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8-10
  

  • 全选
    |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卫生健康主题宣传

  • 论著
  • 兰明明 王梓庆 李雪峰 徐朝静 高春润 阮承迈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57-16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国产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在小鼠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首先,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方法对疫苗进行鉴别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然后,采用随机区组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昆明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7.5、15.0、30.0 g疫苗和PBS(对照),1.0 ml/只。注射后21 d对小鼠眼眶采血,用血凝抑制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并统计抗体阳转率。采用t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鉴别试验结果表明疫苗的抗原性与推荐病毒株一致。急性毒性试验显示,疫苗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均无异常,无小鼠死亡。在14 d观察期内,疫苗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分别为22.0~33.0和21.8~33.7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1.03,P值均>0.05),且均较免疫前(21.4~23.6和21.2~23.4 g)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鼠心、肺、脑、肝等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3个剂量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血清抗体(1:69~1:998),而对照组仅为1:6~1:25(t=3.68~4.88,P值均<0.01),其中15.0、30.0 g剂量组的抗体阳转率达到100%。结论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陈哲文 景辉 吴落天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61-16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国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流感疫苗)的稳定性。方法 取58批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公司)2011-2018年生产的流感疫苗,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流感疫苗注册标准和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各项检定,在0月和12个月做全项检定,在3、6、9个月进行血凝素含量检测。结果 流感疫苗在有效期内各项指标检定结果均符合注册标准和药典要求。各型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含量均为配制量的80%~120%。结论 上海公司生产的流感疫苗质量稳定。
  • 卜令楠 赵素玲 丁玲 李勤勤 李娜 黄浩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66-17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口服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稳定性。方法  将3批疫苗直立和倒立分别于—20 ℃以下存放30个月、(5±3)℃存放15个月、开瓶后(5±3)℃存放28 d、(25 ±2)℃存放5周、(37 ±2)℃存放5 d,另外,将疫苗冻融7次,检测病毒滴度及其他疫苗稳定性主要指标。结果  疫苗于-20  ℃以下存放30个月、(5 ±3)℃存放15个月、开瓶后(5 ±3)℃存放28 d、(25 ±2)℃存放4周、(37 ±2)℃存放4 d,以及冻融6次,总病毒滴度≥6.18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0.1 ml、Ⅰ型病毒滴度≥6.0 lgCCID50/0.1 ml、Ⅲ型病毒滴度≥5.6 lgCCID50/0.1 ml,均符合标准要求(总病毒和Ⅰ、Ⅲ型病毒滴度应分别不低于6.12、6.0、5.5 lgCCID50/0.1 ml)。疫苗于(37 ±2)℃放置2 d的热稳定性试验显示,病毒滴度下降≤0.50 lgCCID50/0.1 ml,符合标准要求(不高于0.50 lgCCID50/0.1 ml)。其他各项稳定性指标检查也均合格。结论  口服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在本研究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 殷建齐 尹珊珊 邓海清 张弦弦 邢盛宇 顾行举 任玉莹 韩菲 宋琳琳 季庚辰 刘建凯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71-17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初步验证吸附DTaP-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DTaP-IPV)D抗原检测预处理的解吸附方法。方法  选用4种不同解吸附剂,在相同条件下对DTaP-IPV进行解吸附,用间接ELISA检测IPV D抗原。根据各型D抗原的检测结果,确定最适解吸附剂和解吸附条件,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对分别用4种解吸附剂处理的同批疫苗检测D抗原显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EDTA-2Na)解吸附剂和200 g/L柠檬酸三钠解吸附剂的解离效果好于另2种解吸附剂。进一步对解离效果较好的2种解吸附剂进行作用时间和温度研究显示,EDTA-2Na解吸附剂于25 ℃处理16~20 h的解离效果最好,IPV I、II、III型D抗原的回收率分别为102%、101%、103%。建立的方法的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良好,经该法解吸附的DTaP-IPV的I、II、III型D抗原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  建立的解吸附方法能有效解吸附DTaP-IPV,可用于DTaP-IPV D抗原检测预处理。
  • 丁玲 郭羽 赵素玲 马萌 孙千一 马燕 张亮 管茜茜 王辉 李拓 李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75-17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突变(mutant analysis by PCR and restriction enzyme cleavage,MAPREC)技术和猴体神经毒力试验(monkey neurovirulence test,MNVT)评价同一批Ⅰ型Sabin株脊灰病毒神经毒力的结果差异。方法 采用MAPREC技术,检测Ⅰ型Sabin株脊灰病毒神经毒力关键位点480和525位点突变率;采用MNVT病理切片分析,评价Ⅰ型Sabin株脊灰病毒神经毒力。结果 MAPREC检测待测样品核酸480和525位点突变率均值为0.460%,低于高突变参考品的1.288%。MNVT切片结果分析表明,有效猴病变分值差合格。结论 对同一批样品,MAPREC与MNVT分析结果一致。
  • 张芹 周锋 沈谊清 丁文正 郁佳俊 陈晓望 李贞妮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80-18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15 L转瓶及40层细胞工厂工艺制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病变情况、病毒滴度和原液各项质量指标。方法 分别采用15 L转瓶及40层细胞工厂培养原代鸡胚细胞1~3 d后感染S79株腮腺炎病毒,继续培养至5~7 d收获病毒液。两种培养方式收获的腮腺炎病毒单次收获液分别合并后获得疫苗原液,并进行相关检定。结果 转瓶收获的单次病毒液0和21 d检定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6、6.1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ml。细胞工厂收获的单次病毒液0和21 d检定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8、6.2 lgCCID50/ml。两种方式制备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原液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结论 应用40层细胞工厂工艺制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细胞病变情况及单次病毒收获液滴度均优于15 L转瓶培养工艺,此实验为40层细胞工厂制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及工艺改进奠定了基础。
  • 范凤鸣 付茵 刘莉娜 杨欢 谢安平 石晓玲 刘杰 曾献武 李玉华 杨会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84-18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 囊膜蛋白第315位氨基酸(E315)回复突变株,并分析该位点回复突变后在小鼠体内的神经毒力变化。方法  采用重叠PCR扩增含基因组第1921核苷酸位点回复突变的基因片段,替换SA14-14-2全长克隆的相应区域,获得回复突变株M315。通过测定突变株的蚀斑大小和一步生长曲线并与SA14-14-2进行比较,分析M315的增殖特征;采用小鼠模型测定该突变株的脑内神经毒力、皮下感染入脑能力、腹腔感染入脑能力和乳鼠传代返祖,分析疫苗株E315位点回复突变后毒力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回复突变株M315,其蚀斑大小和增殖特征与疫苗株相似。M315对17~19日龄小鼠无皮下或腹腔入脑神经毒力,鼠脑病毒有很低但可检测的脑内神经毒力(小于3.0 lg蚀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 / 0.03 ml),皮下注射不发病。3~5日龄乳鼠脑内接种后发病,但脑内病毒毒力低于3.0 lgPFU / 0.03 ml。结论  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E315位点是影响乙型脑炎疫苗安全性的关键位点之一,但影响较弱。E315位点的回复突变虽使SA14-14-2的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和乳鼠传代返祖能力增强,但没有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毒力范围。
  • 袁良玉 江莉 周扬 巫涛 罗静 吕冰凌 卓金蓉 刘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89-19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残留量检测试剂盒的内部参考品,用于考察试剂盒的稳定性。方法   首先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3种工作液(病毒稀释液、病毒浸泡液、细胞上清液)进行BSA残留量检测。然后选择BSA含量适宜的工作液,适当稀释后制成内部参考品。由2名实验人员同时选取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在不同的日期进行3次检测,对内部参考品进行标定,并根据标定结果确定其赋值范围。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不同批号试剂盒和不同实验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标定后连续8个月20次使用该参考品考察试剂盒的稳定性。结果   根据BSA残留量检测结果,选择病毒浸泡液,以疫苗冻干保护剂3倍稀释后制成内部参考品。2名实验人员的108次检测均值为33.46 ng/ml,标准差为2.15 ng/ml,变异系数为6.40%。根据标定结果,确定内部参考品的赋值范围为27.01~39.91 ng/ml。不同批号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97,P<0.01),不同实验人员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0,P>0.05)。采用5个批号试剂盒总共对该参考品进行20次检测,BSA残留量均在30.00~36.63 ng/ml范围内,均值为33.14 ng/ml,标准差为1.73 ng/ml,变异系数为5.20% ,不同批号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7,P>0.05)。结论   制备的BSA残留量检测试剂盒内部参考品可用于试剂盒的稳定性考察。
  • 张浩然 廉亚茹 姜莉 龙润乡 杨蓉 苏杰 杨二霞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93-19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甲肝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后原生产场地制备的ELISA试剂盒对HAV抗原检测的一致性。方法  用原生产场地制备的抗HAV多克隆抗体包被的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HAV抗体制备ELISA试剂盒,并对该试剂盒进行线性、精密度、准确度、专属性和稳定性验证,同时用该试剂盒检测甲肝疫苗中间品的HAV抗原浓度,考察其适用性。结果  在新生产场地中ELISA试剂盒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2~6.4 IU/ml,线性决定系数R2>0.99。该试剂盒的精密度良好,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不同HAV抗原浓度样品的回收率为84%~104%。该试剂盒可特异性检测HAV,不与非HAV及HAV培养基质发生反应。包被抗体的酶标板于37 ℃放置7 d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用该试剂盒检测显示,HAV收获液、HAV纯化液和甲肝疫苗半成品的平均HAV抗原浓度分别为213.25、146.70和48.91 IU/ml,符合在生产过程中HAV抗原含量下降的规律。结论  原生产场地制备的ELISA试剂盒可用于检测新生产场地生产的甲肝疫苗。
  • 综述
  • 郑眉 罗剑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198-20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安全且有效的措施。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受到疫苗株与流行株表面抗原匹配程度的明显影响,难以有效应对因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漂移或抗原转换而产生的无法预料的流行或大流行。因而开发能够诱导广谱和持久免疫的广谱流感疫苗是新型流感疫苗研发的重要方向。流感病毒基质、核蛋白和血凝素茎部结构域作为流感病毒的保守抗原,是当前广谱流感疫苗的主要靶抗原。此文就近年来基于流感病毒保守抗原的广谱流感疫苗的抗原选择、免疫保护制剂、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李焱琳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42(4): 203-20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9.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了当今药物及疫苗研究的热点。鉴于VLP具有高度重复表面结构的特性,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目前可用多种表达系统表达VLP,且随着对VLP研究的深化,已有多种VLP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且部分VLP疫苗已经商业化。此文对VLP免疫机制及VLP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