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4-10
  

  • 全选
    |
    编译
  • 李平忠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49-53.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确定后12年,全世界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了95%以上。每个流行国家都进行脊髓灰质炎免疫接种,每年有4.7亿儿童免疫。目前严重的野毒株传播已限于南亚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为尽早实现消灭目标,在仍有流行的国家,正在进行强化免疫。主要工作包括让武装冲突地区的易感儿童得到免疫,并确保在财政和政治上对该倡议的全力支持。随着全球性消灭的临近,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为脊髓灰质炎消灭后的事务作准备: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控制,消灭的认证和免疫接种的终止。
  • 王宏卫 赵平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53-5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戊型肝炎占发展中国家青年中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的一半以上,感染的孕妇,尤其是妊娠晚期,死亡率可高达20%~30%。灭活或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因病毒不能在细胞培养物中有效复制而受到阻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出一种戊型肝炎疫苗,Ⅰ期临床试验表明该疫苗在人体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有必要在疫区作进一步应用评估。
  • 史百芬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55-5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302.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卡介苗(BCG)已成为可同时表达多种病原体重组抗原的新疫苗载体。本文概述了重组BCG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抗病毒、细菌、寄生虫病重组BCG的构建和在动物中的免疫应答,分泌细胞因子的重组BCG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重组BCG也可发展为抗分枝杆菌感染的新疫苗,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 张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59-61.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制疫苗的传统方法需要培养病原微生物,并利用生化、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方法获得其裂解物,以识别其重要免疫成分。运用此法虽然生产了许多疫苗,但对很多病原体仍不能生产相应的疫苗。如今,利用基因组信息可以在硅片上研制新疫苗而不需要培养病原体,这种方法称为“逆向疫苗学”。利用此法可以减少鉴别候选疫苗的时间,并且对于那些难以培养或不能培养的病原体也可以制备出相应的疫苗。已用此法制备了B群脑膜炎球菌(MenB)疫苗。此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领域,包括病毒疫苗。
  • 徐冰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62-64.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篇首: 粘膜免疫的疫苗送递系统 微粒 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聚丙交酯-乙交酯(PLG)在人类用作缝合材料和控制释放药物送递系统已有多年,是研制微粒疫苗送递系统的主要候选物。
  • 赵兰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64-6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了热休克蛋白(HSP)的诸多特性,提出热休克蛋白可成为新一代抗癌及抗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
  • 综述
  • 李志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68-72.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独特型(Id)抗体(抗-Id)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途径,动物研究中显示有防止肿瘤增长及治疗小鼠肿瘤的作用。鼠单克隆抗-Id能模拟特异性人肿瘤相关抗原(TAA),替代抗原激发癌症患者抗肿瘤免疫。临床研究显示可喜结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Id在人类肿瘤治疗研究方面的进展。
  • 编译
  • 张涛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72-75.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寻找佐剂来加强特异性免疫应答已经成为疫苗领域的主要工作。对能产生Th1免疫应答的新型疫苗设计的兴趣日益增加。对免疫应答生理了解的新进展为设计和筛选新佐剂提供了新的道路,在合成或天然分子的基础上模拟和重演能启动自然免疫和过继免疫机理的促炎信号。因而,将来的佐剂可能是混合分子,它具有显著的吸引、靶向或激发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的能力,这种分子应使抗原容易被专职APC提呈并且能导致T细胞介导的效应分子以及免疫记忆的产生。
  • 综述
  • 张卓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75-77.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本,牛源明胶曾广泛用作病毒性疫苗的稳定剂。但近年发现它是部分人群的过敏原。本文介绍了含牛源明胶的疫苗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机理和对策。
  • 编译
  • 刘建源 赵伟丽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2, 25(2): 77-79. https://doi.org/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2.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输血可引起克雅病等传染病的传播,管理机构对献血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使血液供应日趋紧张。为了缓解这个矛盾,人们致力于开发血液代用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血液代用品研制方面的进展。