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4-10
  

  • 全选
    |
    编译
  • 张文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49-5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十年来,结核病疫苗的研制重又成为研究热点.尽管在扩大免疫规划中全球近90%的新生儿接种了卡介苗,但每年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新病例有800万,且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超过200万,于是激起人们寻找新结核病疫苗的兴趣.目前已有的候选结核病疫苗超过100种,它们从不同的途径诱生保护性免疫.候选疫苗抗有毒力结核杆菌能力的筛选通常通过原发性结核病感染小动物模型进行的.现在,最有希望的疫苗已开始进入人体安全试验,这是八十年来在这个领域中取得的第一次真正进步.
  • 王真行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52-5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流感疫苗的种类、免疫效果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 李卫中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55-58.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艾滋病(AIDS)疫苗开发过程中,应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AIDS疫苗的临床前攻击研究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为使攻击模型更为有用,需要对其加以改进,以便更真实地反映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在人群中感染和传播的实际生物学环境.
  • 陈秋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58-6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趋化性细胞因子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的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同时也为HIV疫苗的研制和艾滋病的治疗展开了新的前景.大量证据证实与CCR5结合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如RANTES、MIP-1α和MIP-1β)的水平高低与天然或疫苗诱导的抗灵长类动物免疫缺陷病毒的保护作用相关.另外,趋化性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型"疫苗佐剂,能通过募集特定细胞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那些能结合主要HIV共同受体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如CCR5和CXCR4)是HIV的天然抑制因子,尽管使用它们治疗可引起炎症副反应或出现干扰趋化性细胞因子系统生理性状的现象.然而,近来研究表明,趋化性细胞因子阻断HIV感染的能力可不与其信号活性相联系.目前,已能制备有抑制HIV能力但无受体激活能力的经修饰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和小分子衍生物.此外,对于CC类趋化性细胞因子RANTES,识别受体和抗病毒的决定簇已被确认.这些均为合理设计安全有效的HIV共同受体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振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61-6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酵工艺的优化有多种目的,通过优化以期增加成品的产量,但优化过程必须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原则、有效利用现有的设备并符合预期的最终生产规模.经基因修饰超量产生重组蛋白的微生物具有优势,绝大多数工艺仅采用三类菌种,即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巴氏毕赤酵母.本文概括了作者为保证生物制药发酵工艺放大方法的有效性所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
  • 综述
  • 徐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63-66.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们对佐剂的期望不仅是提高抗体的量,还在于优化抗体的质及特异性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随着对佐剂作用机理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提出了模式识别理论等新观点.本文试对佐剂机理的研究作一概述.
  • 编译
  • 曾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67-7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几百种不同佐剂的可用性促使有必要确定合理的标准,用于选择基于人用疫苗安全和免疫学原理的佐剂配方.尽管许多佐剂的作用机制已阐明,但是体外试验或啮齿动物研究对不同佐剂的比较,常常不能预测在人体中的安全性、佐剂作用或疫苗效力.用一新抗原比较佐剂效果的高效和经济的方法是通过在人体用新抗原进行多次小量Ⅰ期比较性研究.已经在人体中用疟疾、HIV和前列腺癌疫苗候选抗原与多种佐剂一道评价高免疫原性和安全的佐剂配方.
  • 王剑虹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70-7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期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免疫预防已对儿童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扩大免疫规划中所使用的许多疫苗含有铝佐剂,这些佐剂在有效使用基础疫苗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广泛使用的铝佐剂及其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作用.
  • 陈敏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73-7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的血液供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与其他卫生保健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相比,输血相关的危险性极小.目前的高水平安全性是不断改进血液采集、检测、加工和输注方法的结果;但是血液和血浆制品仍易受新发现或再现感染的侵袭.近年来已确认了许多传染因子[包括几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蜱传病原体]对血液和血浆的安全性具有潜在的威胁.继续保持警惕以保护血液供应不受已知病原体的侵袭并监测新发现的传染因子至关重要.
  • 国际学术活动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2): 76-80.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6月在法国昂西Merieux基金会举行了第二次佐剂专题讨论会,讨论了当前人用疫苗佐剂使用的最新情况.与会科学家报告了正在进行或接近临床试验的佐剂配方.每一与会者讨论了他们在临床前模型或人用疫苗研究中开发的疫苗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