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6-10
  

  • 全选
    |
    论著
  • 杜永跃 朱晔 李大方 侯朝生 马相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97-9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的生产效率和产量,减少内毒素污染.  方法 使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进行病毒的接种和收获.  结果 采用自动化设备后,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量,而且内毒素污染明显减少.   结论 在大规模流感疫苗生产中,可通过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病毒的接种和收获,以提高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 综述
  • 梁燕 寸韡 李琦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00-10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行性腮腺炎为全世界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临床病理除表现为腮腺炎本身外,尚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无菌性脑膜炎、耳聋等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极高,在大规模免疫接种疫苗后,发病率大大降低,但近年来又出现在免疫接种后人群中发病率增高及暴发流行的趋势.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单价减毒活疫苗及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后可引发腮腺炎、无菌性脑膜炎等相关并发症.
  • 编译
  • 沈谊清 徐闻青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03-10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自1995年开始推荐对所有12~18月龄儿童、易感青少年和成年人实施水痘疫苗常规免疫.最初许多内科医生怀疑是否需要预防原发性水痘.然而通过政府规定儿童入托和入学必须进行水痘疫苗接种,至2004年,美国水痘疫苗接种率已提高到大约90%.一些研究表明,处于免疫年龄段的儿童以及成年人中水痘相关的医疗资源使用、费用和死亡率都随之减少.存在的问题包括:首先,已接种疫苗人群中"突破性"水痘的暴发,这可能促使接种第2剂疫苗的建议产生;其次,地方性水痘流行的减少可能使自然免疫力衰退的成年人二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增加.后者强调有望于2年内批准并推荐用于老年人的新水痘疫苗的重要性.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07-10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大流行前新候选H5N1疫苗病毒的研制现状,新近分离到的H5N1病毒的遗传特性和抗原特性.2型病毒已经造成2006年人群感染.在同一型内血凝素的抗原性相似.新分离到的病毒在抗原性上与以A/印度尼西亚/5/2005和A/印度尼西亚/CDC357/2006(1亚型)为代表的大多数人分离株不同,而与2亚型中的H5N1病毒的抗原性似更密切相关.
  • 顾江 毛旭虎 曾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09-11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感染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约170万~250万人死亡,居所有疾病的第三位.引起肠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如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人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和细菌(如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目前伤寒和霍乱疫苗的效力较好,但尚无有效预防人杯状病毒、弯曲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和志贺菌的疫苗.新型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已得到研发,并准备申请上市.本文综述了预防肠道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的疫苗的研发状况.
  • 陈锦荣 江丽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12-11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些病原体有可能被错用于生物恐怖行为或生物战,因而需要有对这些病原体的预防性疫苗,生物防御疫苗应该既安全又容易免疫,并能在肺表面快速诱导抗各种气源性病原体的黏膜免疫.本文就研制基于沙门菌的多价生物防御疫苗所用的技术、必须考虑的事项、已取得的进步以及今后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 论著
  • 朱为 史久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17-12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抗脑膜炎球菌病疫苗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综述.该病由脑膜炎球菌引起,它是导致严重脑膜炎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因,具有流行性.大部分疾病由五个血清群(A、B、C、Y和W135)引起,而A群仍是唯一导致大规模流行的血清群,主要发生在非洲,在亚洲也有流行.欧洲和美洲大部分病例由B群和C群引起.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和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成功经验为开发预防脑膜炎球菌病的多糖结合疫苗铺平了道路.欧洲几个国家C群结合疫苗的广泛接种证明这种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可以诱导免疫记忆,降低带菌率,为普通人群带来群体免疫.开发中的一种价廉的单价A群结合疫苗为消灭非洲国家大规模流行带来了希望.多价(A、C、Y、W135)结合疫苗也在开发中,一种已被批准.B群外膜蛋白疫苗正在开发.没有B群疫苗将难以在全球有效预防脑膜炎球菌病.
  • 编译
  • 刘宇 袁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20-12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10余年来,通过植物进行亚单位疫苗的表达已经成为一种安全、便利和经济的技术平台,为疫苗的生产和接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方法.本文旨在回顾过去15年中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 梁栋 任浩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24-12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前列腺癌疫苗显示了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主要包括自体和异体全肿瘤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以及痘病毒疫苗.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结果预示了将疫苗联合常规疗法应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
  • 鹿辉 曹洁 戚中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27-12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癌症疫苗应用于抗实体瘤免疫治疗的现状,提出将癌症疫苗与其他常规疗法联合应用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
  • 综述
  • 马雷钧 史久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30-13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球/纳米粒能保证药物活性的稳定和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作为一种新的干扰素制剂类型将使得药物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微球/纳米粒的载体材料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将直接扩展微球/纳米粒的使用前景,在多种载体材料中,壳聚糖比其他载体材料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本文针对微球/纳米粒的原理及作用方式、候选载体的特点和制备方式及其优化进行了综述.
  • 赵菲琼 金于兰 秦洁 沈坚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3): 134-13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953年-2005年共8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药品主要分析方法的归纳比较,了解我国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轨迹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