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8-10
  

  • 全选
    |
    论著
  • 何春艳 陈则 吴书军 周琳婷 唐丽丽 李嘉 韩玉英 秦洁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45-14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在无血清条件下Vero细胞和流感病毒在反应器中的培养条件.  方法 采用5 L反应器,接种经无血清适应的不同代次Vero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以不同感染复数接种流感病毒,观察病毒的生长情况.  结果 细胞在反应器中生长繁殖成功,4 d左右达到平台期,增殖倍数为5~16.接种甲型流感病毒后72 h,病毒血凝滴度达到高峰(1/64~1/128).   结论 在无血清条件下,细胞和流感病毒都能在反应器中成功培养.
  • 王建国,唐伟,李崇山,汤素文,沈洁,胡家瑜 翁康生,姬奕昕,许文波,瞿伟萍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48-15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04-2006年上海市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提出更好的免疫策略,实现麻疹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用Vero/SLAM细胞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株用RT-PCR方法扩增其核蛋白基因C端的部分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C端456个核苷酸为目的 片段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  结果 2004-2006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48例疑似麻疹病人的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132份血清阳性,148份咽拭子中分离到66株麻疹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9.2%和44.6%.病毒分离阳性标本的对应血清麻疹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分离到的66株麻疹野毒株均为H1基因型,除Shanghai04-5为H1b基因亚型外,其余均为H1a基因亚型.所有分离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8%~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8%~100%.所有毒株与中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2%~93.2%,氨基酸同源性为86.8%~90.1%;与疫苗株Changchun-4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5%~93.4%,氨基酸同源性为88.2%~91.4%.  结论 引起2004-2006年上海市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为HI基因型,并以H1a为绝对优势亚型.上海市2005年和2006年可能都有一个主传播链的存在.
  • 方大春,王婷婷,陈海琴,杨锟,陈凯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53-15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200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0-2006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0-2006年间,马鞍山市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50/10万,最高10.90/10万,最低2.94/10万,麻疹发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麻疹病例最小1个多月,≤8月龄、9~24月龄、3~6岁、7~19岁和20~39岁组发病人数分别占2.73%、13.66%,5.67%、52.10%和25.21%,发病率分别为30.53/10万、51.60/10万、6.18/10万、18.19/10万和3.32/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1∶0.64.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6月份.地区分布以金家庄区最高(9.60/10万),城区高于农村.本市儿童主要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60.92%,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39.08%.2004年以后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和麻疹疫情专报系统的报告结果渐趋一致.   结论 本市人群中,≤8月龄、9~24月龄和7~19岁人群麻疹发病增多,因此,要提高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并适时开展对入学儿童或在校学生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和干预工作.
  • 朱玲,谢建民,曾亚雄,伍运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56-15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衡阳市水痘流行情况,为水痘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5-2007年衡阳市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衡阳市2005-2007共发生水痘1048例,无死亡,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11月份为发病高峰月份,病例主要为学生.期间共有水痘暴发疫情20起,全部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  结论 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是预防控制水痘暴发和流行的工作重点.
  • 综述
  • 陈春燕,赵蔚,杨宏亮,郭晓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59-16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是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常见人畜共患病.防治钩端螺旋体病的最好方法是安全、有效的疫苗.本文对钩端螺旋体灭活疫苗、外膜疫苗、脂多糖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新的疫苗研发思路.
  • 编译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63-16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入侵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多步过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附着与糖胺聚糖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有关,附着后病毒连续与3种入侵因子:B类Ⅰ型清除受体(scavenger receptor)、CD81以及密蛋白1相互作用.新近又发现了CD81配偶体EWI-2wint,它可以阻断HCV颗粒与CD81的相互作用,表达该蛋白的细胞可免受HCV感染.HC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胞内,并可能在早期内体中与其融合.本文旨在介绍目前对HCV入侵细胞机制的最新认识.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67-17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1981年发现AIDS以来,AIDS已在全球流行,成为全球发展和公共卫生的威胁.开发安全、有效、价格便宜的HIV疫苗是控制AIDS大流行的最佳办法.过去几年里,在HIV/AIDS基础病毒学、免疫学、发病机制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研究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由于HIV基因的高变异性、免疫保护相关物的缺乏、现有动物模型的局限性以及与众多临床试验实施相关的后勤问题,研制HIV疫苗面临着棘手的科学难题.超过35个候选疫苗已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1万多名志愿者参与试验,已完成2项Ⅲ期临床试验,参与试验的志愿者超过7500人.已试验了多种疫苗和免疫接种策略,包括DNA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重组疫苗和不同的初免-加强疫苗组合.本文综述了HIV疫苗的研发现状,总结了目前取得的成果,并讨论了在开发各种HIV疫苗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71-17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保护人类防御高致死性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尚未问世,但它们的载体疫苗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成功.载体疫苗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及先存的抗载体免疫力问题是其获批的关键障碍.尽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疫苗防御作用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显示,防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是可能的,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准用于人类.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75-17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偏肺病毒(HMPV)是引起全世界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儿童中.需要HMPV疫苗来预防与婴儿感染相关的严重疾病.首要的策略是研制特别适用于防御呼吸道病毒的鼻腔免疫减毒活疫苗.反向遗传学提供一种高度鉴定的候选减毒疫苗研制方法.本文就利用反向遗传学设计HMPV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78-18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7年9月-2008年1月,全球分离到甲型流感(H1N1)、甲型流感(H3N2)、甲型流感(H5N1)和乙型流感病毒.全球流感疫情比近年同期轻,南半球在9月份仍有轻型流感,10月减轻.北半球流感疫情,亚洲和北美洲在11月开始,在12月、1月加剧,欧洲在12月流感疫情开始,1月加剧.对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表明,甲型流感(H1N1)病毒的抗原性与疫苗株A/所罗门群岛/3/2006密切相关,但日益增加的比例与A/布里斯班/59/2007更密切相关.甲型流感(H3N2)病毒的抗原性与疫苗病毒A/威斯康星/67/2005和A/广岛/52/2005密切相关.但大多数与新近建议的疫苗病毒A/布里斯班/10/2007密切相关;乙型流感病毒B/维多利亚/2/87谱系病毒的抗原性与疫苗病毒B/马来西亚/2506/2004密切相关;大多数B/山形/16/88谱系病毒的抗原性与B/佛罗里达/4/2006、B/布里斯班/3/2007和B/仙台/114/2007病毒密切相关.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81-18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Y-ESO-1是肿瘤-睾丸(cancer-testis,CT)抗原家族成员之一,在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类肿瘤中都有表达,是迄今发现的最具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之一.NY-ESO-1可以在阳性表达肿瘤患者体内诱导自发性体液和T细胞免疫应答,因此在肿瘤疫苗研制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
  • 经验交流
  • 王志彬,李言彬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31(4): 186-19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篇首: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5岁以下儿童特别易感,因此WHO推荐将Hib疫苗列入扩大免疫规划中.濮阳市2002年开始试用Hib疫苗,接种人数逐年增加,为了解Hib结合疫苗安全性,我们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选择中原油田、清丰县和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门诊730名儿童首针接种Hib疫苗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