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10
  

  • 全选
    |
    论著
  • 袁萍 谢蕾 王月红 黄帼英 孙范玉 刘朝阳 周翎乔 马雷钧 石玮 王亮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09-21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m.1673-4211.2017.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采用细胞工厂工艺进行细胞培养前后的Oka株病毒基因序列和水痘疫苗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生产工艺变更对水痘疫苗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水痘疫苗原液提取病毒基因组,采用PCR法扩增片段,通过对PCR产物测序或克隆质粒测序并拼接,获得Oka株的病毒全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对。对工艺变更前后生产的疫苗进行病毒滴度、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和抗生素残留量比较。结果  工艺变更前后的疫苗病毒基因序列一致,检测到3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亲本型和疫苗型碱基共存,具有典型的Oka株特征,没有GenBank或文献报道的新突变。工艺变更前后生产疫苗的平均病毒滴度分别为5.00和5.02 lg蚀斑形成单位/ml,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P=0.26),且各项关键指标均符合企业标准和药典要求。结论  将细胞工厂引入生产工艺后,水痘疫苗具有与原工艺生产的制品相似的安全性和质量一致性。
  • 欧阳楠 冯杰 范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14-21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水痘减毒活疫苗(水痘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并研究注册研制的监管。方法  国内一家水痘疫苗生产企业的原生产车间、新生产车间同步生产各3批水痘疫苗,进行关键质量指标、稳定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结果  原车间、新车间生产的水痘疫苗关键质量指标,稳定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均符合注册标准。新车间与原车间生产的水痘疫苗的水分(1.1%~1.4%、1.1%~1.3%)、病毒滴度(均为3.9~4.0 lg蚀斑形成单位/ml)、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15~18 ng/ml、17~23 ng/ml)、抗生素残留量(0.2~0.5 ng/剂、0.4~5.0 ng/剂)相似。结论  生产场地变更未对水痘疫苗质量产生影响,注册监管是有效的。
  • 宋冬梅 张越 郭会杰 马淑花 刘宇 温智恒 张中洋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19-22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抗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血清作为检测参考品,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  用1、2、3型脊灰病毒分别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收获病毒液,超滤浓缩后纯化病毒抗原,并进行蛋白含量和纯度检测。用纯化的病毒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分别抗3个型别的血清,过滤、分装、冻干后,进行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水分测定,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抑制法进行特异性检测。3名实验员各标定5次候选参考品的中和抗体效价,计算变异系数。血清放置于-20 ℃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  纯化的1、2、3型脊灰病毒抗原蛋白含量分别为12.3、10.4、9.8 μg/ml。电泳检测中蛋白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文献报道一致。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1、2、3型蛋白纯度分别为100%、99%和96%。抗各型脊灰病毒血清仅可中和对应型别,而不能中和另两个型别脊灰病毒或肠道病毒。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结果及水分含量(均低于3%)均符合药典要求。血清参考品的抗1、2、3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3 587 、3 264、34 857。候选参考品在-20 ℃放置5年后中和抗体效价未降低(t=-1.25,P=0.225)。结论  制备的抗1、2、3型脊灰病毒冻干血清参考品稳定性好,适用于检测Sabin株脊灰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及脊灰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
  • 孙燕 陈军 孙振鹏 张生琰 范秀娟 马超 刘鹏 李守丽 于莹 李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23-22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检测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滴度的直接免疫荧光法,并进行方法验证。方法  采用分步接种法和一步接种法两种细胞接种方式建立检测RV滴度的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不同细胞接种方式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考察精密度和特异性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选择一步接种法作为直接免疫荧光法的细胞接种方式;2名操作人员14次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为0.04;运用该方法检测不同病毒,仅RV组出现特异性荧光灶,而非RV对照病毒组未观察到荧光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小鼠脑内滴定法检测RV样品的病毒滴度,两种方法结果之间呈较好的直线相关性(r=0.918),并有正向回归关系,直线回归方程:y=0.907x-1.566(t=12.80,P<0.05)。结论  直接免疫荧光法精密度良好,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检测周期短,可用于RV滴度的定量检测。
  • 李冬梅 金晶 是翡 石玮 吴腾捷 吴晓文 吴玮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28-23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 C,UV-C)对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 ,FⅧ)中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的灭活的效果。方法  将PPV作为指示病毒与FⅧ中间品混合,用紫外灭活仪UVivatec分别以200、300 和400 J/m2 UV-C进行灭活。将UV-C灭活的FⅧ接种ST细胞并进行培养,采用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法检测病毒,并以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滴度。对所有UV-C灭活后未出现CPE的样品盲传3 代,验证灭活效果;同时对UV-C灭活前后的FⅧ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3个照射剂量的UV-C灭活后,FⅧ中的PPV滴度降低均0.1 ml ≥4.62 lg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所有未出现CPE的样品盲传至第3代均未检到病毒。UV-C灭活的FⅧ的活性无明显降低,且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药典的要求。结论  UV-C可有效灭活无包膜病毒 PPV,且对FⅧ活性无明显影响。
  • 陈蓓 张金云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32-23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人免疫球蛋白制品与直接接接触的硼硅玻璃相容性,为选用合适的内包装材料(内包材)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选用不同厂家提供的中性硼硅玻璃瓶,进行产品相容性试验,比较内包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  随着产品与内包材表面接触时间的增长,内包材迁移至产品的各种微量元素和溶出物均未超过国家限值;产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其中存储24个月的产品pH值为6.6~6.8,IgG单体与二聚体含量和>95%。结论  中性硼硅玻璃瓶适用于人免疫球蛋白产品的储存,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 刘璐 唐明花 张军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37-24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猪纤维蛋白原中的乙醇残留量,并对方法进行验证和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Agilent DB-624毛细管柱,以高纯氮气为载气,顶空进样,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信号,通过内标法计算乙醇含量。确定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以及检测限和定量限,并对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耐用性进行验证。应用该方法对3批猪纤维蛋白原样品中的乙醇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  空白基质、供试品、对照(乙醇)及内标物(正丙醇)在保留时间处相互均无干扰,且对照和内标物峰形良好。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5.39~80.85 μg/ml。检测限为1.617 μg/ml,定量限为5.390 μg/ml。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乙醇的总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84±3.57)%,总相对标准偏差为3.00%;重复检测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7%。对照品和供试品在不同时间点与起始时间的乙醇含量之比为99.74%~105.26%。方法参数微小变动前后测得样品中的乙醇含量之比为94.00%~100.18%。3批猪纤维蛋白原样品中的乙醇残留量分别为35、36、54 μg/ml,均低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限量要求(不高于250 μg/ml)。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和耐用性均良好,可用于猪纤维蛋白原中的乙醇残留量检测。
  • 李建平 韦欣 颛孙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41-24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等法规,对迁建疫苗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并提出监管策略。方法  对上海一家迁建企业的疫苗生产车间进行生产许可证检查、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药品GMP认证检查、药品GMP跟踪检查和药品GMP飞行检查。结果  对生产场地变更后疫苗的持续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各项目检定均合格。但是,发现生产许可证检查2项问题、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3项问题、药品GMP认证检查15项缺陷、药品GMP跟踪检查2项缺陷、药品GMP飞行检查1项缺陷。结论  对迁建企业的变更控制是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大力度并制定针对性策略,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有效疫苗、控制潜在风险的目的。
  • 综述
  • 郭一佳 孟胜利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46-24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严重出血热的最危险病原体之一,1976年首次得到报道。201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暴发的EBOV病的病死率高达90%。研究表明EBOV灭活疫苗无效,但多个新型EBOV候选疫苗已在临床前试验中显示有效,其中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这些新型疫苗包括病毒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核酸疫苗。此文对EBOV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刘晶晶 李玉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50-25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腺病毒载体安全性好、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效率高、容纳外源基因片段大、易于大规模培养等优点,腺病毒载体为构建新型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此文简要综述了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腺病毒载体的构建策略、以腺病毒为载体构建病毒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重点介绍了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腺病毒载体病毒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 标准与指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5): 255-26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文介绍了麻疹疫苗的特性、免疫原性、效果、保护作用持续时间、安全性、同时接种和成本效益以及WHO对麻疹疫苗接种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