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10-10
  

  • 全选
    |
    论著
  • 施强 陈蓓# 居丽雯 杨忠东 杨吉星 蒋露芳 吕锡宏 姜庆五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25-23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血凝素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及两者间的关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的吻合情况。方法 从2005―2007年上海市季节性流感样病例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株中,选取H1N1、H3N2两个亚型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病毒株,并同WHO 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荐株一起,进行血凝素全基因序列测定后做基因进化树分析。同时用灭活的全病毒抗原免疫金黄地鼠,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病毒的血凝效价,对血凝抑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绘制病毒的抗原变异图。 结果   H3N2分离株与WHO北半球疫苗推荐株A/Sydney/5/97、A/Fujian/411/2002 处于不同的基因进化分枝上,时间间隔越久,进化距离越远,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抗原变异分析中。而H1N1分离株的基因变异情况和抗原变异情况则不一致,在基因变异中,与疫苗推荐株A/New Caledonia/20/1999的距离远近受到分离时间的影响,抗原变异还与病毒是否从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分离有关。 结论  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的结果基本吻合,采用流行株免疫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变异和进化情况。
  • 刘君 张夕燕 孙丽媛 于世荣 丁军颖 许雪梅 张振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31-23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利用昆虫细胞一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蛋白(HPV11 L1)的最适表达条件.  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确定在不同感染复数(MOI)、不同表达时间条件下目的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  结果 当sf9细胞密度为2.0×106/ml时,以MOI值为2.0的重组杆状病毒接种,悬浮表达96 h收获为最适表达条件.  结论 确定了目的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为进一步大量表达及纯化提供参考.
  • 方舸 钱刚 连亚光 李金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34-23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生物制品中的残留乙醇和丙酮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方法 通过实验选择DB-FFAP型色谱柱为分离柱,气相色谱条件设置为: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 ℃、柱温60℃、进样体积1 μl、分流比10:1、载气(氮气)流速2.0 ml/min.在已确定的色谱条件下,对乙醇和丙酮进行定位及最低检出限和线性范围测定,重复性和准确性实验及样品测定同时进行.   结果 在本色谱条件下,乙醇和丙酮得到完全分离,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196和0.102mg/L,每种溶剂的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7.此法的重复性良好,乙醇和丙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8%和102.9%.   结论 此法适合同时检测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的残留乙醇和丙酮.
  • 综述
  • 蔡宏荣 王蕾 廖芸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38-24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由于尚无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抗病毒药,因此,开发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EV71疫苗成为所有控制措施的首选。目前,EV71疫苗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正在研发的疫苗包括减毒或灭活疫苗、VP1亚单位疫苗和 DNA疫苗。虽然各种疫苗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效果,但最适疫苗的确认还需对各种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力进行评估。
  • 范吉云 李擎天 熊慧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42-245. https://doi.org/10. 3760/ cma.j.issn. 1673-4211. 2009.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在乙型肝炎治疗中出现对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此文主要介绍核苷类药物在HBV感染中的应用、HBV对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检测方法和减少耐药产生的措施。
  • 陈中湘 刘水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46-24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流传广、危害大的传染病。目前,结核病在全球的流行越来越严重,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艾滋病感染群体的首位致死原因。为了控制结核病蔓延,目前迫切需要一种特异、高效的新型抗结核病疫苗及其免疫策略。异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为预防结核病带来了新希望。此文综述了作为BCG初免的异源加强疫苗及其免疫策略的研究进展。
  • 王月红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50-25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基于重组蛋白或DNA的新型疫苗的开发以指数级上升,但是其免疫原性常弱于传统疫苗,缺少有效的递送系统是其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改良的递送系统和佐剂。菌影(bacterial ghost,BG)系统正是这类载体系统,它能将结合的抗原靶向APC,并具有佐剂活性。BG是一种无生命的革兰阴性菌包膜,无胞质内容物,但保留了细胞形态和天然表面抗原结构。由于BG具有颗粒特性并包含许多已知的免疫刺激成分,因此BG能增强抗其传递的靶抗原的免疫应答。作为一种新型的疫苗递送载体,菌影将被用于人用和兽用疫苗的生产。
  • 蒋丽明 叶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55-25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NA疫苗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免疫方法,经多途径接种质粒DNA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重复给予不会产生抗载体免疫。然而,质粒DNA疫苗在小型实验动物中诱导的免疫应答远强于在人类和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已设计多种佐剂通过直接刺激免疫系统或增强DNA表达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这些佐剂包括免疫协同刺激分子、细胞因子、补体分子、脂质体、核酸、聚合物、纳米粒和微粒类佐剂。此文对DNA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向建之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60-26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 1673-4211. 2009. 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玻璃疫苗的研发被视为免疫预防的革命。此文叙述糖玻璃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于发展耐热疫苗的重要性,糖玻璃疫苗研发的过程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并评述此项疫苗新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 于汉卿 瞿爱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65-268. https://doi.org/10.3760/cma. j. issn. 1673-4211.2009.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克隆抗体(单抗)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使重组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这些单抗带有人抗体的Fc片段,因此,这些抗体不仅能中和抗原,更重要的是能介导细胞毒作用和激活补体系统。这些抗体已被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随着大规模CHO细胞生产工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抗将应用于临床。
  • 标准与指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69-27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此文简要介绍了肺炎链球菌病及其病原体,评论了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应答和效力,报告了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 国际学术活动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5): 273-27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7年10月8―13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了全球疫苗发展的挑战专题会议,近44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医生和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目的是分享有关疫苗诱导的免疫力、新技术、儿童期疫苗、临床前模型以及保护作用相关物方面的新知识。虽然按上述领域划分不同的分会场,但是,整个会议聚焦于发展中国家疫苗发展问题。会议发表的论文很多,现择其要点讨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