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10
  

  • 全选
    |
    论著
  • 叶琳 张鹏艳 曾献武 郑庆纹 张雪梅 姚亚夫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13-11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地鼠多瘤病毒(hamster polyomavirus, HaPyV)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地鼠肾细胞的感染检测。方法  设计针对HaPyV衣壳蛋白VP1基因片段的特异引物,以含HaPyV VP1片段的质粒PMD19T-HaPyV688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确认扩增产物。以多种病毒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斑点杂交鉴定以验证PCR方法的特异性。将定量的质粒PMD19T-HaPyV688 10倍系列稀释后进行PCR敏感性检测。以小鼠多瘤病毒(murine polyomavirus, MuPyV)检验PCR法对质粒DNA和病毒DNA检测的一致性。应用建立的方法对生产用地鼠肾细胞悬液进行HaPyV DNA检测。结果  仅含有质粒PMD19T-HaPyV688和MuPyV DNA的样品能够扩增出600 bp的片段,经斑点杂交及测序证明其分别为HaPyV和MuPyV的VP1特异基因片段。PCR所能检出的PMD19T-HaPyV688和MuPyV 的最少DNA拷贝数分别为5300和590。7个亚批生产用地鼠肾细胞悬液的HaPy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建立的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生产用地鼠肾细胞HaPyV感染的检测。
  • 综述
  • 郭磊 李琦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18-12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在我国引发了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针对该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为预防和控制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流行提供重要依据。此文就目前EV71在人群中的血清阳性率和中和抗体水平资料进行综述。
  • 袁晓晶 温红玲 王志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22-12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HFMD可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对于EV71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措施,因此研制有效的疫苗是控制EV71流行的最佳方法。此文就EV71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寿俊 许国章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26-12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妇女发生子宫颈癌的必要因素,此文介绍了HPV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HPV的分布、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导致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证据。
  • 戴智勤 何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30-13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麻疹仍是造成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麻疹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施措之一,对麻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监测是保证免疫计划实施的关键因素。此文阐述了麻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对麻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应对接种不良反应的策略。
  • 袁萍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34-13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膜炎球菌是唯一能导致全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的病因。全球范围内90% 的病例是由A、B、C、Y和W135群所致。欧美国家主要流行菌群为B、C和Y群;亚洲和非洲主要是A、C和W135群。A、C、Y和W135群多糖疫苗能有效控制流脑暴发,但由于在婴儿中免疫原性差,应用并不广泛。发达国家在引进C群结合疫苗后,C群流脑发病数迅速下降。A、C、Y和W135群结合疫苗的研制成功有望控制这些群导致的流脑流行。以外膜囊、外膜蛋白和基因组来源的表面蛋白为目标的B群疫苗研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 张占东 张云涛 徐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39-14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迁移依赖于血管新生。因此,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为目标的抗肿瘤治疗策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这一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使它们成为研发肿瘤疫苗的靶点。此文就疫苗的研发基础、免疫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赵曼 施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45-15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端粒酶是在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核糖核蛋白酶,具有成为抗癌药物靶标的巨大潜力。此文以一种具有临床前景的端粒酶疫苗GV1001为例,论述了端粒酶疫苗的设计依据以及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反应的生物学原理、免疫原性和临床疗效。结合已进行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与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将GV1001与其他针对端粒酶的免疫治疗方法相比较,对端粒酶疫苗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一阐述,从而评价端粒酶疫苗成为未来肿瘤治疗标准的可行性。
  • 王琼 张进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51-155. https://doi.org/10. 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它给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重组蛋白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此文综述了目前该领域中应用的各种蛋白表达技术,并对植物疫苗在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口服自身抗原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予以重点介绍。
  • 国际会议介绍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56-16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几十年来,新型疫苗佐剂大都凭借经验进行研发。而今,已发现了一系列通过明确的免疫机制产生作用的新型佐剂及其相关配方。了解佐剂的作用机制对疫苗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这将免疫应答转向更加有效的疾病特异性效应机制和适当的免疫记忆方面。同时,为在开发阶段和管理层面评估佐剂的安全性,建立新的范例也非常重要。2010年4月29—30日,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达斯,由国际生物制品协会组织召开了一次关于佐剂的作用方式的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对佐剂作用方式的认识可能会影响疫苗安全性的评估,并有助于特异性疫苗的开发。
  • 标准与指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3): 162-16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9月—2012年1月,全球分离到2009大流行甲型H1N1(甲型H1N1pdm09)、甲型H5N1、甲型H3N2变异株(v)、甲型H1N1v、甲型H1N2v和乙型流感病毒。北半球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以很低水平传播,流感疫情较轻。对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和遗传学分析表明,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呈抗原同质性,并与疫苗病毒A/California/7/2009密切相关。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病毒属于抗原性不能区别的至少8个基因群。大多数新近分离的甲型H3N2病毒的抗原性和遗传性与类A/Victoria/361/2011参考病毒密切相关。大多数B/Yamagata/16/88谱系病毒的抗原性与类B/Wisconsin/1/2010病毒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