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10-10
  

  • 全选
    |
    编译
  • 董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193-195,19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对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致病机理仍不够了解;虽然SARS动物模型的建立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其缺乏与人类疾病的病理学相似性而阻碍了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SARS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障碍.
  • 综述
  • 云云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196-19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oll样受体(TLR)家族成员通过识别各自特异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引发机体免疫应答.TLR识别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特异PAMP后,启动信号转导通路,激活NF-κB,增加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而RSV可通过抑制TLR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来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本文对TLR在RS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编译
  • 刘晶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00-20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糖发酵奈瑟菌(简称乳糖发酵菌)是一种共生菌,与引起脑膜炎球菌病的脑膜炎球菌密切相关,两者有很多共同抗原,但脑膜炎球菌没有多糖荚膜和血清亚型抗原PorA.最近的研究确认了能诱导交叉反应性抗体应答的乳糖发酵菌抗原,证实乳糖发酵菌疫苗能预防脑膜炎球菌病.
  • 梁昊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02-20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对于致病过程和保护性免疫机制的认识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新疫苗的发展.新疫苗生产技术包括新佐剂、新传递系统、新配方、新剂型等,对证明制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提出了许多独特的难题.本文回顾了这些新疫苗及佐剂的生产技术,并突出了与其相关的主要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当前的管理框架中验证疫苗安全性的途径,比如从全身和局部毒性、疫苗的生物分布和持续时间、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生殖毒理学、安全药理学和基因毒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 黄若非 张卓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06-20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原材料是生物制品与生物技术产品污染外源病毒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变更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病毒安全性,但也要考虑到对产品质量和效果的影响.
  • 陈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08-21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在免疫抑制、早产、妊娠和接触后等特殊情况下疫苗接种的指征、禁忌和效力.了解针对各种特殊情况的接种程序能提高疫苗的保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 综述
  • 王丽珩 龚卫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12-21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制备原理是模拟T细胞活化的双重信号机制,在一定的载体表面展现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及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的配体或抗体构建而成.它能有效活化和扩增抗原特异性T细胞,而且效率高、可行性好.人工抗原提呈细胞不仅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还可用于抗原表位的筛选、效应细胞的检测及T细胞活化信号的研究.本文就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编译
  • 温宗梅 戚中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16-21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D8+T细胞可以识别肿瘤抗原,因此促使DNA疫苗诱导抗肿瘤抗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DNA疫苗在免疫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一些增强DNA疫苗诱导CTL应答的方法.
  • 南方 何太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19-22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肿瘤相关或特异性抗原的确认及对其加工和递呈的日益了解,癌症疫苗作为癌症治疗的策略重新受到关注.BLP25脂质体疫苗(L-BLP25)是靶向MUC1肿瘤相关抗原核心多肽的癌症疫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研究表明L-BLP25疫苗可以提高ⅢB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维持病人的生活质量.L-BLP25疫苗对前列腺癌患者也具有类似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用相对无毒的疫苗来治疗癌症的方法是可行的.
  • 刘晶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22-22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项研究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涉及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包括促进和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和人体模型中,已确认了诱导免疫应答的共同自身抗原,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1和热休克蛋白60.已证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相关抗原能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获得性免疫应答.通过热休克蛋白65/60和β2糖蛋白1激活黏膜免疫来诱导免疫耐受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近已鉴定出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00上的特异性免疫活性表位,早期实验证明,特异性载脂蛋白B-100相关抗原主动免疫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免疫调节策略.
  • 史久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25-22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正常和恶性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鼠/人嵌合型单克隆抗体(mAb).它适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低度恶性或滤泡性、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还常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和免疫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利妥昔单抗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和其他皮肤淋巴瘤以及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还可望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脉管炎和多种血液病.通常引起轻微皮肤不良反应,偶可引起副瘤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苔藓样皮炎、大疱性皮炎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 国际学术活动
  • 王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5): 228-23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