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0
  

  • 全选
    |
    论著
  • 于丽娜# 韩智星# 王岩 郭秀霞 刘继光 张桂荣 叶尚勉 施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57-6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脂质体HLA-G抗肿瘤靶药物,并对其形态、包封率和抗体效价等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HLA-G抗肿瘤靶药物,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观形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该脂质体中游离紫杉醇的含量,计算包封率;采用ELISA测定HLA-G抗体效价和HLA-G抗体紫杉醇脂质体活性。 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HLA-G抗肿瘤靶药物的平均粒径为110.9 nm,平均包封率为55%,合成的目的产物的抗体效价达到了未反应抗体效价的50%。结论  制备的脂质体HLA-G抗肿瘤靶药物相对分子质量适中、载药量较大、稳定性较好,但抗体效价较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谷春霞 张振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61-6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表达并纯化重组脑膜炎球菌P64K蛋白,观察其载体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64K蛋白,用硫酸铵盐析沉淀和两步层析纯化P64K蛋白;以重组P64K蛋白为载体蛋白,以已二酰肼为连接剂,在碳化二亚胺的作用下,将P64K蛋白与活化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roup A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GAMP)结合,制备GAMP-P64K结合物,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特异性抗P64K蛋白和GMAP IgG抗体,分析P64K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  重组P64K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5%;动物实验证明,重组P64K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表明P64K蛋白具有载体蛋白作用。 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重组P64K蛋白,以重组P64K蛋白为载体制备的GAMP-P64K结合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为以重组P64K蛋白为蛋白载体制备其他结合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 综述
  • 黄莉莉 郭晓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66-7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4211-1673.2010.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研究发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或基因组种。钩端螺旋体的传播受菌株、宿主免疫力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钩端螺旋体具有强大的侵袭力及多种毒力因子,并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损伤,从而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由于缺少用于钩端螺旋体操作的基因工具,因而人们对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机制仍所知甚少。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利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而安全、高效的疫苗则是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最好方法。
  • 罗清 李俊明 万腊根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71-7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0-23脱氧核酶(10-23 DNAzyme,10-23DZ)是近年来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筛选得到的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分子,能高效、特异催化RNA特定部位的切割反应,实现mRNA水平的基因沉默。目前,10-23DZ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疾病等的治疗研究,逐渐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其有效地导入机体是10-23DZ进入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已有多种递送载体和方法用于10-23DZ的体内转染,如直接注射、电穿孔、脂质体、纳米颗粒、体内表达等。
  • 张华群 曹洁 潘卫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76-7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精液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 PAP)多肽片段形成的淀粉样原纤维具有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的作用,这些原纤维被称为精液源性病毒感染增强因子(semen-derived enhancer of viral infection, SEVI),其中PAP第248—286位多肽片段(PAP248-286)促进HIV感染的作用最强。具有阳离子特性的SEVI可通过静电作用捕获HIV颗粒而促进HIV感染。近期研究报道,SEVI对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感染也有增强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癌发生有关。某些多聚阴离子化合物和绿茶多酚成分能明显抑制SEVI活性。研究SEVI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对于HIV等病毒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徐绎涵 楼觉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80-8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妇女宫颈癌的关键因素。随着对HPV及其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免疫学的发展,新型HPV预防性疫苗已在多个国家上市,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此文对HPV及HPV疫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戈小琴 李鸿钧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85-8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逐渐上升趋势。EV71 导致的手足口病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成为医学预防和基础科研的挑战。此文就 EV71 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和实验室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树香 沈心亮 石男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89-9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的问世使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成为可能,而且IPV在全球致力于消灭脊髓灰质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通过IPV D抗原检测可以检测IPV效力,因此IPV D抗原的快速定量检测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最常用的体外检测法是ELISA法,然而,尚无国际公认的标准IPV效力检测法。此文就IPV抗原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肖明珠 朱家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93-9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疫苗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利用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植物疫苗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在转基因植物的可食用部位表达抗原来生产人或动物疫苗的技术为可食性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已有很多转基因植物疫苗投入研究和开发。此文综述了近几年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等,并在对转基因植物疫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
  • 周海云 江丽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97-9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越来越广泛地作为免疫调节剂进行使用,但有关IVIG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却很少。人们在采用微阵列技术研究IVIG免疫调节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此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孙琳琳 朱争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100-10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是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 jelly)中分离出的细胞,它可以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其生物学特性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相似,可以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最近国内外学者对UC-MSC的移植及诱导分化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在心肌梗死、肾脏及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但对UC-MSC旁分泌物质的研究却不多见。此文就UC-MSC的分泌、分化及免疫调节作用、旁分泌物质的作用及对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论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2): 104-10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0.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文介绍了麻疹疫苗的背景资料、免疫效果、免疫策略、不良反应、接种指征和禁忌证以及WHO对该疫苗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