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6-10
  

  • 全选
    |
    述评
  • 孟胜利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13-12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黄杨、王凤、王倩、陈家丽、仇超、徐建青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21-125. https://doi.org/10.3760/ cma.j. issn.1673-4211.2011.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抗原的DNA疫苗,并在小鼠中测试其免疫原性。方法  运用人密码子优化技术合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序列,并转移至DNA疫苗载体,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表达效率。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把BALB/c小鼠分成DNA疫苗组和对照组。用DNA疫苗免疫疫苗组小鼠,免疫后取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分别用ELISA方法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应答和脾细胞中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最后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 试验和假病毒中和试验分别检测血清中的HI 抗体和中和抗体应答。结果  所构建的DNA疫苗能够高效表达HA蛋白。免疫小鼠后能有效活化T细胞免疫应答[429.0±113.4 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 SFC)/106脾细胞],血清结合抗体滴度为16127.0±2698.0, HI抗体滴度为100.8±16.9,所有数据均显著高于载体对照(分别为t =3.863, P=0.0042; t =5.734, P=0.0002; t =6.018, P=0.0001)。DNA疫苗能活化产生高水平的针对同源H1N1毒株的中和抗体,但不能活化产生针对异源H1N1毒株的中和抗体。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DNA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并能诱导一定水平的保护性抗体产生。
  • 杨忠东 王石磊 许文婷 李冬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26-12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禽流感H5N1灭活疫苗加不同佐剂以及纳米化佐剂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应答的差异,同时观察免疫对异亚型病毒攻击后的保护情况.   方法 用H5N1灭活疫苗分别联合佐剂氢氧化铝、纳米化氢氧化铝、MF59和纳米化MF59通过腹腔注射方式免疫雌性BALB/c小鼠,同时分别以H5N1灭活疫苗免疫小鼠以及PBS腹腔注射处理小鼠作对照.采用ELISA方法分别对各组小鼠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及其亚类IgG1、IgG2a水平进行检测,以PR8病毒鼻腔攻击后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和生存率.采用t检验作组间比较.    结果 与PBS处理组相比,无论以何种方式免疫H5N1疫苗,免疫后特异性IgG及其亚类水平均明显升高(t=7.4004,P<0.01),以联合MF59后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最高.其中疫苗单独免疫组和联合M59免疫组IgG2a水平升高明显,联合纳米化MF59免疫小鼠后IgG2a水平有所下降,IgG1水平有所升高;联合铝佐剂组以IgG1升高为主.攻毒后各组小鼠体重均出现下降,但疫苗单独免疫小鼠以及疫苗与佐剂联合免疫小鼠于攻毒后期体重恢复接近正常或者正常.PBS处理组小鼠攻毒后全部死亡,佐剂联合免疫组小鼠存活率100%,而疫苗单独免疫小鼠存活率为70%.   结论 H5N1疫苗无论是单独免疫或是联合不同佐剂免疫均可诱导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产生,有非常好的免疫原性.H5N1灭活疫苗诱导的抗体亚类以IgG2a为主,MF59以及纳米化MF59也以诱导IgG2a亚类为主,但纳米化MF59可诱导更均衡的免疫应答.联合铝佐剂或纳米化铝佐剂免疫小鼠后均可诱导以IgG1亚类为主的抗体应答.联合两种佐剂均可对小鼠产生很好的异亚型保护.
  • 郜金社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30-13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客观评价济源市2009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运用比较法、差值(D)和比值(R)法进行评价。结果  济源市2009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乙型脑炎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调查接种率均高于调查合格接种率。D值评价,除乙型肝炎疫苗为可疑外,其余疫苗均为不可信,但所有疫苗的估算接种率均高于报告接种率。R值评价,全市有3个单位出现不可信结果。结论  在进行D值和R值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到超生儿童及流动儿童对结果的影响。此外,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和报告质量,提高专业报告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并经常开展接种率报告评价,及时发现和查明数据偏差的原因。
  • 综述
  • 何泗涛 方志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33-13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疫苗接种是降低轮状病毒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此文简要介绍了轮状病毒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对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效果做一综述。
  • 杨二霞 李琦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38-14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黏膜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入机体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评价黏膜免疫应答对评价HIV疫苗效果至关重要。用于检测不同动物模型和人体黏膜免疫应答的方法不尽相同,检测方法包括黏膜取样方法、样品保存、黏膜标记物种类和检测,因此,建立统一的抗HIV黏膜免疫应答评价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祖木 史久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43-146. https://doi.org/10.3760/ cma. J. Issn. 1673-4211. 2011. 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拿大研究发现,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增加2009年大流行甲型流感(H1N1)感染的危险性,而澳大利亚研究未能证实这个发现。雪貂实验结果表明,以前的季节性流感感染能防御大流行甲型流感(H1N1),但以前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则不能。模型研究显示, 流感感染可导致对不同亚型的暂时性免疫。这些观察可以解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不一致发现。澳大利亚近期没有季节性流感流行,因而对大流行流感没有暂时性免疫。季节性流感疫苗与大流行流感感染无关。加拿大大流行流感流行前有季节性流感流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由于罹患季节性感染而获得对大流行流感的暂时性免疫,但接种疫苗的人群未罹患季节性感染而不能产生对大流行流感的暂时性免疫,因而看来似乎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增加了2009年大流行甲型流感(H1N1)感染的危险性。
  • 倪德群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47-15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 MCMV)的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模式、细胞嗜性和感染进程等都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常使用MCMV感染模型研究HCMV的相关疾病及致病机制。此文主要对近年来国际上对MCMV感染模型研究中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机制的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 于洋 施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51-15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复发,其治疗多采用手术加放疗化疗方法。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表明,DNA疫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DNA疫苗靶向的前列腺癌抗原以及优化疫苗的方法,并提出了治疗前列腺癌新策略。
  • 赵恒 李琦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56-15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由于EV71具有高度的嗜神经性,因此,EV71感染能并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致死性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脊髓炎。此文就EV71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病例报告
  • 韩焕侠 赵荷苹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60-16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标准与指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61-16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1.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9月—2011年1月,全球分离到甲型H1N1、甲型H3N2、甲型H5N1和乙型流感病毒。北半球有甲型H1N1pdm09流感广泛暴发。南半球甲型H1N1pdm09流感疫情普遍较轻,甲型H3N2流感病毒为主要病毒。对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和遗传学分析表明,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呈抗原同质性,并与疫苗病毒A/California/7/2009密切相关。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的序列分析表明,病毒属于抗原性不能区别的3个遗传亚群。许多新近分离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疫苗病毒A/Perth/16/2009密切相关。大多数B/Victoria/2/87谱系病毒的抗原性与疫苗病毒B/Brisbane/60/2008密切相关。
  • Cochrane 评价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34(3): 164-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