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4-10
  

  • 全选
    |
    论著
  • 杨菲茹 周锋 裘索 陈菲 许友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49-5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连续三年生产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成品和单价病毒液(MVP)血凝素(HA)的定期检测,了解成品和MVP的HA含量的变化情况,以便更准确、有效地配制半成品.  方法 2003-2005年,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成品和MVP,按一定时间间隔抽样,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成品和MVP的HA含量.观察期至少为1年.  结果 成品存放至半年,HA含量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但存放至1年,个别毒株HA含量降至低于控制范围.MVP的HA稳定性因毒株的不同而异.   结论 一般情况下,流感疫苗在成品检定合格后7个月内完成使用,因此,在此期间,成品的HA含量在合格范围之内.不同毒株的MVP,HA降幅不同,可能是由于编码HA蛋白的RNA4节段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同亚型,甚至在同一亚型不同变异株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 秦洁 孟佳帆 金于兰 赵菲琼 姜大忠 韩芝芳 孙丽君 徐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53-5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ELISA法检测疫苗中残留卵清蛋白的含量.   方法 将进口纯化兔抗卵清蛋白抗体作为包被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卵清蛋白抗体作为酶标抗体,以系列含量的卵清蛋白溶液为标准,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供试品中残留卵清蛋白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 最佳线性范围为1.25~20 ng/ml,相关系数r≥0.99;定量限度为1.25 ng/ml;准确性试验回收率为89.2%~103.6%;精密性试验内和试验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6%~6.7%和4.2%~9.4%.与马血清、羊血清、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基质液及其他无残留卵清蛋白的疫苗均无交叉反应.   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用于疫苗中残留卵清蛋白的定量检测.
  • 综述
  • 曹清香 陈熙 万艳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56-5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多为潜伏感染,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新生儿、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和AIDS病人,可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抗HCMV感染免疫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发挥关键作用.使用HCMV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预防HCMV感染是有效和理想的选择.
  • 编译
  • 梁燕 李琦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60-6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而宫颈癌是妇女的第二常见癌症死因.本文对预防性HPV亚单位疫苗进行了综述,这种疫苗基于HPV核壳蛋白L1能形成病毒样颗粒(VLP),诱生高水平中和抗体.在实验室完成临床前研究后,Merck公司和GlaxoSmithKline公司正着手研发商品疫苗.两种疫苗均以HPV16和HPV18为目标,大约70%宫颈癌由这两个型别引起.Merck公司疫苗还以HPV6和HPV11为目标,大约90%外生殖器疣由这两个型别引起.疫苗有着极高的安全性和极强的免疫原性,能使免疫妇女产生针对持续感染和有关病变的完全的型特异性保护应答.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对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以及疫苗成本能否低到可在发展中国家普遍接种.
  • 综述
  • 彭祥兵 余模松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63-6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有关HCV非结构蛋白NS5A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对NS5A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 论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67-6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疫苗接种是预防人类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病毒疫苗可以预防或缓解个体的疾病严重性,也可以阻断和减少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人群.在过去的50年中,预防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乙型肝炎的疫苗已经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病毒学和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为人类在21世纪征服病毒性疾病提供了美好前景.目前对于H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HCV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还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本文介绍即将用于临床或即将上市的病毒疫苗.这些疫苗包括抗RNA病毒减毒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流感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疫苗,这些DNA病毒可以建立持续感染,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在美国仅流感疫苗得到批准,但在随后几年里必将有一些新型疫苗问世.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 编译
  • 顾江 毛旭虎 曾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70-7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感染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约170万~250万人死亡,居所有疾病的第三位.引起肠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如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人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和细菌(如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目前伤寒和霍乱疫苗的效力较好,但尚无有效预防人杯状病毒、弯曲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和志贺菌的疫苗.新型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已得到研发,并准备申请上市.本文综述了预防肠道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的疫苗的研发状况.
  • 综述
  • 陶晶 刘晶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73-7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腺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WHO已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的空泡毒素(VacA)在其致病性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近几年有关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VacA的致病机制和构建VacA突变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编译
  • 丘远征 郭京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77-8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日咳在青少年和成人及其他接触者中的发病率较高.相对于广泛的儿童免疫而言,青少年和成人免疫是减少疾病的一种新策略.ADACEL是一种用于青少年与成人的DTaP,已获准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美国使用.临床试验显示此疫苗能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其反应原性是可以接受的.加拿大的监测数据表明,连续几年在儿童免疫接种的同时实施青少年和成人ADACEL接种,可进一步降低百日咳的发病率.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82-8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疾病.由于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较特殊,所以梅毒疫苗研制的进展较慢.本文介绍了梅毒疫苗研制的艰难历程,概述了一些关键问题,并为梅毒疫苗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方向.充分了解梅毒的免疫机制,全面评估梅毒螺旋体假定的表面抗原的免疫保护能力和初免-加强策略的使用效果,将会为梅毒疫苗的研制创造一个美好的前景.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85-8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物实验显示,疫苗和尼古丁特异性抗体可以显著减轻尼古丁的行为效应,而后者与烟草依赖密切相关,这为免疫学方法治疗烟草依赖提供了依据.迄今为止,尼古丁疫苗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证实,疫苗可以诱生相应的抗体,抗体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而且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这表明免疫学方法治疗烟草依赖有着很大的前景.本文主要就以上研究内容和相关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综述
  • 任翔 胡云章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2): 89-9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7.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严重疾病,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因的研究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研究发现自身抗原互补蛋白能够引发身体的独特型-抗独特型抗体网络,从而提出了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因的新假说:自身抗原互补蛋白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