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10
  

  • 全选
    |
    论著
  • 陈晓梅 于立芹 史晓莉 李瓯 刘晓琳 李淑云 张建军 赵炜炜 张安宁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57-16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2-4211.2016.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配制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rubella-varic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V)的各病毒原液最适滴度。 方法    将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原液分别冻干,检测各冻干单价疫苗的滴度和热稳定性,观察病毒滴度的下降幅度。将4种病毒原液按不同配比配制MMRV,检测配制前后的各病毒滴度,摸索配制MMRV的最佳配比。按确认的最佳配比配制MMRV并冻干,检测冻干MMRV的各病毒滴度和热稳定性,确定配制MMRV的各病毒原液最适滴度。 结果   各病毒原液冻干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滴度分别下降约0.6、0.6、0.4 lgCCID50/ml和0.5 lgPFU/ml;各冻干单价疫苗37 ℃放置1周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的滴度分别下降约0.6、0.5、0.5 lgCCID50/ml和0.5 lgPFU/ml。在配制MMRV过程中,仅腮腺炎病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病毒的干扰。按确认的最佳配比配制的MMRV冻干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滴度分别下降约0.5、0.6、0.5 lgCCID50/ml和0.6 lgPFU/ml;冻干MMRV于 37 ℃放置1周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滴度分别下降约0.6、0.6、0.5 lgCCID50/ml和0.5 lgPFU/ml。 结论  在按确认的最佳配比配制MMRV时,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病毒原液的滴度需分别≥6.0、≥6.5、≥6.0 lgCCID50/ml和≥5.3 lgPFU/ml。
  • 常东英 张健锋 吴菲 王玉霞 王振萍 迟祥 贾媛 曹玉锋 陈子杨 刘国瑞 唐剑光 时成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62-16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原核表达重组汉滩型病毒(Hantaan virus,HTNV)核蛋白(recombinant HTNV  nuclear protein,rHTNNP)和重组汉城型病毒(Seoul virus,SEOV)核蛋白(recombinant SEOV nuclear protein,rSEONP),并进行纯化。方法   从HTNV PS-6株和SEOV L-99株灭活病毒液中提取总RNA,依据病毒S片段多变区基因序列两端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逆转录PCR法扩增此S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Trx-his-HTNNP和pET-Trx-his-SEONP,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凝胶电泳初步鉴定和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其抗原特异性。 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经菌落PCR分析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rHTNNP和rSEONP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 000,表达量分别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和2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且纯度可达约70%。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证实,这2种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rHTNNP和rSEONP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了较高纯度的rHTNNP和rSEONP,为汉坦病毒型别鉴定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综述
  • 周璐 王继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67-170,18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近年来我国流行的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并且由其感染引发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比例较大。目前尚无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我国大陆有3家单位完成了EV71灭活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其中两家单位的灭活疫苗。目前,减毒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已开展动物研究。
  • 高雪 楼觉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71-175,20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由于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故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目前研发的EV71疫苗以灭活疫苗和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为主,研究表明,VL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此文对目前EV71 VLP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及其他手足口病的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思路。
  • 张小龙 李琦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76-18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传播广泛,感染后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EV71的致病机制与病毒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涉及EV71病毒复制、微RNA等多个环节。此文就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罗锐 晏子厚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82-18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导致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Mu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腮腺炎疫苗广泛应用后,全球腮腺炎发病率大幅下降,但近些年却多次发生小规模腮腺炎暴发,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覆盖率不够高、疫苗效果不理想、人群免疫力下降和流行株基因型改变。针对这些情况,应调整免疫接种策略,并需研发新疫苗。
  • 刘玉斌 毛树宝 周锋 吴金妍 许文婷 王石磊 陈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87-19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佐剂是许多人用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疫苗中加入佐剂不仅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节省疫苗用量,还能扩大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范围,诱导交叉保护。铝佐剂是经典的人用流感疫苗佐剂,能提高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诱导强的体液免疫应答。此文就流感疫苗中应用的铝佐剂的性质、作用机制、在流感疫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佐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见解。
  • 林惠娟 陈盼 吴星 周旭 梁争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91-19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孕妇及其他特殊人群中HE负担尤为严重。目前唯一上市的HE疫苗是HEV239(Hecolin?),仅推荐用于16~65岁的健康人群。流行病调查显示,孕妇、16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人的HE负担日益加重。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孕妇的高病死率进一步凸显了在HE暴发时保护孕妇人群的必要性。此文综述了HEV在孕妇及其他特殊人群中的流行特征,并讨论了这些高危人群接种HE疫苗的必要性。
  • 张雅薇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195-19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寨卡病毒是黄病毒科的一种虫媒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全基因序列系统发生分析可将其分为非洲系和亚洲系,非洲系寨卡病毒主要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而非洲以外地区的多次寨卡病毒病暴发均由亚洲系引起,人类可能是其主要宿主。寨卡病毒感染很可能与先天小头畸形以及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是实验室诊断寨卡病毒的主要方法,血清学检测也可用于寨卡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但与其他黄病毒有一定的交叉反应。美国的DNA疫苗和印度的灭活疫苗是当前研究进展较快的2种寨卡病毒候选疫苗。
  • 短篇论著
  • 公殿力 胡伟强 王瑶 张和平 张欣欣 刘鑫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200-20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麻疹病毒稳定性较差,不易长时间保存。我们尝试通过优化麻疹疫苗单次病毒收获液的生产工艺,提高收获液的病毒滴度和稳定性,使麻疹病毒能在低温条件下长期保存,便于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稀释,配制原液和半成品,制备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 标准与指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39(4): 202-20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6.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文取代2014年WHO关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意见书,介绍了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特性、安全性、免疫原性、效果、保护作用持续时间,WHO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和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意见,以及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