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2-10
  

  • 全选
    |
    论著
  • 王三风 王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41-24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客观评价焦作市200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情况.  方法 按卫生部<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规定方法进行差值(D)和比值(R)评价.  结果   2005年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报告接种率和估计接种率间存在一定偏差,但D值评价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可疑,R值评价,全市有3个区级单位出现不可信结果.  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系统和报告质量,提高报表报告专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加强城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接种和管理工作.
  • 综述
  • 许乐燕 徐闻青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43-24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脑炎病毒是黄病毒科中致病性最强的病毒之一,目前对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较快.现阶段国内外主要使用三种类型疫苗,即鼠脑纯化灭活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有利弊.基因工程疫苗(包括载体重组活疫苗、嵌合减毒活疫苗、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成为乙型脑炎疫苗发展的方向.
  • 李强翔 钟惠菊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48-25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腺相关病毒(AAV)是基因治疗中最有希望的载体之一,它具有非致病性、对宿主免疫原性弱及广泛的细胞和组织亲嗜性等优点.本文着重探讨了AAV的血清分型与高滴度表达抑制转录因子的重组AAV的制备,并综述了AAV在基因治疗糖尿病及心血管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 编译
  • 白玉 罗建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51-25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鉴定和检测已建库细胞基质是控制人和动物细胞系来源的生物制品生产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为了确认生产用细胞的特性、纯度和适用性.对于培养细胞制备的生物制品,其质量问题主要源于细胞自身和外源污染物.经充分鉴定的细胞库不仅可以使产品始终有一个恒定的细胞来源,还能减少被其他细胞系和外源物质污染的可能性.建库细胞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细胞鉴定以及内源和外源性微生物污染(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的检测.对于生产重组DNA产品的细胞,在核酸水平(遗传稳定性)对表达构建物进行分析也是一个主要问题.有关建库细胞安全性检测计划的制订策略应当基于正确的科学原理和现行的管理指南.
  • 严有望 李少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55-25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已知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疫苗能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然而血清型特异性限制了全菌体灭活疫苗的效力.正在寻找能诱导抗各血清型交叉保护性免疫的钩体抗原.已在致病性钩体中找到保守性抗原,这些抗原能在动物模型中诱导保护性免疫.随着两株钩体全长基因组的破译,已应用反向疫苗学来鉴定钩体候选疫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58-26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白喉疫苗的背景资料、免疫效果、不良反应以及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 刘伟 龚蕴贞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61-26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CG接种能有效保护婴儿和幼儿抵抗结核病(TB),但接种产生的保护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目前BCG不能控制全球新TB病例的增长,急需开发新型TB疫苗.本文讨论了近10年来TB疫苗的研制进展.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63-26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8年12月,WHO在日本召开国际会议,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和疫苗研究进展、免疫策略等进行回顾.5年后,2003年在瑞士召开的会议上再次回顾了ETEC疫苗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发展中国家儿童中的流行病学和疫苗试验的成败,确定了发展中国家未来大肠杆菌疫苗研究的方向.
  • 陈敏 史久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67-26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在免疫抑制、早产、妊娠和接触后等特殊情况下疫苗接种的指征、禁忌和效力.了解针对各种特殊情况的接种程序能提高疫苗的保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 孟胜利 徐葛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70-27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疫苗学是研究各种病原体和人类免疫系统的一门综合学科,其研究的产品可以调节免疫应答和防治疾病.通过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工程、病原体-宿主的大规模筛选、抗原-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产生了大量数据.当前计算疫苗学的发展主要是支持抗原加工呈递的分析和免疫应答特点的研究,今后的发展还将涉及疫苗应答系统模型的研究.大规模免疫过程筛选将涉及强有力的免疫信息学工具,免疫组学能为今后将基础免疫学研究转化为成功的疫苗提供美好的前景.
  • 综述
  • 余德荣 游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6): 274-277,28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间充质-上皮之间的交互作用贯穿着胚胎器官发育与成熟的整个过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FGF-10,众多研究表明,它是整个胚胎器官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员.近年来,FGF-10在胚胎支气管-肺的形态发生和分支作用以及在支气管-肺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本文针对其在这方面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