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2-10
  

  • 全选
    |
    论著
  • 饶海林 曾海鹏 张珂 袁涛 张雪梅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1-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包涵体精制工艺,获取高纯度的包涵体蛋白。 方法  采用超声破碎法和生物酶解法破碎细胞;摸索洗涤缓冲液中尿素的适当浓度,经多次洗涤获取高纯度的包涵体蛋白。 结果  成功建立了rhIL-6 包涵体蛋白的精制工艺;其中尿素浓度为2.0 mol/L,溶菌酶浓度达到0.8mg/g菌体。包涵体蛋白洗涤后纯度达到90%以上。 结论  说明该精制工艺合理,包涵体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对rhIL-6复性至关重要。
  • 方大春 姚为玲 朱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4-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两阶段抽样法,在本市三区一县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 结果  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50.54%,城市高于农村,低年龄组(98.14%)到高年龄组(0.95%)逐渐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和托幼儿童接种率最高(96.58%和98.77%),学生次之(87.17%),农民最低(4.26%)。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增高(0%~10.48%),抗-HBs阳性率为14.58%~50.18%,15-岁组最低(14.58%)。1990─2007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以1999年最高,为67.0660/10万,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2007年平均乙肝报告发病率≤14岁人群低于4.6731/10万,≥15岁人群高于32.0789/10万。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98%和39. 54%,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阳性率(0.49%和43.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成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倾斜。
  • 综述
  • 徐江红 陈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7-1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炎链球菌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中耳炎和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目前针对肺炎链球菌疾病的预防主要是以多糖为基础的23价多糖疫苗和7价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但因其有血清型的限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以肺炎链球菌表面毒力因子或蛋白为基础的、无血清型限制的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将成为新型肺炎链球菌疫苗发展的方向,本文综述了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的研究进展。
  • 孟胜利 杨晓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12-1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气温的升高,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在亚洲一些国家登革出血热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原因之一。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已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还没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各国非常需要有效、价格合适、可提供长期免疫保护的4价登革热疫苗来控制该病的流行,但目前仅靠控制蚊媒的传播来预防登革热的流行,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仍处于实验阶段。
  • 陈敬贤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19-2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SARS、禽流感等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出现,人们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给予了高度重视,促进了呼吸道病毒学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相关病毒如SARS冠状病毒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基因与抗原变异、疫苗制备等取得了进展;二是发现了一些新的呼吸道病毒如冠状病毒HCoV-NL63和HCoV-HKU1、博卡病毒;三是一些被认为与呼吸道感染关系不大的“老病毒”如某些疱疹类病毒和细小病毒,现在经常出现在呼吸道感染者的样本中。鉴于目前呼吸道病毒的范围比以前有明显扩大,本文就能够感染人类呼吸道的病毒及其分类作一综述。
  • 常宏伟 汤仁树 赵俊 王明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25-2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9.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EV71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但所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因此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EV71的实验室检测做一综述。
  • 汪军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29-32. https://doi.org/10.3760/cam.j.issn.1673-4211.2009.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狂犬病病毒(RV)感染后的致死率极高,为了替代用于RV暴露后预防的马抗RV免疫球蛋白(ERIG)和人抗RV免疫球蛋白(HRIG),人们正在进行相关单抗的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治疗性单抗CR57及其互补单抗CR40987,并讨论了抗RV单抗的表达系统。
  • 童葵塘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室、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干扰素γ(IFN-γ)对肝和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国内外学者报告用IFN-γ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IFN-γ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初步结果显示,治疗后各种生物学指标有所改善,临床效果各家报道不一,多数学者认为IFN-γ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对病情轻到中度的患者效果较好,用药时间应在1年以上。
  • 王瑜伟 王爽 朱道银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37-40. https://doi.org/10.3760/cam.j.issn.1673-4211.2009.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 2, Lcn2),属于Lcn家族的新成员。它存在于人体许多正常组织细胞中,可作为运铁蛋白介导转铁途径,并与免疫炎症反应、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肾脏疾病有关。
  • 徐扬 施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41-44. https://doi.org/10.3760/cam.j.issn.1673-4211.2009.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腺苷甲硫氨酸(SAM)是维护细胞膜正常功能、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生命物质。本文重点介绍了SAM的生理功能、生产与分离以及临床应用等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编译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 32(1): 45-4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m.1673.4211.2009.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可累及人类和某些动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感染者的治疗和未感染者的预防,主动和被动免疫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预计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的被动治疗性免疫将是第一个用于人体试验的抗TSE疫苗。主动免疫疫苗的研制进展取决于可引起PrPSc特异性抗体的抗原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