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6-10
  

  • 全选
    |
    综述
  • 李秀真 朱万孚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97-10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佐剂的优化与研制,直接关系到新型疫苗的发展,开发新型疫苗佐剂是免疫策略的重要内容.含有细菌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 ODN),因其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作为新型疫苗佐剂,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应.本文就CpG ODN免疫佐剂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庄敏 李迪 谷鸿喜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02-10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联合疫苗包括多疾病联合疫苗和单疾病多型别联合疫苗,它的使用解决了多次接种问题.目前国际上正在研制的联合疫苗有多种,其中一些免疫效果较理想的疫苗已应用于人体.本文将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应用和研制的联合疫苗,如:百白破、甲型肝炎、乙型肝炎、b型流感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轮状病毒等相关联合疫苗综述如下.
  • 编译
  • 王剑虹 江丽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06-11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疫苗接种是成功解决预防传染病问题的最具有成本-效益的策略.现行疫苗已经使许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疫苗的开发还是凭经验.当今疫苗学所面临的挑战可通过综合理解疫苗所激发的免疫应答的诱导和维持机理而解决.新的疫苗接种策略旨在利用树突状细胞研究领域、产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抗原加工和提呈研究领域以及诱导和维持免疫记忆领域的新知识,开发不仅对儿童和成人,而且对新生儿都更安全有效的理想疫苗.
  • 罗勇 苏志芬 陈受霓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10-11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提高流感疫苗质量和产量的一些策略.正在采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建立和评价新疫苗生产方法.在新疫苗使用前,应在相关的动物模型中进行仔细的实验和在分组对照人群试验中评价其安全性和预防自然感染的效力.
  • 沈翼 李琦涵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13-11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流行需要有效的疫苗,而开发预防性疫苗的困难在于HIV的快速突变率,这能逃脱细胞毒性T细胞(CTL),并难以诱生中和抗体.解决这些困难应该从天然免疫系统、生殖道和直肠的粘膜相关淋巴系统、获得性免疫应答以及使用宿主抗原这四个免疫学领域入手,重新调整疫苗策略以寻求解决.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17-12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黄热病疫苗的背景资料、疫苗的免疫效果、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 严有望 李少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20-12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检得的婴儿脐带血抗百日咳杆菌IgG抗体浓度几乎与母体水平相同.至4月龄,多数婴儿已检不出抗百日咳毒素(PT)或丝状血凝素抗体,较高水平的母体抗PT抗体与婴儿对全细胞百日咳疫苗而非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较低抗PT抗体应答有关.这些研究提示,母体免疫能为新生儿提供早期保护作用,从而使2、4和6月龄初免程序能诱生更持久的保护作用.
  • 姚越 朱为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23-12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对评价和批准新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联合疫苗或不同免疫程序的血清学标准进行一系列评议.由于缺乏明确的保护作用血清学相关物及疫苗中含有多个抗原,尤其是唯一获得批准的疫苗所含各血清型大多未建立临床效力数据,从而阻碍了批准新疫苗或联合疫苗的标准的制订.本文对各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并向管理当局提供评价这些待批准疫苗的初步指南性建议.关于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生产与质控更详细的建议,包括评价和审批标准正在拟定中.
  • 陈洪 刘晶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27-12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及其产物治疗肿瘤的有关研究,并探讨了该疗法的机理.
  • 国际学术活动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3): 130-13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