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4-02-10
  

  • 全选
    |
    编译
  • 刘胜牙 徐葛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1-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世纪从减毒活菌的免疫接种到更安全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都是采用传统的疫苗研制方法.该法要求在体外培养病原体并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方法对它进行分析.尽管这种方法在几种疫苗研制中已取得成功,但耗时长且对许多人类病原体无法研制相应的疫苗.目前,基因组法能够从在基因芯片上预测所有抗原开始设计疫苗,而不依赖其丰度,也不需在体外培养微生物.在过去几年里已被成功运用的新策略反向疫苗学已根本改变了疫苗的研究方法.本文论述了第一个反向疫苗学的例子--B群脑膜炎球菌的研
    究以及该法对于研制抗其他人类病原体的新型疫苗的应用.
  • 柳丽娟 吴玉水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4-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肽疫苗与普通全蛋白(或基因免疫中的全基因)相比有诸多优点,如纯度高,可诱生高特异性免疫应答.但是,合成肽诱发免疫需要毒性佐剂.脂肽作为肽疫苗的一种形式,早在十年前就已被发现,它们可以在无佐剂条件下诱生全面的免疫应答.本文介绍了脂肽疫苗的过去,研究进展以及与脂肽疫苗合成、配方及接种途径有关的问题.脂肽疫苗粘膜应用的进展将为抗粘膜表面感染的病原体提供理想的策略.
  • 王济源 陈受霓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7-1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概况及其疫苗开发的策略,详细介绍了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及两者联合运用的研究现状.
  • 陶玉珍 陈受霓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10-1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麻疹疫苗诱生的免疫力弱于自然免疫,免疫力的降低最终使成人需要再免疫.本文介绍了成人免疫接种的策略:将可表达合适麻疹病毒抗原的可食用植物用作成人麻疹疫苗.
  • 董关木 俞永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12-1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7D黄热病疫苗在数百万接种者中具有极好的安全性记录,但近年来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相继报道了多起与黄热病疫苗相关的嗜内脏性和神经毒力的不良反应病例,为此,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相继提议,应对该疫苗加强安全性监测和修订生产用毒株的安全性检测指标.
  • 陈洪 刘晶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14-1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的保护性抗原、保护性免疫机理、诱导胃和十二指肠局部免疫应答的最佳免疫途径及抗HP免疫策略等方面对HP粘膜疫苗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
  • 综述
  • 何永林 朱道银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17-2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卡介苗预防成人结核病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失效原因主要与缺乏结核杆菌重要抗原、不能有效刺激CD8+T细胞、环境分枝杆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改造应从重组卡介苗、促进T细胞亚群的应答及卡介苗的营养缺陷株、突变株等多方面考虑来提高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更好地防止结核病的发生.
  • 编译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22-2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的背景资料、免疫效果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 倪红霞 许国章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25-2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染因子不受国界或地域的限制,预防传染因子的传播及由其引起的疾病应尽可能广泛、合理地开展疫苗接种.目前预防传染因子的疫苗接种原理正应用于癌症和非传染病.为了解现代疫苗学的发展方向,有必要首先检查各种疫苗的组分.本文简要综述了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水痘-带状疱疹、麻疹、轮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感、"新发现的"病毒感染、癌症疫苗的研究进展.
  • 郭秀梅 张振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4, 27(1): 27-2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4.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免疫机理的深入了解,新的免疫接种策略及选择(如喷雾、药膏、可食用配方)得到发展,从而展现了不用针头和注射器接种疫苗的可能性.局部免疫接种已经成为现实,它使疫苗接种更合理、安全和有效.此外,它将提高疫苗的依从性比率,并使全球预防传染病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更易成功实施.本文主要综述了将候选疫苗抗原接种于裸露皮肤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用多肽和糖结合疫苗作为免疫原的最新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