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检索
E-mail
RSS
×
文章快速检索
2012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10
全选
|
论著
Select
百日咳杆菌黏着素的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玲 肖詹蓉 叶娟 韩俊杰 孙翔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1-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从天然百日咳杆菌中提纯百日咳杆菌黏着素(pertactin,PRN)的方法,研究PRN的生物学特性并确定PRN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的作用。
方法
百日咳杆菌CS株于发酵罐培养后,经热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及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PR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的要求,对纯化PRN进行纯度检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结果
各项检测显示,纯化PRN的纯度在95%以上,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与标准PRN一致。纯化PRN对小鼠具有保护效力,且其保护效力随PRN免疫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未检到纯化PRN的特异性毒性和异常毒性。
结论
建立了从天然百日咳杆菌中提纯PRN的方法,而且纯化PRN具有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Select
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鸡胚的质量控制研究
祁春华 陈晓琦 王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6-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鸡胚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禽白血病病毒;运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运用血凝试验检测血吸附病毒;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城疫病毒;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的要求进行无菌检查及支原体和外源因子检查。
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未在无特定病原体鸡胚(鸡群代码:S、R、D、W、C、F、G、M、H)尿囊液、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悬液、鸡胚成纤维细胞悬液培养物中检出禽白血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血吸附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表明采用这些方法对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鸡胚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结论
建立了一套用于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鸡胚质量控制的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
综述
Select
人巨细胞病毒通过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任鹏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9-1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 1673-4211. 2012.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β亚科的DNA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全长约240 kb,编码200种以上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产物除参与病毒复制增殖外,还与免疫逃逸有关。HCMV感染后,宿主终身带毒并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免疫系统对HCMV有持续的选择压力,HCMV存在于宿主体内的关键是逃逸免疫清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人体的固有免疫淋巴细胞,是抵抗感染和清除病变细胞的第一道防线,在体内阻止感染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NK细胞表面表达多种抑制性和激活性受体,如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中的CD94/NKG2C和免疫球蛋白样转录体受体1(LIR1/ILT2)为抑制性受体;NKG2D、NKp30则为激活性受体。NK细胞清除靶细胞的能力由抑制性和激活性受体所产生的抑制和激活信号的平衡所控制。HCMV感染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具有明显的抗性作用。迄今为止,已经发现HCMV 7个基因(UL16、UL18、UL40、UL83、UL112、UL141和UL142)可以编码相应产物,通过不同机制调节NK细胞抑制或激活信号,抑制NK细胞激活,从而对抗NK细胞的清除作用。
Select
巨细胞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陈守彬 刘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15-2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巨细胞病毒(HCMV)普遍存在于各类人群中 ,是先天性病毒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在过去的十年中HCMV疫苗的研制取得了巨大进展,此文概述了HCMV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前研发现状,重点介绍了近5年来HCMV疫苗和生物学研究进展。
Select
甲型流感病毒交叉免疫的研究进展
周祖木 史久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21-2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感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发生全球大流行。研制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对控制流感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及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研制疫苗带来不利影响。对甲型流感病毒交叉免疫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更好地研制流感疫苗,对预防和控制甲型流感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对甲型流感病毒交叉免疫、免疫机制、不同亚型免疫的评价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Select
宫颈癌治疗性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黄云霞 楼觉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25-3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持续感染有关。随着对HPV及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经开发了多种用于宫颈癌生物免疫治疗的疫苗,有些已进入临床试验。此文对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宫颈癌疫苗的设计策略和临床试验进展做一综述。
Select
载体蛋白及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对结合疫苗的免疫干扰
朱为 郭盛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31-3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被开发成功,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婴幼儿健康提供了保障。常用的载体蛋白是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突变体CRM197。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相同载体或不同载体结合疫苗同时接种, 或者与DTP/HBV/IPV等疫苗同时接种时,会干扰对某些抗原的免疫应答,其中可能有多种机制在起作用。随着更多的结合疫苗有望进入婴幼儿期基础免疫程序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逐渐代替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如何选择合适的或者新的载体蛋白和佐剂、谨慎设计临床研究方案和接种程序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Select
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
王剑虹 江丽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37-4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是抵抗肺炎链球菌病的最主要策略之一。此文阐述了后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接种时代的肺炎链球菌病的临床和流行特征、新批准的2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应用以及基于蛋白的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发现状。
Select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靶向治疗
郭锦林 瞿爱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41-4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与大多数上皮实体肿瘤密切相关的一种跨膜糖蛋白。EGFR的致癌机制很多,并且往往呈现出肿瘤特异性。由于EGFR在许多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EGFR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靶向EGFR的药物主要有两种: EGFR胞外区结合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此文对EGFR的结构、致癌机制、靶向治疗等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在分子和基因水平对EGFR在恶性肿瘤中所起作用的了解,促进肿瘤特异性抗癌药物的设计、开发和临床评价。
Select
嵌合抗体研究进展
张雪 张爱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45-4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人抗鼠抗体反应的出现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抗体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阶段,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鼠源性抗体进行改造,保留或增强天然抗体的特异性和主要生物学活性,同时减少鼠源成分,以避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缺陷。此文就基因工程抗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合抗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国际会议介绍
Select
重组疫苗:候选疫苗发现和疫苗接种的策略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 35(1): 50-5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2.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3月12日在英国韦林加登城由EuroSciCon组织召开了“重组疫苗:候选疫苗发现和疫苗接种的策略”会议,来自英国、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国际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病原体的基因组分析和致病机制的阐明已促进候选疫苗的发现和研制。此次会议除了对目标选择和临床试验作了详细说明外,还阐述了疫苗的生产可能性、按比例扩大和接种。
创刊:1978年10月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ISSN 1673-4211
CN 31-1962/R
在线期刊
当期目次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次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更多...
投稿须知
论著模板
综述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授权书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