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10
  

  • 全选
    |
    论著
  • 沈坚 杨文震 齐嘉 马相虎 陈哲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261-26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生产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的关键质量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新老车间同步各生产3批麻腮风疫苗,比较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的关键指标及其变化趋势,同时对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进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结果   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成品的关键质量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其中新车间生产的疫苗的水分为1.6%~1.8%,其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毒滴度分别为4.1~4.3、4.8~5.0 和3.9~4.1 lgCCID50/ml,与老车间生产的疫苗(水分为1.6%~2.1%,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毒滴度分别4.0~4.3、4.8~5.0和4.1~4.2 lgCCID50/ml)相似。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成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验结果均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且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的稳定性实验结果相似,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的抗生素残留量(t=3.46,P>0.05)和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t=2.00,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麻腮风疫苗生产场地变更未对其制品质量产生影响。
  • 汤重发 俞永新 李玉华 曹守春 石磊泰 李加 吴小红 王云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267-27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叙利亚地鼠(地鼠)作为狂犬病暴露后疫苗免疫效果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狂犬病病毒CVS株和CTN-1V株分别肌内感染不同周龄的地鼠和小鼠,观察动物对不同毒株的敏感性。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VS株进入地鼠脑组织的情况;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以不同病毒量CVS株感染8周龄雌性地鼠,确定暴露时病毒的最佳感染剂量。对暴露后地鼠用疫苗进行免疫,观察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  地鼠感染后7 d左右出现狂犬病临床症状,同一病毒株对地鼠的致病力比小鼠强〔6.4~8.0 lg半数致死量(LD50)/ml对3.4~6.5 lgLD50/ml〕;3周龄和8周龄地鼠对病毒的敏感性无差异。感染后5~6 d病毒进入地鼠脑组织。以3.8~4.0 lg小鼠脑内半数致死量(MICLD50)/ml的CVS株感染后6~7 d,地鼠血清中检出中和抗体。暴露后疫苗免疫结果显示,不同疫苗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效果。结论  地鼠对狂犬病病毒神经外途径感染敏感,临床症状典型,潜伏期恒定,感染后免疫血清抗体应答出现早,具备作为暴露后疫苗免疫动物模型的条件。
  • 王红 童靓 罗辉艳 袁良玉 陈志涛 张学军 卓金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273-27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2-4211.2015.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疫苗)检定用BHK21工作细胞库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确保其质量。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收录的细胞鉴别试验、无菌检查、支原体检查、外源病毒污染检查和病毒敏感性检查方法,对检定用BHK21工作细胞库进行全面质量检定。结果  待检BHK21细胞的同工酶电泳图谱与BHK21细胞标准图谱一致。细菌、真菌、支原体、外源病毒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要求。病毒敏感性检测显示,待检BHK21细胞培养的乙脑疫苗病毒滴度为6.93 IgPDF/ml,与合格BHK21细胞培养的乙脑疫苗(病毒滴度为6.89 IgPDF/ml)相似,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6.48~7.12 IgPDF/ml)。结论 合格的BHK21工作细胞库可用于乙脑疫苗的质量检定来保证乙脑疫苗质量。
  • 户美玲 汪苏 肖芃 王石全 罗辉艳 赵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278-28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消毒剂的实际使用方式,验证疫苗生产洁净室4种消毒剂的使用效果,为无菌生产控制提供依据和保障。方法  对于洁净室的日常表面消毒,采用2%84消毒液、0.1%新洁尔灭消毒液、1% Minncare杀孢子剂和75%乙醇进行实验室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环境获得菌不锈钢载体杀菌试验以及材料耐受性确认。另外,用75%乙醇进行人员手部冲淋消毒现场确认,用84消毒液、新洁尔灭消毒液和杀孢子剂各连续3次消毒后进行洁净室静态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  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中,新洁尔灭消毒液和乙醇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悬液作用10和20 min、84消毒液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未达到标准;其余实验室试验结果均符合规定。在乙醇手部冲淋消毒现场确认中,所有人员五手指印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洁净室经连续3次84消毒液、新洁尔灭消毒液和Minncare杀孢子剂表面消毒后,静态环境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经过验证,以上4种消毒剂在预定使用条件下均有效,能够较好地控制洁净室的洁净度。
  • 徐帆洪 高丹 陈丹丹 瞿爱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282-28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NY-ESO-1/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融合蛋白(NY-H)免疫BALB/c小鼠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 方法  将BALB/c小鼠按简单随机方法分组,分别用 NY-H、NY-ESO-1与HSP65混合(NY+H)、NY-ESO-1、HSP65和PBS腹腔免疫4次,间隔2周。每次免疫后第14天,对小鼠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后第7天,取小鼠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殖水平、CD4+和CD8+ T细胞的百分比及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采用t检验或2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Y-H组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就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体(吸光度值为0.841±0.059),与NY+H组(0.333±0.077)和NY-ESO-1组(0.275±0.18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53,P<0.01;t=7.204,P<0.01)。NY-H组小鼠的IL-2和IFN-γ分泌能力均高于其他各组,并且CD4+、CD8+ T细胞数量大幅增高,细胞增殖率(38.00%±3.84%)明显高于NY+H组(12.90%±0.65%)和NY-ESO-1组(10.90%±1.44%)(x=830.1,P<0.01;x2=994.0,P<0.01)。小鼠免疫NY-H后,脾淋巴细胞能特异性杀伤表达NY-ESO-1的小鼠B16肿瘤细胞。 结论  NY-H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 费梅芳 是翡 吴志韡 吴云涛 夏祯 许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287-29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索以强阴离子交换剂FG TMAE为介质进行离子交换层析来制备人凝血因子Ⅷ。方法  以含不同氯化钠浓度的洗脱液进行线性梯度来初步确定离子交换层析的条件,并优化离子交换层析的洗涤液和洗脱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以及样品的温度,最终确定以强阴离子交换剂FG TMAE为介质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的最适条件。结果  在室温(20~25 ℃)条件下,以pH 7.0的含220 mmol/L氯化钠的洗涤液和pH 7.0的含450 mmol/L氯化钠的洗脱液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可使人凝血因子Ⅷ 的回收率(77.53%)和比活性(24.67 IU/mg)均较高。结论  以强阴离子交换剂FG TMAE为介质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制备人凝血因子Ⅷ 是可行的。
  • 卢杨利 梁洪 容新宗 王焰 龚曼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292-299. https://doi.org/01.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uman erythropoietin,HuEPO)基因进行优化,提高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以及纯化过程中的回收率。方法  对HuEPO基因的碱基序列进行设计,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替换稀有密码子,构建高效表达重组(r)HuEPO(rHuEPO)的基因。设计rHuEPO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并对这些位点进行定点诱变,获得高亲水性的突变(M)rHuEPO(MrHuEPO)。对rHuEPO和MrHuEPO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及对比,验证突变位点设计的合理性。将rHuEPO和MrHuEPO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15b,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和复性,比较复性时的rHuEPO和MrHuEPO可溶性和回收率,并用HuEPO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rHuEPO和MrHuEPO的活性。结果  rHuEPO和MrHuEPO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成功表达,表达量均>25%。三级结构预测对比结果表明,突变位点设计合理。rHuEPO和MrHuEPO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但复性时MrHuEPO的可溶性(回收率>90%)明显高于rHuEPO(回收率<25%)。rHuEPO和MrHuEPO的比活分别为2.36×105 和2.33×105 IU/mg。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rHuEPO和MrHuEPO的基因,并通过定点诱变提高了复性时的MrHuEPO可溶性。
  • 学习交流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30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1月,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行动(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GPEI)发布了《2013―2018年消灭脊髓灰质炎最后阶段战略计划》(见本刊2013年第5期)。本文介绍了该战略计划执行两年来GPEI的现状、三价口服脊灰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tOPV)转为两价口服脊灰疫苗 (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的风险及其可能的对策。
  • 标准与指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302-30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文介绍了已批准的戊型肝炎疫苗的特性、含量、接种剂量、贮存、免疫原性、效果、交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持续时间、安全性和成本效益以及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307-30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文介绍了目前全球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球引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进展和2016年4月全球同步将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更换为二价疫苗的方案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 Cochrane 评价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6): 309-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