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检索
E-mail
RSS
×
文章快速检索
2009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4-10
全选
|
论著
Select
H9N2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研究
方芳 邱美珍 常海艳 李小曼 杨忠东 陈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57-6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H9N2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DNA疫苗保护小鼠抵抗致死量同源病毒感染的能力。
方法
通过小鼠肺对肺传代,建立禽流感病毒A/chicken/Jiangsu/07/2002(H9N2) 小鼠适应株。同时,构建病毒HA和NA DNA疫苗,以不同剂量电击法免疫小鼠1或2次,在初次免疫后4周或加强免疫后1周用致死量(40 LD50)鼠适应型病毒攻击小鼠。通过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小鼠存活率和肺部病毒滴度来评价疫苗的效果。
结果
HA 或NA DNA 10 μg免疫1次或3 μg免疫2次均可保护小鼠抵抗致死量H9N2病毒的感染。
结论
低剂量HA或NA DNA可为抗H9N2禽病毒感染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
Select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条件优化研究
孙丽媛 刘君 张夕燕 丁军颖 张振龙 许雪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64-6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16, HPV16)L1蛋白,并确定含编码HPV16 L1基因杆状病毒的扩增及其相应目的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
方法
在不同感染复数(MOI)、不同时间条件下扩增病毒,以蚀斑试验检测病毒滴度,研究获得最高滴度病毒的最适条件;通过对相应蛋白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以蛋白印迹法比较蛋白表达量,确定目的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
结果
确定了扩增含编码HPV16 L1基因杆状病毒及表达相应蛋白的最佳条件,即在sf9细胞系中,以MOI值为0.10接种病毒,扩增48 h收获病毒;以细胞密度为2×106~3×106/ml, MOI值为10.0接种病毒,悬浮表达72 h收获目的蛋白。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证实,表达的目的条带可与HPV16 L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
结论
建立了在昆虫细胞中表达HPV16 L1蛋白的最适条件,为下一步的纯化及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Select
含编码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基因的杆状病毒扩增及相应蛋白表达的条件优化
丁军颖 张振龙 孙丽媛 刘君 张夕燕 于世荣 许雪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68-7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以昆虫细胞sf9扩增含编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L1(HPV18 L1)基因的杆状病毒以及相应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
方法
以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在不同感染复数(MOI)和不同时间条件下扩增病毒,以蚀斑试验检测病毒滴度,选择获得最高滴度病毒的最佳条件;再以sf9细胞在不同细胞密度、不同MOI值和不同时间条件下表达相应蛋白,以蛋白印迹法鉴定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蛋白表达量,选择获得最大量目的蛋白的最佳条件。
结果
对数生长期的sf9细胞在MOI值为0.50扩增时间为48 h时,所扩增的病毒滴度最高,可达3×108 pfu/ml;在细胞密度为3×106/ml、MOI值为2.0、表达时间为72 h时,所表达的蛋白量最大,约5 mg/L。
结论
确定了含编码HPV18 L1基因的杆状病毒扩增及相应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
Select
Vero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研制
刘莉莉 陆敏依 刘照平 赵立哲 陈列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71-7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Vero细胞为基质,研制安全有效的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方法
将经Vero细胞适应的乙型脑炎病毒P3株接种Vero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采用β-丙内酯灭活,通过超滤浓缩、硫酸鱼精蛋白沉淀、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病毒,最终配制成预防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疫苗。通过临床试验考察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结果
该疫苗的主要考核指标,如病毒滴度、总蛋白含量、Vero细胞DNA残留量、效价等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接种本疫苗后局部及全身反应轻微;各年龄组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均>90%。
结论
采用本法制备的疫苗安全有效。
Select
2型肺炎链球菌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
张明华 刘学龙 郑海发 任涛 唐秀丽 韩菲 胡鹏 张美香 曹欣 郝倩 魏文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75-7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2型肺炎链球菌多糖(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type 2 polysaccharide,SPNPS2)-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结合疫苗(SPNPS2-TT),并研究其免疫原性。
方法
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SPNPS2,己二酰肼(ADH)作连接剂,碳二亚胺(EDAC)为耦联剂,将活化的SPNPS2与TT耦联制SPNPS2-TT。以SPNPS2-TT或单纯SPNPS2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SPNPS2 IgG水平。
结果
SPNPS2-TT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质控标准。SPNPS2-TT免疫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SPNPS2 IgG水平显著高于单纯SPNPS2免疫小鼠,且SPNPS2-TT诱生了免疫记忆应答。
结论
采用此项技术制备SPNPS2-TT疫苗是可行的。
Select
人群口服霍乱rBS/WC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评价
陈恩富 吕华坤 张鑫培 章兴祥 贾杰 韦余东 余昭 秦淑文 莫顺堂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79-8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一步观察自然人群口服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灭活霍乱弧菌全菌体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为制定霍乱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随访观察每次服苗后3 d内以及全程服苗后1、2、3月的不良反应,按比例随机抽取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采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霍乱毒素抗体,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每次服苗后3 d内试验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16%,主要是轻微胃肠道反应;试验组抗霍乱毒素抗体,全程接种后1~6月维持较高的阳性率,全程接种后12月有所降低。
结论
口服霍乱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短期效果,可用于流行区的霍乱免疫预防。
综述
Select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孟胜利 严家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83-8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6月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用于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即可以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6、11、16和18型感染的4价疫苗,70%的宫颈癌和90%的生殖器疣由这些型别引起。还有一种可以预防HPV 16 和18型的二价HPV疫苗也已上市。此文主要就治疗性和预防性HPV疫苗的发展情况做一综述。
Select
抗体人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凌媛 许丽锋 徐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87-9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治疗以肿瘤为主的多种疾病。重组DNA技术使鼠源抗体的人源化改造得以实现。此文对抗体人源化技术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Select
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琳 张进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92-9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典的Th1和Th2模式为人们理解CD4+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提供了基本框架。近来,新发现的Th17细胞以优先产生IL-17、IL-17F和IL-22等细胞因子为特征,它不仅参与宿主防御免疫而且在自身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这种新的效应T细胞的发现改变了传统的对宿主免疫防御、免疫调节和免疫致病的理解。本文就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Select
特异性转移因子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
周建伟 罗军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97-10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异性转移因子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制剂,既可以增强机体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免疫系统清除异物的能力,也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应答的强度,减轻由于超敏反应而造成的组织病理损伤,对于多种疾病的免疫治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其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Select
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
白玉 常卫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101-10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新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的引入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文综述了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以期对我国血液筛查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Select
α
1
-抗胰蛋白酶的检测方法浅析
王彩霞 朱建思 周见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2): 106-10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α
1
-抗胰蛋白酶(α
1
-antitrypsin,α
1
-AT)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血清水平的升高或降低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对α
1
- AT分子结构、基因型、
检测方法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此文对其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为更好地检测α
1
-AT的血清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创刊:1978年10月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ISSN 1673-4211
CN 31-1962/R
在线期刊
当期目次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次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更多...
投稿须知
论著模板
综述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授权书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