重的异常反应7例(卡介苗引起肺部感染1例、热性惊厥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发生率为0.29/10万。结论  西山区AEFI监测的敏感性逐年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接种服务质量好。
  • 综述
  • 瞿杨洛娃 魏祯 徐方妮 褚俊 陈哲文 景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305-308.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401-0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器官移植受者术后易于感染许多疫苗可预防疾病,存在预后不良的风险,甚至可因严重感染而威胁生命。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麻腮风)系列疫苗能有效降低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发病率。此文综述了器官移植受者接种麻腮风系列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器官移植受者制定个性化麻腮风系列疫苗免疫接种程序提供参考。
  • 赵淼 陈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 43(6): 309-312. https://doi.org/10.3760/cma.j.cn311962-20200223-0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因子是一大类可溶性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成员包括IFN、生长因子、IL和趋化因子等。它们都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和调节,因而作为内源性佐剂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近年一直是研究热点。此文就细胞因子佐剂在流感疫苗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