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4-10
  

  • 全选
    |
    编译
  • 王晶晶 马绍辉 刘龙丁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49-5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治疗疫苗不仅要增强免疫损害宿主的抗病毒应答,而且要提供对感染宿主所忽略的表位的免疫力.最有希望的临床结果包括不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而短期延长病人生命.而联合应用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疫苗可以延长病毒衰竭时间,此外,佐剂和/或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与T细胞的调控因子或其他免疫分子的帮助是必要的.疫苗治疗应在有足够合适的T辅助细胞与记忆细胞储备时尽早开始使用.
  • 聂建辉 王佑春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53-5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进入Ⅲ期效力试验的1型HIV(HIV-1)疫苗,虽未能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但评价过程本身却留给我们诸多经验和教训.对今后HIV-1疫苗的临床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如何研制能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疫苗;如何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于疫苗开发中;如何实现科学家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如何加强与媒体的交流,将科研成果准确、清楚地解释给民众.
  • 严有望 李少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55-5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急需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来预防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感染.SARS-CoV灭活疫苗因易于生产可能首先用于临床;但安全性是主要问题.SARS-CoV纤突(S)蛋白是中和抗体的主要诱导物.S蛋白S1亚单位中的受体结合区(RBD)含有多个构象中和表位.这表明含RBD的重组蛋白和编码RBD序列的载体能用于研制安全有效的SARS疫苗.

  • 论著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57-5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流感疫苗的背景资料、免疫效果以及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 综述
  • 杨柳 许成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60-6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除了可以导致肛门生殖器疣外,还与生殖器细胞恶变(如宫颈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因此建立防治和控制HPV感染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对于HPV疫苗的研究较多,使用HPV疫苗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从根本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HPV感染.
  • 编译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64-6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宫颈癌的背景资料和两种候选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的效果.
  • 综述
  • 杨卉娟 廖国阳 李卫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66-6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联合疫苗是将不同抗原进行物理混合后制成的一种制剂,包括多联疫苗和多价疫苗.多联疫苗可用以预防由不同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而多价疫苗仅预防由同种微生物的不同血清型引起的传染病.本文将目前世界上已经使用和正在研制的多联疫苗作一综述.
  • 王亚雄 朱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70-7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异种疫苗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肿瘤疫苗,随着其抗肿瘤潜能的日益显现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传统的肿瘤疫苗不同,异种疫苗利用不同种属间物种的同源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细微差别来打破宿主对自身肿瘤抗原的免疫耐受、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而达到抗肿瘤目的.在异种疫苗抗肿瘤的效应机制中,表位模拟及表位扩展可能起主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异种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编译
  • 赵志晶 柴文娟 史久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74-7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候选疫苗是高度纯化的.但有时单体抗原的免疫原性很低,而抗原传递系统可以优化这类抗原的提呈.新疫苗越来越多,而把这些疫苗纳入免疫计划的机会有限,免疫注射次数受限制,而联合疫苗可能会导致免疫学和物理化学的不相容性,这些问题亦可由抗原传递系统解决.作者就胃肠外和黏膜传递系统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包括基于脂质的系统如脂质体、免疫刺激复合物和多聚微球体.此外,还对无针皮肤传递器材如喷射注射器、微针和贴片进行了描述.
  • 综述
  • 余德荣 游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78-8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又称FGF-7,是由间充质来源的细胞所产生,可与FGF受体(FGFR)的亚型FGFR2-Ⅲb特异性结合,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上皮细胞,是上皮细胞强有力的有丝分裂原.KGF可通过间质-上皮相互作用的方式促进不同来源组织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分化.研究显示,KGF对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溃疡及炎症有防治作用,因而在改善肿瘤放化疗并发症、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方面有重要意义.
  • 张荣媛 王静 李茜 王航雁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82-8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融合蛋白的特点是表达不同蛋白的功能活性域,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使融合蛋白性能被优化,甚至产生新的生物学活性.融合蛋白技术正在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已经逐步成熟、完善并有所创新.新型多结构域的人工蛋白在诸多临床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对融合蛋白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情况以及在DNA疫苗、多功能酶、定向药物、溶栓剂、抗菌肽、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赵军 贺大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 29(2): 85-8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6.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解分子在空间和时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程的关键.分子信标是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设计的一种高灵敏性、高特异性检测工具.分子信标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病原体基因组诊断、药物的研制、筛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分子信标的作用原理、作用机制以及在活细胞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