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8-10
  

  • 全选
    |
    编译
  • 姚娟 龚蕴贞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45-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以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反向疫苗学为疫苗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介绍了这种疫苗开发新策略成功运用的例子并对其应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 王剑霓 陈锦荣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47-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目前阻止AIDS进展的唯一方法,但这种方法却难以在大多数HIV-1感染者中普及,而且终身运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还存在出现严重毒性的危险,因此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还有待克服.正在研究通过治疗性免疫接种来增强HIV-1特异性免疫,以此作为可能替代持久HAART的手段.已有一些候选HIV-1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对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评价的治疗性疫苗的现状作一综述.
  • 论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51-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年10月~2006年1月,全球分离到甲型流感(H1N1)、甲型流感(H1)、甲型流感(H5N1)和乙型流感病毒.全球流感疫情比近年同期轻,北美洲和亚洲在10月开始有流感疫情,一些国家在12月加剧,而欧洲在整个流感流行期间疫情均较轻.对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表明,甲型流感(H1N1)病毒的抗原性与A/新喀里多尼亚/20/99密切相关;甲型流感(H3N2)病毒的抗原性与参考病毒A/加利福尼亚/7/2004密切相关,但日益增加的比例与A/威斯康星/67/2005较密切相关;乙型流感病毒B/维多利亚/2/87谱系的抗原性与疫苗病毒B/马来西亚/2506/2004密切相关;B/山形/16/88谱系的抗原性很多与疫苗病毒B/上海/361/2002和B/江苏/10/2003不同,而与参考病毒如B/佛罗里达/7/2004和B/埃及/144/2005更密切相关.
  • 编译
  • 赵志强 江丽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53-155,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性腹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细菌性腹泻的关键措施.本文对多抗原全菌体疫苗的研制情况作了介绍,并对这一策略进行了评价.
  • 综述
  • 王利娴 卢贤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56-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杆菌分泌性蛋白是目前发现的保护性最好的一组抗原蛋白,对结核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泌性蛋白作为研制结核杆菌疫苗的首选靶抗原,其相关疫苗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其组成、生物学功能、免疫特性及其在疫苗研制中的潜在价值作一综述.
  • 编译
  • 刘梅影 王建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未进行免疫接种的幼婴,百日咳杆菌仍是导致其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儿童百日咳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大大降低了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但随着疫苗诱导的免疫力减退,青少年和成人的百日咳发病率开始升高,他们转而又将疾病传播给尚未免疫或未完成免疫接种的婴儿.全球17个国家的专家提出了全球百日咳计划(GPI)用以评估百日咳控制策略.本文就GPI对各项策略的评估情况加以讨论.
  • 梁昊宇 曾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63-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对于致病过程和保护性免疫机制的认识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新疫苗的发展.新疫苗生产技术包括新佐剂、新传递系统、新配方、新剂型等,对证明制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提出了许多独特的难题.本文回顾了这些新疫苗及佐剂的生产技术,并突出了与其相关的主要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当前的管理框架中验证疫苗安全性的途径,比如从全身和局部毒性、疫苗的生物分布和持续时间、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生殖毒理学、安全药理学和基因毒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 白志坤 张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66-167,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对加入饲料的抗生素的信赖度的日益下降,迫使人们开发替代策略来预防家禽传染病,疫苗的使用及增强现行疫苗的长效保护作用是重点.将重组细胞因子作为佐剂用于禽用疫苗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而且细胞因子的潜在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最近,部分鸡细胞因子基因的破译,为研究细胞因子如何在感染和免疫中增强免疫应答提供了可能.
  • 李平飞 章晓联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68-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广泛存在于各种物种中,作为侣伴蛋白具有稳定和传送肽的功能.临床前研究表明肿瘤HSP-肽复合物能诱导抗肿瘤免疫.肿瘤HSP疫苗有交叉保护作用,不需识别诱导免疫应答的抗原肽.由于这种疫苗是由肿瘤细胞的特有肽段组成,因此具有肿瘤特异性和病人个体特异性.肿瘤HSP疫苗已进入早期临床研究,大多数HSP疫苗采用HSP糖蛋白96,它可以针对不同的恶性肿瘤.肿瘤HSP疫苗具有低毒性和高效性,作为治疗肿瘤的新型疫苗极具希望.
  • 综述
  • 于志云 张进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71-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这种T细胞的减少或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CD4+CD25+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为后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范华骅 杨懿铭 钱开诚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75-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介绍了血红蛋白衍生物类红细胞代用品的研究进展、开发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
  • 国际学术活动
  • 马雷钧 徐闻青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4): 178-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年1月25日,WHO在日内瓦总部召开了关于免疫学试验在评估流感疫苗效力中的作用的咨询会议.会议讨论了抗体和T细胞免疫在预防流感中的作用,评估了可用于表明对流感的防御作用的免疫学试验以及建立T细胞免疫测定新方法的必要性,并对将来的行动作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